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和現代傳播媒體的飛速發展,多種多樣的影視資源在人們的生活與學習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那些由名著、小說等改編的電影、電視劇等將抽象的文字以生動直觀的畫面、情境展現出來,這對于抽象思維能力不發達的小學生來說,是可以透過畫面來感知文字的。加之,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在感知文字、文本的基礎上,與作者進行對話。生動直觀的畫面、惟妙惟肖的表演可以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由此在體會中與人物產生情感共鳴。在本文中,我主要立足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談一談如何有效地將影視資源引入其中。
關鍵詞:小學語文;影視資源;應用方法;課堂導入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學科,其人文性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我們不僅要教給學生基礎的語文知識,還要透過簡單的語言文字來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以及深厚的文化修養等。但是,語文內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尤其是文章的閱讀,學生需要通過簡單的字詞來感知作者蘊含其中的思想情感。這對于抽象思維能力不發達和生活經歷有限的小學生來說是很難的。此時,我們可以借助生動直觀的形式,諸如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影視資源等來引導學生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為其實現與文本的對話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 影視資源在導入環節的應用
導入環節作為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首發環節,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決定了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在語文教學導入環節開展中,教師可以將影視資源引入其中,借此在豐富導入手段的基礎上,實現多種教學目的。
(一) 了解背景
縱觀我們所使用的教科版教材中,其所收入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時代背景相距甚遠,這也是為什么許多學生無法對其有深刻理解的原因之一。由此,在課堂教學中是學生對文本內容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顯得至關重要。所有,我在課堂導入環節,會借助影視資源向學生呈現與文本內容有關的背景知識,使其在“真實的”環境下產生感同身受之感,借此為其感知文本內容打下堅實的基礎。
比如,我在導入《吳用智取生辰綱》這一內容的時候,會向學生播放98版的電視劇《水滸傳》的相關片段,使學生對當時的北宋的社會環境有一定的了解,以及對吳用的人生經歷做一個詳細地了解。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其情緒會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而出現波動,這是教師的語言描述無法實現的。而且,站在大的社會背景下,學生自然而然地會對吳用智取生辰綱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借此為其深刻理解文本內容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 設置懸念
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之初,倘若就能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有深刻的理解,那么,其自然會在課堂教學活動參與中保持高昂的情緒。由此,我在導入環節常常會借助影視資源來為學生設置懸念,借此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
以《丑小鴨》課堂導入為例,我在導入之初會直接將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呈現在學生面前,接著借多媒體向學生呈現俄羅斯電影《丑小鴨》的片段,直觀生動的畫面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片段播放結束之后,我會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在這個片段中你們都了解了哪些內容呢?學生們在感性認知下,暢所欲言,有的說,丑小鴨因為丑受到了別人的欺負,有的說丑小鴨在別人的欺負下會變得越來越自卑,有的說丑小鴨在長期的欺負下選擇離家出走……針對學生的回答,我會引導學生思考:丑小鴨的命運到底會如何發展呢?這自然也是學生極想知道的內容,由此借助問題設置了懸念,學生會自主地借助文章內容來尋求答案。
二、 影視資源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一) 情境創設
將生動直觀的影視資源引入到課堂教學之中,其首先所實現的當然是情境再現了。學生在有限的生活經驗和語文認知中難以對文本中所描繪的情境有深刻的理解,此時將影視資源引入其中,自然會使學生立足文本環境,在走入文本情境之中,理解文本內容。
比如,我在組織《三峽之秋》這一內容的時候發現,所執教班級有很少的學生去過三峽,對三峽的秋景難以有豐富的想象。在學習文本內容,尤其是對三峽早、中、晚秋景的不同難以想象。對此,我會根據不同的時間,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呈現與不同時間段三峽不同的秋景,在生動的畫面與文字一一對應下,學生可以深入到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之中,在直觀的感知下對三峽的秋景產生深深的向往與喜愛之情。
(二) 呈現聲畫
既然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的任務之一是引導學生與文本、與作者進行對話。那么,在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向學生詳細地講述了文本內容之后,自然需要引導學生與作者進行情感交流。語言文字的表述是難以實現這一點的。此時,我會借助影視資源,利用其生動的聲畫來對學生加以引導。
比如,在講授《中國魔稻》這一內容的時候,我會在講到袁隆平研制雜交水稻,雜交水稻研制成功給世界帶來的影響這些內容的時候,直接向學生呈現袁隆平教授埋首于田間地頭和各國對雜交水稻贊揚的畫面。在生動的畫面中,學生會感到心潮澎湃,此時,我引導學生想一想自己有什么想說的。學生們在情感的驅使下,有的說袁隆平教授很不容易,我們需要向他學習。有的說科技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有的說我們要努力學習,用智慧、用科技在世界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如此,學生將對袁隆平教授的崇敬之情,上升到了國家層面,為其高尚的思想道德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為了使學生對抽象的文本內容有深刻的理解,教師可以借助直觀形象的影視資源來引導學生了解文本背景、感知文本內容、與作者進行對話,在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基礎上,為其人文素養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廖謝英.探析影視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12):120.
[2]莫金化.影視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7(02):75.
作者簡介:
王璐,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