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智萍
【摘 要】 目的:分析手術室護理中護患溝通的應用與效果。方法:選取本院收治的手術患者58例展開研究,時間為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通過單雙號分組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開展常規手術室護理和手術室護理中護患溝通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流程知曉情況、心理狀態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流程知曉評分以及護理滿意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其SAS評分與SDS評分均較對照組低,P<0.05。結論:手術室護理中護患溝通的應用可以提升患者的認識和對護理的滿意度,改善其心理狀況,應用效果顯著。
【關鍵詞】 手術室護理;護患溝通;心理狀態
手術室是醫院對復雜性疾病或者重癥進行治療的重要場所,為此科室中護理質量對手術順利開展和效果有密切關聯[1-2]。為了保證手術室當中的各項護理工作順利開展,護理人員必須同手術患者開展有效的交流和溝通,對患者的具體需求給予準確的回應,確保手術順利進行[3-4]。本文作者為分析手術室護理中護患溝通的應用效果,特選取部分手術患者進行比較研究,詳細內容闡述于正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抽選本院收治的58例手術患者(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進行研究,采用單雙號分組對患者進行分組,對照組和觀察組例數均為29例。對照組:男性患者例數為19例,女性患者例數為10例;年齡平均值為(42.28±10.92)歲;其中包括8例婦產科手術患者,3例胸心外科手術患者,5例泌尿外科手術患者,3例普外科手術患者,10例骨科患者。觀察組:男、女性患者例數各占17、12例;年齡平均值為(42.31±10.85)歲;其中婦產科手術患者、胸心外科手術患者、泌尿外科手術患者、普外科手術患者以及骨科患者7例、2例、4例、2例以及14例。以上兩組手術患者的各項資料數據比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所有對照組患者均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則在開展手術室護理中護患溝通,詳細內容見下。
1)術前護理人員應當同患者開展有效的交流和溝通,期間對患者的隱私給予尊重,將患者的信任度提升,通過交流對患者的實際情況詳細了解,同時根據掌握的臨床資料結合患者的文化程度和性格特征,對適當的交流與溝通方式進行選擇,術前護理人員應當為患者開展訪視護理,期間明確患者的身份,訪視過程中應當保證以禮貌的態度對待患者,給予其足夠的尊重,為患者留下良好的印象。針對手術相關注意事項向患者詳細講解,若患者的理解能力欠佳或者文化水平較低,護理人員應當通過通俗易懂的話語向其介紹疾病、手術以及麻醉等相關知識;針對反應能力欠佳的患者,應當保持足夠的耐心,反復向其介紹相關知識;針對患者提出的特殊問題,應保持和醫生一致的口吻進行回答。
2)術中護理人員應當同患者開展耐心的溝通和交流,使得患者對手術治療給予積極、主動地配合,開展常規手術準備工作時應當以平和的語氣將即將開展的手術告知患者,以獲得其配合。術中應當對患者的心理情緒變化情況進行密切觀察,及時同患者開展溝通和交流,將手術室當中的聲音來源向患者解釋,同時告知患者術中所用儀器的相關功能,若患者術中有不適癥狀出現,護理人員應當給予患者耐心的勸導,給予患者鼓勵,使得其可以繼續配合手術治療。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統計上述兩組手術患者的心理狀態(SAS評分、SDS評分)、護理滿意度以及手術流程知曉情況。
采用焦慮與抑郁自評量表(SAS、SDS)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患者依據自身感受評分,得分越高則心理狀態越差。
護理滿意度通過向患者發放滿意度調查問卷的形式評定,滿分為10分,得分越高則滿意度越高。
手術流程知曉情況通過術前向患者發放與手術流程相關知識的問卷,由其獨立完成,滿分為100分,得分越高則表示知曉情況越好。
1.4 統計學處理
本文數據均經過SPSS 21.0版進行處理,兩組手術患者的心理狀態、護理滿意度以及手術流程知曉評分均以(±s)表示,行t檢驗。若P<0.05,即表示兩組患者的各項指標數據比對差異具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相比,其SAS評分與SDS評分均明顯較低,護理滿意度評分與手術流程知曉評分均明顯較高,P<0.05。具體結果如表1所示。
3 討論
近年來,伴隨著全科醫學發展以及對護理要求的提升,普通護理模式已無法對臨床需求給予滿足,尤其在手術室護理當中[5-6]。手術患者對治療效果的不確定以及護患溝通方法等方面的問題,均可導致患者的負性情緒出現,及時將患者的負性情緒發現并給予有效措施有重要意義[7]。
手術室護理中護患溝通,通過術前護理人員同患者開展積極、有效地溝通交流,掌握其心理狀態,以通俗易懂的話語向患者開展宣教,同時給予患者陪伴,將由于手術所致的負性情緒減輕,進而將護理質量和效果提升。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和SDS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即可證實上述觀點。護理人員與患者交流時充分尊重患者,并且以建立患者的信任,改善負性情緒為目的給予有效的溝通,不僅有利于提升患者對手術相關知識的認識,且可以將和諧的護患關系建立,在提升患者滿意度方面積極作用。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以及手術流程知曉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即可證明上述觀點。
綜上所述,為手術患者開展手術室護理中護患溝通可以獲得理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姬小蔓,唐乃梅,崔海麗.手術室護理中護患溝通對患者精神狀況影響的調查[J].世界中醫藥,2017,12(a01):231.
[2] 成金華.溝通方法在手術室護理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學版),2014,31(02):87-88.
[3] 趙麗燕,鈔海蓮,李娜,等.手術室開展優質護理服務中的倫理問題及應對策略[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7,30(08):1034-1036.
[4] 吳秀婷,郭瑞娟,袁曉艷.論手術室護士倫理素養的培養[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6,29(06):1009-1010,1031.
[5] 伍彩紅,劉雁,姜志連,等.“非暴力溝通”在護患溝通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6,16(06):859-861.
[6] 王侶珍,付京,毛文.非暴力溝通模式在處理護患關系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4,28(13):1636-1637.
[7] 趙燕.手術室護理中應用溝通方法的效果及優越性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02):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