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階段寫作能力的培養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承擔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皢卧黝}”的課程結構基本實現了學科知識、學生經驗、當代社會生活三方面的統一。本文以單元主題為切入點探討寫作教學,加強教師對“單元主題”的理解,幫助教師更好地整合課內外教學資源,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單元主題;寫作教學;資源整合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隨著語文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材“單元主題”編排設計形式應運而生。而有些教師對“單元主題”的教材認知存在誤解和偏差,主要有以下三點問題:一是對單元主題內涵認識不深,仍以知識體系單元進行教學;二是忽視單元導語的學習及其對整個單元學習的導引作用,單元導語是把握單元主題的關鍵;三是缺乏對“單元主題”的提升和教學資源的整合,忽視單元的整體性、單元內部各篇課文之間以及各篇課文與單元主題之間的聯系。
以“單元主題”為訓練點的寫作教學,首先應明確“單元主題”的內涵以及教科書單元主題設計的依據和寫作教學要求,從而充分發揮單元主題對寫作教學的導向價值。
一、單元主題教學概述
現行小學語文課本大都采用“主題單元”來建構,主題單元教學是小學語文課程改革中探索出的教學模式,它符合語文的學習規律,也適應學生的認知特點。為使單元主題的寫作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需要明確其內涵。
(一)單元主題教學內涵
“單元主題教學”,其核心是“主題”,是連接學生精神世界、現實生活、風土人情等有關的“觸發點”。陳曉波等人給出的定義為:“單元主題教學為在整合教科書選文內容、活動內容、聯系內容與課鏈接的課外課程資源的基礎上,進行全盤考慮的單元整體備課、教學?!?/p>
由此可見,單元主題的教學具有整體性、連續性、比較性的特點,其連續性體現在“內容選材”和教學過程實施兩個方面。這些不同體裁的文本都包含著同樣一個主題——秋天。單元主題教學的連續性還體現在主題單元的縱向聯結,學習內容以及能力發展上。單元中的每篇課文,存在共性也具有各自的特性,因此,可選用比較法來組織教學。
(二)單元主題教學與傳統教學的比較
新課改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強調主題導向的單元設計,注重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結。傳統教材的編排以文本特點為依據,而“單元主題”的教材模式以“主題”作為單元劃分的依據,單元主題教學主張教師圍繞主題設計、布置任務,所有學習活動都圍繞一個主題反復思考,鼓勵學生在學習中進行研究和調查,注重師生共同搜集與主題相關的學習資源,以建構主題學習內容。
現今的教材是“以‘主題作為劃分單元的依據的,單元內涵蓋不同文本體裁的課文”。小學語文教材中“單元主題”的各篇文本以不同的形式、不同體裁闡明和解釋主題。主題單元教學形式注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它強調的不僅僅是對語言表達意義的學習,同時也注重語言形式的學習。在寫作教學中,通過分析分 解主題,幫助學生內化語文知識,使語言意義和形式上的學習有機結合。
二、教科書單元主題設計的依據
(一)語文新課標的要求
新課程標準明確強調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統一的語文學科特點,這為語文單元主題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新課改以來,語文的人文性獲得了重視,主題教學更多地關注學生與核心的對話,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其正契合了這一要求。小學階段是進行人文滲透的關鍵時期,培養學生從具體語文知識的理解到重點文本的情感體驗再到主題的深刻感悟。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于寫作教學有著明確的要求:“應貼近學生實際,要使學生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進而關注現實、熱愛生活,并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薄爸黝}”教學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體驗,通過教師對主題單元課程資源的整合,幫助學生初步感知單元主題;再將具體目標細化到具體的文本教學中,梳理和學習知識點;最后回歸單元主題,加強對單元主題的系統理解和感悟。以此循環往復、系統學習,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感可發,有文可寫。語文注重其學習過程中的體驗、積累、理解與運用,因此,對于寫作教學過程的設定應注重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已有經驗,學生學習積累的不僅是語文知識數量的簡單增長,而應該是通過學習將所學知識和能力內化增長為自身經驗的過程。
(二)語文學科的地位及相關理論觀點
小學語文作為基礎性的學科和以素養為核心的未來課程,是當今課程改革的重要議題。“素養被先進國家當成課程改革的DNA,是優質教育改革之DNA,亦是教育基因改造的核心,更是透視課程改革促進個體發展與社會發展的核心。”語文作為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學科,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聽說讀寫等基本能力,同時也是人類進行情感與精神延續的重要載體。小學是學生寫作能力培養和發展的關鍵時期,主題單元教學是語文新課程改革的突破口。
統整式的語文教學觀指出,語文知識的學習應該放置在經過統整的有意義的課堂情境中。有研究者指出,“在教師設計、發展的主題式單元,學生才有充足的機會在各種有意義的情境中使用語文。在這樣的教室中,聽、說、讀、寫亦非分離的學科,而是一起用來學習值得研究的、有趣的內容、想法、咨詢的工具”。尤其是寫作訓練,學生在主題單元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課程內容及運用語言。
三、以“單元主題”為訓練點的寫作教學實施策略
(一)把握單元整體,科學制定習作目標
對“單元主題”形式的理解是一個“結構——解構——建構”的過程。首先,要全面了解和整體把握整冊教材。通覽教材,了解整冊書的單元組成以及各單元主題之間的關聯,把握課程標準、教材編寫意圖。在此基礎上,明確課程實施目標,以單元主題為線 索,教師需要在遵循學生學習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探究和重組教學內容。其次,尋找課文與單元主題之間的關聯,在文本解讀和訓練中探索落實單元主題寫作訓練方法,尋找可以利用的相關信息和教學資源。
單元主題寫作教學作為一個整體系統,可以將習作目標分解成具體的可操作性的習作要求,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學習寫作。圍繞單元總體教學目標,對單元內容進行重新構建,把握文本特點,充分挖掘文本中的寫作訓練因素,循序漸進地安排寫作目標,逐步展開作文訓練。
