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松 王晨晨
【摘 要】本文旨在探索既適合高中學生身心發展又具時代特征,將現代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程加以整合的新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初步構建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線的高中數學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高中數學 自主探究 教學模式
一、高中數學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研究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是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這類改革的同時,卻忽視了一個更為根本性的改革,這就是教學模式的改革。高中數學“自主探究學習”課堂教學模式以問題解決為主線,以學生自主探究為前提,以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自學能力為目的,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性歸納與深化、學生小結與評價的課堂教學模式,可以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大面積提高數學學習成績,增強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人格的發展和完善。
二、高中數學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
高中數學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以建構主義“學與教”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理論、建構主義“認知工具”理論為主要理論依據。
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理論認為,學習者的知識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幫助,如人與人之間的協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過意義的建構而獲得的。理想的學習環境應當包括情境、協作、交流和意義建構四個部分。
建構主義“認知工具”理論認為,學習是以思維為中介的,為了更直接地影響學習進程,應減少一直以來對傳遞技術的過分關注,而更多地關心在完成不同任務中如何要求學習者思維的技術。認知工具理論就是在這種基礎上應運而生的。認知工具是支持、指導、擴展學習者思維過程的心理或計算裝置。
三、高中數學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操作特征
以自主學習為核心的高中數學自主探索式教學模式的操作特征如下:
1.創設情境
教師通過精心設計教學程序,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在數學虛擬實驗室中創設與主題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情境,使學習能在和現實情況基本一致或相類似的情境中發生。學生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激發學生的聯想思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好奇心,使學習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和索引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從而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起聯系,并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
2.提出問題
教師通過精心設計教學程序,指導學生通過課題質疑法、因果質疑法、聯想質疑法、方法質疑法、比較質疑法、批判質疑法等方法與學生自我設問、學生之間設問、師生之間設問等方式提出問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促使學生由過去的機械接受向主動探索發展。
3.自主探索
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獨立探索。先由教師啟發引導,然后讓學生自己去分析,探索過程中教師要適時提示,幫助學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建構意義的認知主體位置,但是又離不開教師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學設計和在協作學習過程中畫龍點睛的引導。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說的話很少,但是對學生建構意義的幫助卻很大,充分體現了教師指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的結合。
4.課堂小結
由學生做或教師做或師生共同做,或由學生寫成小論文的形式來完成。必要時可以舉行論文答辯:各小組推薦一人和教師組成“專家評議組”,由組長抽簽決定答辯的順序。答辯時,先由答辯者在規定的時間內介紹本組的工作(包括如何選題、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如何克服困難、如何合作等),再由答辯者回答“專家”(教師或學生等)或聽眾就其工作的提問。由“專家評議組”進行評比,分為“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成功參與獎”等四個層次進行獎勵。
四、基于網絡環境下高中數學“創設情境”的策略
數學本身就是一門與生活聯系比較緊密的學科,不同的是,學生所要學習的知識是人類幾千年來積累的間接經驗,它具有較高的抽象性,要使他們理解性地接受、消化,僅憑目前課堂上教師的口耳授受是不可能的。這就迫使教師改變教學觀念,探索教學技巧。
1.創設真實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好奇心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創設真實情境,把創設情境看作是“意義建構”的必要前提,并作為教學設計的最重要內容之一。而多媒體技術正好是創設真實情境的最有效工具,如果再與仿真技術相結合,則更能產生身臨其境的逼真效果。
2.創設質疑情境,變“機械接受”為“主動探究”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有了疑問才會去進一步思考問題,才會有所發展,有所創造。而傳統教學中,學生少主動參與,多被動接受;少自我意識,多依附性。學生被束縛在教師、教材、課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創造性個性受到壓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提出學生是教學的主人,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應鼓勵學生自主質疑,去發現問題,大膽發問。創設質疑情境,讓學生由機械接受向主動探索發展,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創造個性。
3.創設想象情境,變“單一思維”為“多向拓展”
我國的教育比較注重學生求同思維的培養,而忽視其求異品質的塑造。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因此,我們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間,挖掘發展想象力的因素,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由單一思維向多向思維拓展。
參考文獻
[1]蔡小沖.高中數學“自主探究”課堂教學模式案例探析[J].數學教學通訊,2017(3).
[2]高福剛.高中數學課堂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探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7(5).
[3]韋麗美.高中數學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研究[J].中學教學參考,20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