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永杰
【摘要】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促使當今教學模式有了極大的創新與轉變,使得教學質量得到了有效提高,而學生也逐漸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習樂趣,為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奠定基礎。其中,思維導圖作為創新型教學模式,由于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因此一經推出就受到了教育界的廣泛關注。本文通過對運用思維導圖提升初中學生語文素養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析,以期為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水平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論參考依據。
【關鍵詞】思維導圖;初中學生;語文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初中語文作為學生學習語文由淺入深的重要階段,對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夯實語文學習基礎具有積極意義。由于語文學習對學生分析理解能力、文學素養等具有一定要求,因此有些學生無法有效參與到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久而久之將出現脫離課堂的消極現象,與我國素質教育理念背道而馳。為了使學生可以有效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并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奠定基礎,教師應積極創新教學模式,解放學生的語文思維,提升語文綜合能力。基于此,教師應深入探尋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方略,在落實教學內容的同時,達到提升初中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一、概述思維導圖內涵
思維導圖的別稱為“心智圖”,是以某一特定事物為核心,并有效表現發射性思維的思考工具,由于這種思維工具并無客觀限 制,只要與核心事物相關就可列為發射性思維之中,在充實思維導圖的同時,可為核心事物的理解提供新思路,而在每一條思考路徑上,還可形成無數分支對核心事物的深入探尋提供理論支持。鑒于思維導圖對使用者思維能力、專業基礎等客觀因素并無要求,因此具有極強的應用價值,并且簡單、高效、應用范圍廣。所謂思維導圖,主要是通過圖文并茂的表現形式將抽象思維進行具體表現,將核心事物通過各級主題形成關系并進行表現。通過利用具有條理性的 主題鏈達成記憶與理解目的。教師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初中語文教學,則可使學生在深入探尋事物關聯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想象力、思維運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從而使語文素養得以提升,為提高初中生的語文學習效率奠定基礎。
相較于發達國家,我國教育界思維導圖的應用還屬于初期階段,這與我國教育發展與基本國情關系密切,為了使思維導圖這種科學高效的教學工具得到有效應用,就需要當代教師在新課改深入影響下認識到思維導圖應用積極意義,并在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下,努力探尋思維導圖的應用方略,從而達到運用思維導圖提升初中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二、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的積極意義
第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并使新舊知識之間形成有效的銜接,為提升初中生語文素養奠定基礎;第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可以激發學生的聯想與創意能力,使得寶貴的學習資源與零散的智慧閃光點得以具體落實并自成體系,達到提升初中生語文素養的目的;第三,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可以有效培養學生正確的語文思維習慣與學習方法,從而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運用思維導圖提升初中學生語文素養的方式方法
第一,通過探尋關鍵詞為思維導圖尋求設立點并達到提升初中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思維導圖若想科學高效,就應在精練的關鍵詞引導下創設更加科學有效的思維導圖,從而使思維導圖更具實踐意義與應用價值,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奠定基礎。例如教師在進行《桃花源記》的教學時,則可以“文學常識”“文章分析”“基礎知識”以及“原文記憶”為關鍵詞創設豐富的思維導圖,在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同時,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奠定基礎。
第二,通過思維導圖做好課前導入,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達到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良好的課堂導入會使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而教師也會在課堂上及時有效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并形成科學高效的師生互動,讓語文課堂教學生機無限,為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奠定基礎。例如教師在進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時,可以在課程開始前,用動態演示的形式向學生逐條播放以課文為核心所演化出來的學習任務,并利用“三段式”教學法,讓學生通過“閱讀、理解、練習”這三個模塊,逐漸落實教學內容,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目的,其中學生在“三段式”教學法中通過思維導圖有效開展文章理解、問題解決以及課程總結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過程,并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奠定基礎。
第三,通過思維導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提升學生語文素養奠定基礎。由于思維導圖是在關鍵詞的基礎上得以延伸并演化出來的科學教學模式,因此可以轉變語文書本知識晦澀難懂的固有印象,促使學生在思維導圖引導下有效開展語文學習,在提升初中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同時,為提高語文教學質量鋪平道路。例如教師在進行《紫藤蘿瀑布》的教學時,可以將該篇文章的題目列在黑板中間,并用不同顏色的線條以題目為中心向四方發散,在離題目較近的位置標上“宗璞”與問號,在其他位置分別寫上“紫藤蘿開的肆意風流,輝煌燦爛……”“我不由停住腳步”“但我沒有摘”“在芳香中無不覺加快了腳步”。由于以上詞句出自《紫藤蘿瀑布》這篇文章,同時可以有效代表該篇文章及其所在散文集的序,當教師將此書寫在黑板上后,學生會產生疑惑,不知這些內容與課程教學之間的關聯,有些課前預習做得較為到位的學生,會發現這些語句均為課文內容,且處于文章不同位置中,而學生產生疑問的過程,就是興趣萌發的過程,并會在興趣這位“老師”的帶領下走入語文課程的殿堂,其中學生依照思維導圖進行自主探究的過程,就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培育學生語文素養的過程,也只有學生在自主意識主導下所進行的語文學習行為,才可有效落成語文素養,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奠定基礎。
第四,通過思維導圖做好課后語文知識鞏固,讓語文素養成為學生的核心素養。在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通常以布置卷子、課后習題以及練習冊等方式來為學生鞏固知識,而學生在該種硬性布置練習內容的過程中,通常會采用一邊進行習題訓練,一邊翻看課本找尋答案的方法完成知識鞏固,然而這種鞏固知識的方式無法在學生心中形成持久印象,并產生“過目就忘”的消極后果。基于此,教師則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對學習內容進行鞏固。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針對《在山的那邊》進行思維導圖式課后復習時,可以將本文題目列為核心內容,并將感悟詩文情感、深入探析詩文背后內涵、“海”與“山”的深意以及對詩文中“癡想”“鐵青著臉”以及“誘惑”等關鍵詞進行深入理解,當確立思維導圖中發射思維落實方向后,學生則依照自身理解能力對思維導圖進行充實,促使思維導圖更具科學性且符合學生語文素養養成需求,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創作以及語文能力對創設出更多具有研究價值的思維導圖形式,從而使思維導圖更具針對性,并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可以有效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因此,語文教師應依照教學內容,科學靈活地創設思維導圖的應用模式,促使課堂教學得以有效落實并達到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袁衍萍,何建波.運用思維導圖,提升初中學生語文素養[J].學周刊,2016(4).
[2]丁雄鷹.思維導圖:語文素養視域下突破襲用框架的新徑[J].小學教學研究(教學版),2015(7).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