(二)以單元主題與小練筆相結合
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閱讀內容的選擇對寫作的訓練至關重要,教材編者在教材內容的選擇上亦是精益求精,無論在思想內容、情感題旨還是語言風格、篇章結構上都是經典的文本。閱讀是文本輸入的過程,學生將文本內化吸收為自身的經驗,在閱讀中習得規范寫作的方法。教師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課內外資源,適當地補充課外閱讀素材作為寫作教學材料,甚至可以把不同單元不同版本的教材進行整合,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理解單元主題。閱讀和寫作是互相遷移的過程,寫作是學生已有經驗的外化和表達。隨著學生閱讀水平提升,豐富了學生的閱讀體驗,進一步促進其分析和文本解讀的能力。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在學生語言能力發展過程中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以閱讀發展學生的寫作能力,以寫作促進學生對文本的解讀,兩者相互聯系、相互促進,是教學過程中的有機整體。
在單元主題的教學訓練中,注重單元“導語”部分的學習。導語往往是最能體現單元主題的地方,也是了解單元學習內容的關鍵所在。以主題單元為編制的教科書中,每個主題都會涉及相應的習作目標,在進行單元主題的教學時,進行小練筆的寫作練習,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概括表達能力,同時還能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新課標中明確規定寫作要求認真觀察生活,鼓勵學生寫作。學生通過小練筆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更好地理解單元主題,為本單元的寫作打下基礎。教師應該真正抓住單元主題的特點和目標,避免讓小練筆的寫作形式大過于內容。
如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八個單元中,第一單元和第五單元分別為大自然的神奇和世界遺產。一個為自然景觀,一個為人文景觀,可以將這兩個單元作為一個主題進行景物描寫。如此,可以讓學生對景物描寫類的文章整體把握。本冊書中有五首詩歌,分別是第五課的《題西林壁》和《游山西村》,第十二課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和《送元二使征西》,以及語文園地六中的《過故人莊》。這幾首詩都是以“送別”為主題,分布看似比較零散。這一主題單元教學通過讓學生總結“送別詩的特點”“詩人是用什么表達離別之情的”,從而讓學生由淺入深、一步步地理解單元主題。為深化學生對這一主題的認識,未嘗不可讓學生進行小練筆,給即將遠行的朋友寫首送別詩,感受古人的情懷。
(三)圍繞訓練重點,逐步落實習作目標
以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學為例,其中包含導語、課文、語文園地、課后練習等系統內容,其4篇課文為:《灰雀》《小攝影師》《奇怪的大石頭》《我不能失信》。本單元課文均是以“名人故事”為主題,通過描寫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來展現他們豐富的內心世界和性格特點,通過語言和動作描寫反映他們美好崇高的品質??v觀本單元,學習人物的崇高品質正是這一主題文化所在。那么,尋找落實這一主題的路徑和方法就是關鍵所在。
圍繞本單元主題的習作內容為:寫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在語文園地二中強調了本單元的訓練點為:人物對話的不同表達方式。
整體預習本單元。打通本單元的主題內涵,最大程度地接受本單元的信息。
1.初步了解單元主題
(1)讀本單元課文,了解單元主題,將本單元主題用自己的話寫下來。
(2)多讀幾遍你喜歡的文章,在文章中批注,將你的理解寫下來。
(3)搜集與單元主題相關的信息,整理所搜集的相關內容。
2.進一步理解單元主題
(1)文本中最有感觸或留給你印象最深的語言。為什么這句話(段)留給你的印象深刻。(從語言點入手,分析句子段落,突出主題。)
(2)文本中哪些地方最能體現單元主題的情感。(進行情感朗讀,感悟、深化對單元主題的理解。)
(3)文本中哪些地方可以寫得更好,說出你的見解。(進行主題拓展延伸,理解單元主題。)
通過學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事?你是怎么做的?如果再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做?”來選擇自己的故事,運用對話的集中表達形式展開寫作。
3.回顧單元主題,進行主題寫作
生活是重要的素材來源,緊密聯系學生生活,觸及學生的心靈,才能順暢地吐露心聲。在“熟悉的人的一件事”的習作教學中,明確寫作的對象,明確主題?;仡櫿n文內容,聯系生活,確定寫作思路。在寫作訓練前,梳理文本中語言、動作、表情等方面的描寫,引導學生寫作時,注意動作、表情等方面的細節描寫。通過對單元主題的整體了解,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讀寫結合,與教學中小練筆的結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竇桂梅.小學語文主題教學實踐巧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4(8).
[2]陳曉波,劉彩祥,鄭國民.對“主題單元教學”的幾點思考[J].人民教育,2005(Z3).
[3]韓艷梅.語文教科書編制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7.
[4]蔡清田.素養——課程改革的DNA[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秦敏.小學語文主題單元整合的個案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5.
[6]李鳳英.論小學語文四年級單元主題教學與小練筆的結合[J].文學教育(下),2016(11).
[7]徐青英.體驗生活傾吐真情——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寫作訓練有效策略.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1).
[8]黃丹琦.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學習策略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
[9]姜興民.新課標下初中語文寫作教學初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4(9X).
[10]王新亭,王金茂.也談小學作文教學——淺議與小學作文教學質量相連的幾個關系[J].山東教育:小學刊,2006(Z4).
[11]耿俐如.如何發揮范文在初中作文教學中的作用[J].學語文,2016(4).
作者簡介:張海興,女,1994年生,河北邢臺人,喀什大學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語文)、雙語教育。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