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麗
【摘要】在語文課堂研究中,小學生沒有形成固定的學習心態,他們經常想出新穎獨特的想法。在此期間,加強小學生創新思維的
培養,對小學生未來的學習和成長有著各種促進作用。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缺乏有效的策略,培養效果不佳,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應該積極探索如何利用科學、有效的措施促進學生語文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教育;語文課堂;創新思維;培養方法;能力探索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人類社會的發展,其實就是在不斷創新過程中實現的。創新對于個人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在教育的過程中,對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就顯得特別重要。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并不能夠起到很好的幫助作用,所以在現代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積極探索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有效方法。小學語文教學必須要以此為目標,這樣才能夠符合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所提出的一系列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突破限制,要跳出思維框架中,更好地去思考和解決問題,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我認為我們可以嘗試從這樣一些方面著手。
一、鼓勵學生進行創新,保護學生的創新欲望
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的最嚴重問題,就是對學生創新思維的打擊。傳統的教學模式認為,學生只需要掌握課本知識就可以了,教師也更加關注學生的考試能力的培養,所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很少有表達自己的想法的機會,教師其實也更加關注學生的被動接受,而不是學生的主動表達。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的思維和學生的思維其實都被約束住了。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有效地培養好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就必須要改變這樣的教學認知,要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進行創新,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其實總體來說,創新就是要在原有的基礎上找到新的方向,找到新的動力;創新就是要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但是一定要注意科學性和進步性,創新思維的培養是需要教師積極探索的。我認為,教師首先可以嘗試在教學過程中構建相應的情境,利用構建相應的經驗來幫助學生,進一步進行課程探索。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多給學生提出一些問題,然后讓學生進行回答,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可以按照教師的一些方法進行思考,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方法進行思考。對于教師的問題,學生可以給出不同的意見,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積極表達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首先要做的不是判斷對錯,而是表揚學生的積極和主動,即便學生的回答是錯誤的,教師也應該給予一定的表揚。
二、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解決問題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還需要教師從不同的角度鼓勵學生去思考和解決問題,學生的思維其實是比較活躍的,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年齡比較小的學生活潑好動,雖然有的時候會有一些比較奇怪的想法,但是總體來說,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有的。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教學時主動鼓勵學生思考。對于同一個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給出不同的答案,不要去判斷答案的對錯,而是和學生一起討論這個答案究竟有沒有價值。如果有價值的話,那么它的價值在什么地方?這樣就可以讓學生認識到答案并不是唯一的,最終我們需要做的是找到其中的價值,這比單純得到答案更加有效,有更大的意義,這樣的思想認識,就把學生從原有的認知中解放了出來,學生會更加大膽地去探索和嘗試了解這個世界,他們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去主動嘗試一些事情,在嘗試的過程中,學生必然會有所收獲,這也是不斷提高學生創新思維的有效方法。
三、鼓勵學生學會質疑
學會質疑是提升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必然選擇。在傳統的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是直接告訴學生答案,然后讓學生背答案和解決問題的相關方法,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即便學生有時候會思考為什么要這么做,教師也不會進行仔細、詳細解答,這就使得學生只是被動接受。所以,我認為現代教學過程中,為了培養好學生的創新思維,必須要鼓勵學生進行合理和科學的質疑,學生有自己的想法就要提出來質疑。如果是有道理的話,教師就必須要給予足夠的重視,然后和學生一起討論這個問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寫一些錯誤的結論出來,然后讓學生去思考、求證,使學生逐漸認識到教師和教材也不一定完全是對的。這樣的認知可以讓學生真正發散自己的思維,真正發展自己的思維,這是一個極大的進步。
四、總結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不僅能夠讓學生在以后的競爭和發展過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績,同時也能夠讓課堂教學質量得到有效的提升,真正培養出讓社會滿意的人才。所以,小學語文教學應積極探索如何有效地培養好學生的創新思維。
參考文獻
[1] 黃朝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08(3).
[2] 張淑蘭.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教育界,2014(11).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