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國學知識應當作為知識傳遞以及教育的一種途徑,用于熏陶和培養學生,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
化,使國學中的優秀文學作品以及高尚的道德節操生生不息并歷久彌新,傳承并發展優秀的民族文化。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國學教育至關重要,是弘揚和發展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小學教育;傳承;重要性;有效結合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作為民族文化傳承的重點以及核心,國學教育自從古代發展至今,經歷過輝煌也經歷過黑暗,但在世界民族之林仍然閃爍著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以及中華各民族全體人員的精神文明以及社會形態。
一、國學經典誦讀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是引導人走向成功以及判斷人生價值的必然因素,經典國學歷經中國文化熏陶數千年,不斷革新并指引著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引導中華民族復興的燈塔,給予中華民族源源不斷的精神食糧與借鑒經驗。
(一)誦讀經典,可以塑造高尚品格
俗話說:無德無才是廢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有德有才是合格品。要想使孩子成為有用之才,首先必須培養其高尚的人格品質,而誦讀經典可以陶冶人的道德情操,明白做人的道理,在品讀并理解經典的同時,學生會不由自主地陶醉于古圣先賢的境界中,并不斷矯正自身的錯誤,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
(二)誦讀經典,增加學生的識字量
誦讀經典不僅能夠逐漸積累學生對字詞的理解,提高記憶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能增加學生的識字量。國學經典以高度濃縮的句式來表現中華民族的內在力量,誦讀過程輕松有趣又充滿自豪感。如《千字文》是由一千個不重復的漢字組成,不僅可以讓我們明白做人的道理,還可以教我們識文斷字,增加知識儲備。通過誦讀國學經典,學生的識字量增加了,初讀課文的效率提高了,背誦能力也增強了,寫作文時,常常引經據典、妙語連珠……經典語言系統通過誦讀與理解過程涌入學生的腦海中,其記憶潛能將會逐漸被挖掘并喚醒,學生的形象思維也將不斷擴展,得到更加全面立體的鍛煉,記憶力也隨著不斷的訓練而提升,從而奠定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受益終生。
(三)誦讀經典,可以提高人文素養
國學經典是積攢古代圣賢思想和智慧的曠世奇書。學生在誦讀經典的同時,能夠潛移默化地提高文學修養、增強語言表達能力、規范言行舉止。國學經典中,有很多能讓我們受用一生的格言佳句,如《弟子規》中的“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而學文”警示我們百善孝為先,一個人如果連最起碼的孝心也沒有的話,怎可成就人生的豐功偉績?《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為我們樹立崇高的理想指明了方向。“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教導我們為人處世必須擁有廣博的胸懷。“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為我們做事原則提供了依據;“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強調了我們與人交往必須言而有信。“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揭示了成就偉大事業的真諦,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二、國學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結合的幾點建議
首先,在不影響學生正常生活及學習的前提下,通過游戲、電影、動畫片、歌曲等多元化方式,進行集中教學或分組教學。
其次,在國學經典的選擇上要有側重,小學生的思維較簡單直接,難以理解過于深刻復雜的文章,理解能力也不足以支撐他們將過于繁瑣的文章全部領會。因此在選擇內容過程中盡量選一些比較簡單的、通俗易懂的文章,以圖片和動畫為輔助,融入生活情境,便于學生朗誦理解。例如《三字經》,教師可以通過兒歌、動畫、朗誦、小游戲等多種途徑教導學生倫理道德與知識。通過這些途徑,學生不僅了解了孟母三遷、孔融讓梨的故事,更能通過這一故事加深他們的道德素養,培養學生們優秀的品質。為了使學生更易于接受這些國學,教師應選擇學生喜歡的方式,盡量形象生動地體現出國學經典中的內容,達到啟智與教育的雙重目的。
國學教育應以“經典是本,詩文是末”為前提,內容的主次順序一定要按照先養德后啟智來進行。教師在言傳身教的前提下,應當具備一定組織與引導能力,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導。學習《弟子規》過程中,不能只講道理,而要將道理融入生活中,“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教師講完這句話的意思后要布置家庭作業,讓孩子進行實踐,無論去哪要告訴父母,做事時也要有規律,父母呼喚時要做到盡快回應,并讓學生實踐后分享感受,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學校與家庭應緊密相連,使國學經典真正融入生活,用于生活。畢竟學生在幼兒階段,通過機械記憶無法真正理解國學中蘊含的教育意義,尤其是與做人及禮儀相關的啟蒙教育,更需要教師、家長與幼兒三方互動來實現。在學校中,教師需言傳身教,樹立一個好榜樣;在家中,父母也應督促和監督學生,不可過分溺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應加強對父母觀念的轉變,不應僅關心學生到底背沒背會,背會了多少,而是看孩子有沒有做到。
最后,無論是老師還是父母,應避免“欲速”的心理,幼兒的理解能力與立體思維有限,教師與家長應當更加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培養成良好習慣與價值觀念,在幼兒的記憶里留下更多美好的東西,讓他們在未來的生活中逐漸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結語
國學文化博大精深,將國學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僅能夠繼承我國優良的歷史傳統與浩瀚的思想文化,更能將學生培養成具備良好道德修養的“四有”接班人。
作者簡介:魏瑋,女,1989年生,藏族,寧夏石嘴山人,本科,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育教學。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