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琴芳
【摘 要】在初中教育課程體系之中,道德與法治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學生在學習相關知識的過程中,能夠實現思想道德品質的提高,增強了法治觀念。但是當前很多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的教學模式落后,要想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就必須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優化教學手段,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實現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本文主要針對初中道德與法制教學中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的策略進行了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 學習主動性 培養 策略
近些年來素質教育改革深入開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而不是只看他們考試成績的高低,更加希望學生能夠實現健康成長。初中道德與法治是一門培養學生思想素質的學科,但是要想實現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師如果運用傳統落后的灌輸式教學模式,讓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那樣的教學效率會很低,新課改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有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才能真正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現狀分析
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來說,不管是道德領域還是法治領域,都存在極大的廣博性,僅僅通過課堂教學,顯然無法滿足課堂教學任務。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性,對于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普遍存在著學習動力不足的問題。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信息通過網絡迅速傳播,初中學生提前接觸大量社會,構建起自身的認知體系,并且也更強調學生自身的個性化理解,所以如果單純地通過說教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顯然已經無法滿足現代教育的要求。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上,教師普遍存在著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手段單一的問題,很多老師不注重創新教學方法,只是單純進行課堂知識講解,不注重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導致課堂教學效率比較低,不利于幫助初中生構建自身健康的道德與法治認知體系。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的策略
1.實施多樣化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在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要活化教學模式,開展多樣的活動,吸引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比如在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時候,教師單純的用書本進行講授,很難讓學生有直觀的印象,獲得的精神震撼和啟發也不夠多,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對于歷史英雄人物,通過音頻、視頻、圖片等形式進行多樣化的展示,讓學生獲得直觀的感受,可以通過觀看愛國影片的方式來提升學生對于這一愛國精神的認知程度。再比如在進行“環保和資源節約”教學的時候,可以通過故事大賽的形式,讓學生自己準備關于環保和節約的小故事,在課堂上展示給同學,然后讓同學進行特色點評,從而形成深刻的印象。另外,環保知識競賽、詩歌朗誦等都是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的有效教學模式,而且具有成本低、容易實現的優點。在學校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多組織學生到紀念館等場所進行實地學習,同時可以參與社區服務、養老院慰問等多樣活動,提升教學實效性。
2.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提前討論思考問題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要將小組合作學習環節前置,在課前就可以指導學生開展,讓學生對知識提前了解,通過大家課下的討論,提前思考問題,從而在課堂上提出問題,進而高效解答,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生命的韌性”時,教師就可以提前提出問題,讓學生利用網絡、書籍等內容,互助配合,把能搜集到的關于古往今來的勵志的名人典故進行整理,最終形成材料,在課堂上進行匯報。這樣,既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也節省了課堂上查找資料的時間,課堂上教師就可以把更多時間放在重點知識的講解和學生疑問的解答上。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可以準確找到自身位置,并且通過解決自己的問題,發揮自身作用,強化自身和集體的榮譽感,進而激發深入學習的動力。
3.堅持問題導向,吸引學生自主深入探索
教師要發揮自身主觀能動,通過有效的課程設計,堅持問題導向,強化課程引導,通過科學預設問題,吸引學生自主深入探索知識,提升自主學習能力。舉例來說,在教學“別把尊嚴丟了”時,教師可以圍繞“如何保護我們的尊嚴”這一話題,采用案例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探討,這樣的現實問題,每名學生都應該有過現實體驗,也都有自身的思想困惑,對于這樣的重點問題進行合作學習設計,可以有效利用課堂時間,提升學習效果。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之后,要注重對于效果的評價和指導,對不同的學生表現給予不同的評價,從而引導學生在以后學習的時候加以注意,同時學生個人也可以及時總結經驗,并積極向老師同學討教,進而提升自學能力。
4.結合熱點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初中道德與法制教學與時代接軌,在教學中應該加入社會所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這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道德與法制教學不再是條條框框,不再強調學生死記硬背,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抓住學生感興趣的社會問題,把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結合,引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標新立異,說出內心真實想法,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老奶奶在馬路上摔倒,該扶起還是匆匆走過?”討論時教師還要把握好方向,最終使沉悶的課堂更加生動,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三、結語
總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時德育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途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改善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運用更為趣味性、開放性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培養他們學習的主動性,這樣才能使其逐漸建立認知體系,自覺規范自身的言行,真正把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成長為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邱凡英 . 淺析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德育工作[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05):165.
[2]趙成龍 . 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與班主任工作的融合[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09):172-173.
[3]幸碧慧 . 情境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運用[J].讀書文摘,2016(20):134.
[4]何文婷 . 道德與法制教學中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J].都市家教月刊,2017(05):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