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識字既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教師在教學中,如何與小學生身心特點相結合,促進小學生識字能力的提升,為語文學習夯實基礎,是目前亟待解決的課題。為此,教師應采用富有趣味性的教學方法,對多媒體等輔助教學手段充分運用,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系統(tǒng)學習,快樂識字。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段;識字教學;興趣
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傳統(tǒng)的板書式教學方法,讓教師教的辛苦,學生學得也比較吃力。而如何培養(yǎng)學生識字興趣,真正系統(tǒng)的學習漢字呢?本文結合多年來的教學經(jīng)驗,分享了以下教學經(jīng)驗:
一、 利用多媒體,激發(fā)興趣
小學低段的識字教學比較枯燥,不易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興趣。若是一味被動識字,不僅具有較低的學習效率,還對學生思維發(fā)展,形成了一定的束縛。所以,教師應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小學生起步階段,通過靈活運用多種方法,將兒童識字的興趣調(diào)動起來。使學生能主動識字,并樂于識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對識字具有濃厚的興趣,就會在快樂中學習,并將學習視為是一種享受。所以,在識字教學時,教師首先結合學生的特點,利用多媒體等輔助手段,將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激發(fā)出來,使學生更加樂意學。
二、 玩中學習,快樂識字
小學生因為自身的年齡特點,不能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力。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單一的形式,則不能使學生恒久的保持對識字的樂趣。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教師應對教學形式不斷變換。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就是游戲,兒童的天性是喜歡表現(xiàn)、重復和模仿。為此,教師可利用游戲的形式,將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的興趣激發(fā)出來。如在課堂上引入開火車、找朋友、猜字謎等學前生活中游戲,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在課堂上學生對游戲的樂趣充分體驗,對識字的興趣就會倍增。如教師可將一些生字編成順口溜。例如:“美”字順口溜:羊字沒尾巴,大字在底下;“金”字順口溜:一個人,他姓王,口袋裝著兩塊糖。順口溜識字教學方式,易學好記,朗朗上口,風趣詼諧,既能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記,同時還能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教師還可通過交換角色等游戲方式教學。例如,可做偏旁字卡帶領學生做“找朋友”的游戲,或兩組同學“開火車”,或由小朋友來當“小老師”。游戲需要結合教學的內(nèi)容開展,使學生真正地“動”起來,能在玩中學習快樂識字。
三、 教給孩子科學的學習方法
新課改要求培養(yǎng)學生識字能力,使學生對識字方法正確掌握。教師在教學中,應立足于實際情況,指導學生對漢字的規(guī)律和識字方法正確掌握。漢字屬于表意文字,其中形聲字超過70%。由此可見,完成小學識字任務的關鍵,就是對形聲字正確掌握。在形聲字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形聲字形旁的表意功能進行分析。如在“打、抱、扔”“樹、村、楊”,兩組形聲字的教學中,需要學生先將兩組偏旁的表意功能進行區(qū)分,這樣就能對偏旁部首的漢字很好的掌握。
在識字教學中,比較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歸類識字。為此,教會孩子識字,孩子們就可運用這種方法,對于同類字自主識字。
四、 開展實踐活動,利用漢字的結構加快識字
首先,教師在教學中,應立足于兒童的生活實際。以兒童的興趣為立足點,通過創(chuàng)建情境、采用模擬等實踐活動,讓兒童識字。比如,利用路上認牌匾識字、通過閱讀古詩詞識字,閱讀優(yōu)秀的兒童作品識字。通過舉辦豐富多彩的模擬生活情景方式,如“逛商店”“我當小導游”等活動,讓學生識字。在教學中,教師應將自身的主導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加強與社會的聯(lián)系和溝通,與小學生思維特點相結合,將學生多種感官調(diào)動起來,使學生能積極參與活動。為此,教師還應有意識地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學生在將多種識字方法掌握之后,能善于識字,樂于識字。
其次,利用漢字的結構加快識字。作為一種表意文字,漢字從結構上可以分為兩大類,既獨體字和合體字。教師可從字的上下、左右結構等進行分類,教孩子們識字。或者是將相同結構的字放在一起,或者是分析形聲字、會意字等進行識字。例如,教師可通過分析“休、采、兵”等會意字,調(diào)動學生識字的興趣。這樣學生不僅學到更多的生字,還能對一些漢字文化等更進一步了解。教師還可通過比較音符和義符,加深對“膀、腰、肚、背”等一些字的認識。這樣使學生在增加識字數(shù)量、提高識字效率的同時,還能對一些構字規(guī)律進行領悟。將機械識記變?yōu)橐饬x識記,對課外閱讀和自學生字方面,發(fā)揮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五、 通過語境識字,鞏固識字能力
首先,為了提升讀字效果,一種行之有效的識字方法,就是要讀準字音。教師在課堂上應引導學生對課文反復誦讀,通過營造語境,加深對這些字的認識。其次,對字義更好的理解。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應開展整體性教學,對漢字音、形、義等有意識的把握。在辨字形時與辨字義相結合,在辨字義時與組詞造句等相結合,加深理解。
最后,對識字能力反復練習。鞏固復習和加強練習,是識字的關鍵。為了實現(xiàn)溫故而知新,學生可通過寫字,對字形的記憶進行鞏固。掌握字詞是為了正確運用聽、說、讀、寫。同時,為了更好地鞏固記憶,必須反復運用字詞。因為只要在運用中,字詞才能具有較高的復現(xiàn)率,才能增強學生的識記效果。為了達到鞏固識字的目的,教師可指導學生閱讀課外讀物,或者練習說話寫話。同時,教師還應對學生預習情況進行落實檢查,并及時矯正讀得不準的字音。教師還可組織一些豐富多彩的比賽活動,如識字大擂臺,開展知識競賽,讓學生比一比,看誰識字多,通過閱讀比賽,對生字更好的復習。
小學低段的識字學習,是一項系統(tǒng)的工作,教師應與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相結合,將學生識字途徑拓寬,使他們能輕松愉快的學習。
參考文獻:
[1]張英峰.給學生自由的天地——淺談低年級識字教學方法[J].劍南文學(經(jīng)典教苑),2013(04).
[2]吳臘月.如何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識字興趣[J].學周刊,2012(15).
[3]趙鳳蓮.巧妙地引導學生自主識字[J].教育教學論壇,2010(28).
[4]靳雨玲.讓學生享受識字的快樂——談低年級識字教學的實踐經(jīng)驗[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6(09).
[5]石愛華.活化課堂 快樂識字[J].教育教學論壇,2014(47).
作者簡介:
黃小霞,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豐澤區(qū)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