李麗軍
摘 要:課程思政能把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科教學融合起來,挖掘學科教學的德育內涵,本文對綜合素養課中國民俗文化中的“年畫”進行思政探索,通過教學切入思政教育內容,實現了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的融合,堅持思政課育人的導向,同時對“年畫”的傳承提出創新的理念。
關鍵詞:年畫;人文素養;文化內涵
一、理論基礎
“課程思政”,其實質是一種創新的教育理念,它既不是指具體的思政課程,也不是要新增幾門思政課替代現有的思政課程而是通過深入挖掘專業課和綜合素養課的德育內涵和德育因素,促進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融合,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素養課、專業課三位一體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和思政課教師、專業教師、校內外專家協同聯動的育人體系,促進實現從 “思政課程”主渠道育人向 “課程思政”立體化育人的創造性轉化。[1]在這一體系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核心,起引領作用,進行對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綜合素養課除了提高綜合素養,同時幫助確立理想信念,在思政教育中起滲透和浸潤作用;思政課程將在所有課程中培育和塑造學生價值觀,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學校教育教學中貫穿始終,教書育人。
二、設計思路
1.年畫課程思政教學目的和教學難點
思政教育是把高校思政教育融入課程教學,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年畫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內容,是廣大群眾非常喜歡的民間藝術。通過年畫鑒賞與寓意闡釋,理解楊柳青年畫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引導學生學習并了解并熱愛中國民俗文化,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文化,提高人文素養和審美情趣,增強文化自信。
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生動詮釋了民族審美,其傳統制作工藝和藝術價值顯示出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的特殊文化魅力。以“敬老、愛幼、互助、友愛”為主題的楊柳青年畫作品曾開啟以傳統民族文化為內容的公益廣告,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如何在新時代保護、傳承和創新這一文化瑰寶,如何和現實結合,深挖年畫中的文化價值,為非遺文化的傳承貢獻力量,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文化,這是本講的難點。
2.年畫的教學原則
(1)課程思政理念與綜合素養教學自然融合。中國民俗文化作為一門綜合素養課,意在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通過課程思政內容的滲透,自然切入,能避免學生把理論僅僅當做知識來學,而不能浸潤于自己的思想,成為自己本身素養的一部分,并在日常生活中去踐行。年畫的課程思政教學可以通過教師轉變教學觀念,課程進行巧妙的設計,把思政教育理念和課程內容教學自然融合,使教書和育人統一起來,通過教師的引領和提點,學生的思考和討論,讓學生親身去感悟,達到道德情操和思想的進步。
(2)側重課程思政的系統設計。為了有效地實現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總體設計要深挖本課程的德育內涵,教學目標清晰,教學重點和難點明確,教學方法和評價恰到好處,整理能實現思政課程教學的知識和內容,選擇合理的教學方式,使教案既系統又具體,這樣才是保障課程思政教育順利實現其目標。
(3)多樣化教學手段,確保教學效果。課程思政教學中,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教學方法要靈活,發揮好教師作為課堂中介者的作用,學生是主體,教學方法服務于教學內容,著重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情感,使學生獲得啟發和思考。教學方法多樣化并結合起來,課前利用云課堂做好充分準備,上課時使用多媒體設備上課,精心設計課件,使學生更加感興趣,通過討論、作品分析等方式,并使上課時教學目的和重點、難點一目了然。課后適當增加實踐環節。
三、年畫課程思政教學內容
年畫課程思政教育應該注重年畫帶來的德育內涵和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增強文化自信。年畫課程不但講述四大年畫的起源和發展、藝術特點及其主題,還側重了楊柳青年畫這一天津特色的民間藝術,其起源與制作背景、制作方法和特點,特別是通過代表作的欣賞和討論,強調其文化價值和藝術內涵,既要讓學生體驗美,還要深入領會其內在的價值內涵,更要學生對年畫這一民間藝術的傳承和創新產生自己獨特的見解。
楊柳青年畫本身就是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載體,如何在新時代保護、傳承和創新這一文化瑰寶,如何和現實結合,深挖年畫中的文化價值,為非遺文化的傳承貢獻力量,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文化,這是本講的最為重要的內容。
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文精神在楊柳青年畫中體現得非常充分。道德倫理是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方面,它與教育和審美密切相關。民間藝術是寓教于物,它所蘊含的道德倫理內容,不僅表現在各類天神、先賢圣人、歷史英雄題材中,也表現在各種風俗畫、戲出年畫等娛樂性強的民俗藝術作品中。道德倫理成為藝術品承載的主要觀念內涵。民間傳統年畫在題材和內容的選擇上,都突出表現了這一點,如《三國演義》《水滸傳》《岳飛傳》《楊家將》《忠孝節義》等戲出年畫。人物畫及《包公上任》《二十四孝》等風俗畫,都以弘揚倫理道德為宗旨,將美妙的人物形象與真善的道德內容融為一體。
四、評價和展望
年畫課程思政的創新之處在于采用了新聞事實和當今時代的現實傳承人作為素材相關內容作為素材,引導學生實際思考如何保護楊柳青傳統年畫和在當今時代楊柳青年畫如何傳承和創新,借此融入思政內容,使學生在課程中深入領會其文化內涵,同時為年畫的傳承和創新進行深入思考,并宣傳民族文化和弘揚中國精神。
參考文獻:
[1]楊涵.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8(22)9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