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讓學生堅持預習,形成有效的預習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將有利于提高聽課效率和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促進其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預習應該從小學低段抓起。教師要讓低段學生樹立正確的預習觀念,教給低段學生科學的預習方法,并通過各種有效的手段幫助他們熟練地使用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提高預習能力,為學生的終生學習和發(fā)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關鍵詞】預習;有效;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比~圣陶先生也曾說過:“上課以前,學生要切實預習?!薄邦A習一項規(guī)定為必須使學生實做的工作?!碑斍罢Z文教學有兩大走向:一是更多地關注如何引導學生學好語言;二是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習起點、學習態(tài)度、學習成效等,以學生為本。要想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認真規(guī)劃學生的預習作業(yè),從中捕捉學生的困惑疑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一條很好的途徑。
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表現為無意識注意占主體地位,有意注意不強,自控能力差,缺少耐心和毅力,缺乏一貫性。在實際的教學中,預習作業(yè)流于形式,起不到應有的作用的現象比較普遍。究其根源,一是因為“預習”這一課堂外的環(huán)節(jié)沒有受到教師和學生充分的重視;二是“預習”作業(yè)的設計和反饋在操作中存在難度。
這樣,改變預習作業(yè)流于形式的現狀,指導學生認真有效地預習,在當前具有現實意義。
一、預習作業(yè),激勵學生有效預習
預習在這里可以分為“單元預習”和“單篇課文預習”兩種類型?!皢卧A習”是指學生在單元學習之前對整個單元的內容安排、學習要求等有所了解的過程;“單篇課文預習”是指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前對該篇課文的內容、特色等有所思考和感悟的過程。
(一)“單元預習”(見附錄1)
在以往預習作業(yè)的基礎上加入“單元預習”,一是旨在培養(yǎng)學生進行主題學習時的分析、策劃、總結等能力;二是有效地解決了教學實踐中的一個問題:在日常教學中,學生完成了預習作業(yè)之后的第二天,教師往往就開始了該篇課文的教學,很難在短時間內整理出學生在預習時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融入自己的教學設計,而學生在“單元預習”時就每篇課文提出自己的疑問,無疑充分地給了教師對這些問題進行評價和梳理的時間,更有利于教師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起點進行有效教學。正如學生所認為:“單元預習能幫助我弄清楚這一個單元在講一個什么主題,我可以圍繞這個主題去學習這幾篇課文,還啟發(fā)我學完整個單元后再整體回顧一下。”
(二)“單篇課文預習”(見表1)
在教學中,我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指導精神和小學語文教科書課文前對小學生提出的預習要求,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摸索出一種簡易、實用的預習方法。把這種方法用口訣的形式概括出來。口訣如下:一畫段兒,二畫圈兒,三畫翹舌音兒,四畫疑難處,五畫好詞句兒。“一畫段兒”即讓學生預習一篇課文前,先讓學生用筆在課文每個自然段前用阿拉伯數字標出序號?!岸嬋骸奔磳W生在完成“一畫段兒”后,對照課后生字表中需要“學會”的生字,在課文中用“O”畫出,由于在課文中需“會寫”的生字和需“會認”的生字無明顯標志,這樣用“O”一畫就使學生明確了哪是要求“學會”的,哪是要求“會認”的。在讀課文時會對自己畫出的需“會寫”的字有所重視,印象也比較深刻?!叭嬄N舌音兒”,就是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把含翹舌音的音節(jié)用“-”在其下面畫出來,以利于正確地讀書?!八漠嬕呻y”就是指學生在完成上面畫法之后,在讀課文的過程中,對不明白的地方在旁邊畫“?”。讀完課文后對疑難問題或查字典,或問同學、老師,或交流討論解決。“五畫好詞句”就是指學生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有些妙詞佳句往往會使學生“一見鐘情”,這種詞句作用不可低估,有些詞句可能對學生的思想有觸動,能給以啟迪;有的是遣詞造句恰到好處給人美感;有的是可以幫助自己正確、快速地理解課文等。老師就要求教給學生用波浪線“~~”畫出。這個口訣稱為“五畫讀書預習法”。
不論是“單元預習”還是“單篇課文預習”的設計,都留給學生很大的學習空間,引導學生在相互評價、相互鼓勵、相互幫助的基礎上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很好地開發(fā)了學生本身的資源促進他們有效地學習。
二、自主選擇,引導學生有效預習
