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傳統應試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多教師、學生以及家長都將提高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教學目標。而灌輸式教學作為提高學生考試成績最簡單、最有效的教學方式,被廣泛運用于我國的初中語文教學工作中,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初中語文教學工作的單一性和枯燥性。此外,隨著我國素質教育工作的不斷開展,學生德育、體育以及美育等能力的重要性也在不斷凸顯,單純地運用灌輸式教學已不能滿足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筆者在參考前人研究結果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經驗,建議從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兩個方面提高初中語文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效課堂;初中語文;教學策略;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完善這一因素的推動下,我國的教學任務已從傳統的以培養學生智育能力為主轉變成綜合能力并重,使得很多教師都在紛紛地探尋滿足新教學環境的教學方式。而初中語文是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創新思維能力以及語言理解能力的主要學科,如何開展好初中語文教學工作,提高初中語文的教學效率,成為當前眾多中學語文教師共同面臨的難題。此外,隨著企業間競爭機制的不斷完善,很多企業都將應聘者的實踐能力、創新思維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等作為主要的考核標準,逐漸減少筆試成績在錄用標準中的分量,這使得傳統以培養學生理論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企事業單位對人才的需求。
一、營造活躍、歡快的課堂氛圍
眾所周知,當我們處于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時,我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思維的活躍程度,都會得到有效的提升,而當我們處于枯燥、死板的環境中時,我們的身心就會感到乏累。再加上語文是一門抽象性很強的學科,很多學生在接觸語文知識時,很難通過現有的知識和觀看到的文字去理解文章的意思,使得很多初中生在學習語文知識時,都普遍存在著語文知識枯澀難懂的想法,繼而放棄學習語文知識。因此,本文建議采取營造活躍、歡快的課堂氛圍的方式,為學生創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從玩耍中學習相關的語文知識。例如,當我在向學生講授蘇軾的《水調歌頭》這首古詞時,我將一個班級的學生隨機地分成了四個學習小組,并要求每個小組的同學根據這首詞的描述畫出相應的圖像,這樣一來學生們就可以將這首詞中抽象的東西具體化,此外,為了激發學生參與這一學習任務的積極性,我還制定了優秀學習小組的獎狀。
二、多種教學模式相結合
在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常常都是教師處于教學活動的主體位置,學生處于被動接收知識信息的學習環境中。久而久之,給學生造成了一種老師講課、學生記筆記的學習習慣,很少有學生會主動探索語文知識,這種現象明顯違背了新課改要求中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主體的要求。因此,本文建議采用教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方式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當我在向學生講授《智取生辰綱》這篇文章時,考慮到文章篇幅較長,學生很難耐心地閱讀和思考全文,所以,我特意從網上搜取了《智取生辰綱》的相關視頻供學生觀看,并布置了生辰綱丟失的原因,吳用、楊志等人的性格特征是什么以及觀看完視頻之后有何感受等問題,同時要求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課文。這種教學方案的實施,可以有效地勾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將閱讀問題明確化還能減少學生學習這篇文章的難度,有著良好的學習效果。
三、不斷豐富教師的教學技能
就目前而言,我國很多中學都存在著師資力量缺乏的現象,主要表現為,隨著教學模式的轉變,傳統以灌輸式教學為主的教學模式逐漸被淘汰,這就造成了很多老教師受這一教學模式的影響較大,雖然具備了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很難接受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的現狀;而很多新教師雖然具備了接受新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的能力,但是卻缺少豐富的教學經驗作為支撐,使得我國初中語文教師處于一種“青黃不接”的狀態之下。對此,本文建議采用開展培訓和組織經驗交流會議的方式,在新老教師之間形成一種優勢互補的學習模式,充分將新老教師的優勢融為一體,為初中語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提高提供可靠的人力資源保障。
四、結語
從上文所論述的內容中我們不難看出,打造高效的初中語文教學課堂已成為我國教育事業不斷完善的先決條件。但是,受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師教學技能落后以及升學考核機制不完善等因素的影響,我們在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時,依然面臨著諸多的問題,身為初中語文教師的我們,只有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斷總結和積累教學經驗,積極完善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業務水平,才能準確地發現當前初中語文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應對,為我國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建立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趙曉莉.新課改下如何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益[J].祖國(建設版),2013(9).
[2]陳曉敬.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文教資料,2005(33).
[3]呂正旗.淺談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益[J].教育科學,2015(21).
作者簡介:楊樹康,男,從事初中語文教學21年,現在云南省騰沖市第一中學任教,職稱為中學一級教師。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