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娟
內容摘要:
培養初中學生的聽說能力是新時期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提出的要求。隨著國家中、高考考試制度的改革,對學生英語聽力要求明顯提高,聽力教學與訓練已成了中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英語教學中,加強聽力訓練,有助于學生獲得全面的語言應用能力,這是無可置疑的。而研究如何提高教學的聽力水平和如何上好聽力課,加強中學英語聽力教學就顯得更為重要。聽力理解是一個積極創造性的思維過程,也是一個復雜的心理語言過程。聽力理解程度的高低與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參加聽力理解活動有很大關系。鼓勵和促進學生在聽力理解過程中積極思索和快速判斷與教師科學使用聽力材料和靈活地組織聽力活動有著密切關系。合理綜合使用各種聽力材料,可以提高學生語言的感知能力,在真實環境中的語言運用能力,以及各種信息的獲取能力
關鍵詞: 聽說能力 創造性思維 快速判斷 創設情境
感知能力 語言運用 積極參與
培養初中學生的聽說能力是新時期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提出的要求。英語是當今世界上主要的國際通用語言,是全球信息的重要載體和主要來源。隨著國家中、高考考試制度的改革,對學生英語聽力要求明顯提高,聽力教學與訓練已成了中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英語學習中, 聽是獲得語言信息及語言感受的主要途徑,是提高其他技能的重要途徑之一,聽也是學習其他語言能力的基礎和手段。英語教學中,加強聽力訓練,有助于學生獲得全面的語言應用能力。如何提高教學的聽力水平和如何上好聽力課,加強中學英語聽力教學更為重要。
一、聽說能力的培養是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
尤其對于農村地區的學生,由于地區偏僻、文化落后,教學設備差,學生素質偏低,客觀要求我們教學上應探索出符合農村初中學情的聽力教學的高效方法。
二、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人們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使用英語進行交流,即接受信息和傳遞信息
英語學習中,所謂輸入,就是指讀和聽;所謂輸出,就是指寫和說。當我們希望學生能說或寫英語,也就是要他們能“輸出”時,我們首先要給他們以足夠的機會,讓他們聽和讀,也就是“輸入”語言材料。沒有給學生以足夠的“輸入”,就要求他們:輸出”,要他們會說、會寫,這是不可能的。聽是獲得語言信息和語言感知的主要途徑,是學生一切語言的開端,是提高其他技能的基礎。聽能的提高有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獲取高效率的學習,提高教學質量。
三、影響學生聽力原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語言上的障礙。由于缺乏必需的英語語音基礎知識和準確的拼讀技能。使他們難以聽懂所給內容;加之詞匯量有限,使他們對聽力材料中的一些高頻詞匯、句型和基本語法現象無法理解。
二是缺乏跨文化知識的了解,由于他們不熟悉英美人的生活習慣、風土人情、歷史文化傳統及基本的歷史、地理常識等。
三是記憶能力影響信息的保持。
四是缺乏良好的答題習慣和聽力技巧,心理素質差,情緒不穩。
隨著初中考試制度的改革,對學生聽力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中考中的比重將進一步加大。因此旨在加強學生對英語語言的綜合應用能力,這既是我國中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需要,也是新時期英語教學發展的必然結果。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聽力教學是英語聽、說、讀、寫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技能。《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在語言技能培養中,對聽力技能的教學表述如下:1.教學目的:培養聽的策略;培養語感;特別強調培養在聽的過程中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2.基本技能:排除口音、背景音等因素的干擾;抓住關鍵詞;聽并執行指示語;聽大意和主題;確定事物的發展順序或邏輯關系;預測下文內容;理解說話人的意圖和態度;評價所聽內容;判斷語段的深層含義。3.教師角色:提供材料、鼓勵、啟發、引導、幫助、監控、評價。
作為語言輸入方式之一,聽力對人類的語言習得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實際上,在聽說讀寫四種技能中,聽是正常人最先使用到的技能。“聽”是語言學習交際的基礎,是語言、知識、信息獲取的重要手段。只有聽得準確才能明白、理解對方所表達的意思
研究人員一致認為在英語學習中聽力是最難的。聽常常會成為制約學習者學習英語的瓶頸。究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的因素:語言因素和非語言因素。語言因素包括對語音語調、詞匯、語法的掌握程度,而非語言因素則是指對背景知識的熟悉程度和學習者自身的心理狀態等。因此,聽力材料對聽力的提高至關重要。陳吉棠認為聽力與材料之間存在著促進與制約的關系。好的聽力材料,符合學習者的求知意向和要求,能激活收聽興趣,對提高聽力,達到預期的練習目的無疑是很有幫助的。反之,不好的聽力材料,由于它與學習者的目的或水平有太大差異,往往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其情緒,很難激活其興趣,對提高聽力,達到預期的效果則是不理想的。在眾多英語聽力材料中,盡管許多材料的體裁、題材與結構是相似的或相同的,但它們編錄的重點,內容的取向,程度的深淺,都具有鮮明的針對性與明確的目的性。任何一套聽力材料都具有自己設定的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都有各自的特色和長處。好與不好,只是相對于學習者自身的目的需要和實際水平而言。因此,學習者應根據自身目的與聽力水平選擇合適的材料。
聽力理解是一個積極創造性的思維過程,也是一個復雜的心理語言過程。聽力理解程度的高低與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參加聽力理解活動有很大關系。鼓勵和促進學生在聽力理解過程中積極思索和快速判斷與教師科學使用聽力材料和靈活地組織聽力活動有著密切關系。合理綜合使用各種聽力材料,可以提高學生語言的感知能力,在真實環境中的語言運用能力,以及各種信息的獲取能力。因此如何選擇既難度適宜,又能激起學習者興趣的聽力材料,是聽力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工作。總之,要想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就必須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