這里的“自主選擇”,指的是學生在進行預習時,對預習的內容、合作的伙伴、成果的呈現方式等具有一定的自主選擇權。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給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確實能夠促進他們更加積極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但是要想學生做出有效的“自主選擇”也離不開教師的引導。
(一)“自主選擇”需要老師引導
當學生在完成規(guī)定的“單元預習”與“單篇課文預習”的作業(yè)時,教師還可以根據所學內容與低段學生的興趣愛好等實際情況加設“特色板塊”。那么這些“特色板塊”,則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與引導。
1.單元整體,激趣引導
在部編版小學語文第四冊第一個單元就是“春天來了”。在單元學習之前讓孩子“找春天”,從而自主選擇“我心中的春天”的呈現方式,可以外出踏青畫畫春的美景,可以朗誦描寫春天的詩歌,可以唱春天、舞春天,還可以動手寫寫看到的春天,從而使孩子在課文的學習前就進入角色,體會春天的美好。下面就是一位學生在游玩了湘湖后寫下的一段話:
春天的湘湖真的好美?。∫幌萝?,我就大口大口地呼吸著新鮮的空氣,這空氣里夾雜著泥土的氣味,小草的氣味,還有不同的花兒的氣味,甜絲絲的,真好聞。湖邊的柳樹開始發(fā)芽了,小小的,嫩嫩的,樹枝上不再是光禿禿的了。風兒微微一吹,柳樹便開始跳起舞來。沿著湖邊走幾步,我就看到在石頭邊上長出的一叢叢的迎春花,綠綠的枝條上長滿了金黃的小花,媽媽說迎春花是春天開得最早的花,它一開人們就知道是春天來了。
汪偉英在《釋放語文學習的原動力》一書中說,在學習活動中,學生不是被動的、消極的不是被灌輸的器皿,語文課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和進取精神。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學生學習得比較自主、愉悅,感受到了春天,發(fā)現了春天的特點,更豐富了本單元的學習內容,使學生真正學到知識,獲得能力。
2.單篇課文,重點引導
部編版小學語文第四冊第五課是《雷鋒叔叔,你在哪里》,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雷鋒”這個名字也許早就聽說過,但要說是真正了解他的可能就少之又少了。那么如何讓學生學懂這一課,學好這一課,課前的預習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學期初,教師便要求學生在課外閱讀了《雷鋒故事》,結合班隊課開展“雷鋒故事會”,讓學生選取一段自認為最感人的故事講給大家聽。結合雷鋒故事讓學生抄錄關于雷鋒的名句:“對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工作像夏天般的火熱?!薄叭说纳怯邢薜模墒菫槿嗣穹帐菬o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向雷鋒同志學習?!薄?/p>
有了前面的鋪墊,當學生再來學習這篇課文時就比較輕松了。
(二)“自主選擇”需要多種評價方式
在低段,教師要特別重視學生自主預習意識的保持。故在對學生的自主預習能力進行評價時,我們主要采用多樣評價的方式。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創(chuàng)設了“預習之星”“小老師”等角色,讓認真預習的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預習成果,這既是對他們肯定性的評價,又能對其他孩子起到引領、示范的作用。同時,我們對于學生的點滴進步或閃光之處,都及時地進行表揚和肯定,盡量給予真誠而富有強烈感情色彩的評價,讓孩子從中感覺到老師的認可和贊許,使他們更加主動地完成預習。而評價主體,我們也盡量做到多元化,“自我評價、生生互評、師生互評、家生互評”這種多主體的有效互動評價,充分發(fā)揮評價的多種功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成長,使學生自主預習的意識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如下表2所示:
教師只要明確評價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更積極有效地行使自主選擇權,展開學習,那么一定能夠隨著學生漸入佳境的學習表現找到更多更好的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學習。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通過有效的預習,學生在學習態(tài)度、學習成效上確實有所精進。當然,隨著教學實踐的日益深入,學生還會有繼續(xù)精進的空間,讓我們繼續(xù)努力并有所期待。
參考文獻
[1]張允玲.淺議小學語文預習中的問題及指導對策[J].科教導刊,2010(33).
[2]朱小蔓.情感教育論綱[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美]羅杰斯.自由學習[M].伍新春,管琳,賈榮芳,譯[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王舒,女,1984年生,浙江蕭山人,本科學歷,小教一級,研究方向為語文學科。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