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在小學教育中占重要位置,語文是各個學科的基礎教學內容,試想若不能將語句讀得通順流利,則不能很好地了解題目的要求,同時語文是學生所學習的母語,相對于英語教學而言,語文的教學更加具有較好的優勢,并且英語的語言學習是根據語文的語法結構基礎進行教學的,因此需要讓學生真正地掌握語文學科。但是,受到傳統語文教學手段的影響,致使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不高,為了能改變這一現狀應該適應課改的要求,在教學中融入激勵教學方法,促使學生激勵教育下不斷提升自身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激勵教育;小學;語文教學;實施
一、 引言
小學語文的學習對于小學生而言是較為辛苦的,因為小學生學習的知識與生活的背景有限,關鍵在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思考能力有限,因此對于普通小學生而言,學習語文是較為困難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僅需要教學生學習的方法,更需要對學生的心理層面進行優化,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激勵教育分為正向與反向方面的激勵,簡單來說就是運用批評與鼓勵的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態度,增強學生的信心與興趣,從而有效提升語文學習的質量與效果。
二、 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 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較差
大部分學生的家長對于學習主要是以勸說式的教學方法,小學生在學習沒有約束性的前提下,認為學習主要是為了完成任務,學習就是為了做作業與考試滿分,而考試就是為了讓父母開心,學生并沒有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樂趣,因此對于學習失去了積極性。如學生在學習漢字時,教師只是簡單地讓學生了解漢字的音形,對于漢字的由來與內涵并沒有正確地教授,在此教學中學生沒有理解學習語文所帶來的樂趣,促使學生降低學習的積極性。
(二) 語文的內容缺乏時代性
在很多小學語文教學教材中,許多教材的結構與內容并沒有呈現較特別的新穎性,在教材中使用先輩的事跡本來就是無可厚非的,但是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不斷發展,許多知識數據的更新速度較快,因此許多老舊教材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另外,由于父母的知識結構也在不斷更新中,學生能在父母處學習到許多知識,但由于部分教材沒有進行實質性地改良,致使學生學習的內容較為老舊,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時不會有較高的主動性。
三、 激勵教育在教學中的應用
(一) 重視學生的個性化與差異性
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與學習水平均是不同的,學生都有其自身較為獨特的個性,因此小學語文教學在對學生實施激勵教育方法時,不能夠采取一致的教學語言,而是結合學生的優點與缺點進行針對性的激勵教育,不斷激發學生發揮自身的特長,這才能使激勵教育發揮其重要教學價值。例如,在教學《金色的草地》時,教師可讓學生在教學前開展預習活動,自主了解文章中的草地為什么是金色的,在上課前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若學生的回答正確,教師則需要及時給予學生鼓勵與肯定,若學生回答錯誤,則教師先將正確答案公布,在給予學生能夠勇于回答問題的鼓勵。另外,對于較為羞澀不敢回答問題與發表觀點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其在課堂上朗讀課文,并讓其他學生進行跟讀,對該學生的朗讀能力予以有效地表揚。通過該教學方法,能有效結合學生的特長教學,采取不同形式的激勵方式,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勇氣與表達能力,還能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二) 采取多樣化的激勵教育方式
在小學語文上實施激勵教育的方法,需要確保激勵教育方式的多樣性,避免激勵方式較為枯燥乏味,讓學生對其產生古板的印象,教師可以采取口頭激勵的方式。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從多角度具體形象描寫的方法,對自己家鄉的景色進行寫作,對于寫作較為優秀的學生,可讓其在課堂上做誦讀,并給予學生物質上的獎勵,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激勵與榮譽;而對于寫作水平較差的學生可以為其布置更多寫作任務,讓其提升努力爭取優秀的心理,以此達到激勵學生的效果。教師在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批改時,不能簡單地以一個“閱”字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批改,而應該在上面多寫些評語。另外,教師還可以開展活動性較強的激勵方式,如在語文教學中有些學生的朗讀水平較高,可以為學生開展朗讀比賽活動、演講活動以及辯論活動等,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并取得教師的指導,做好良好的評價激勵管理,如學習態度評價、提問評價以及作業評價等,針對性的評價能得到學生較高的關注,提升學生參與語文學習的自覺主動性。
(三) 確保激勵教育態度的親和性
從某個角度而言,教師的教學態度對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具有重要影響,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其對外界事物的認識較有限、想法較天真,因此學生會對教師產生本能的敬畏心理,而對于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對于教師會產生懼怕的心理,該心理認知對于語文教學十分不利。所以,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學生的心理狀況,消除學生對于教師的懼怕心理,與學生保持親和的學習態度,和藹地對待學生。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外游戲活動,并參與到學生當中,與學生一同進行課外游戲,能讓學生對教師的看法改觀,增加與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的機會,和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在此教學中,教師通過保持溫柔的態度與學生交流互動,在學生犯錯時注意批評的方式,這樣才能有效發揮激勵學生學習的作用。
四、 結束語
總之,激勵教育作為教學中創新的教學模式,將其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能有效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對于學習語文的自信心,通過激勵的方法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促使激勵教育能夠更好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作用,使學生在學習語文時能夠更高效與輕松。
參考文獻:
[1]喻越.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文學教育:上,2016(8):82-83.
[2]黃艷芬.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12):7-7.
[3]李才樹.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7(4):95-95.
[4]曾春敏.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靈活應用[J].讀寫算:教師版,2017(26):141-141.
[5]李玉紅.探析激勵教育模式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5):108-109.
作者簡介:
盧廷良,貴州省銅仁市,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滑石鄉豹子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