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游戲元素能夠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構建起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師應該抓住小學生好玩的這一天性,合理地設計出適合他們的游戲并融入課堂。以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效果。
關鍵詞:數學教學;小學低年級;游戲元素
小學低年級學生剛剛進入正規嚴格的學習階段,難免會不適應。教師應該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順利地度過這個轉變過程,盡早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生活。而游戲就是最有效的元素。將游戲融入課堂符合這一年齡階段學生的性格特點,能讓他們更容易地接受學習內容,這對于數學的教學更是如此。
一、 在教學中融入游戲元素,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一) 抓住學生好玩的天性,將游戲融于課堂
好玩是學生的天性,小學低年級學生更是這樣,這就促使教師想辦法將游戲能夠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來,以此來契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構建有效的小學數學課堂。小學低年級的數學教學內容更加的形象,與生活的關系極為密切,例如“認識人民幣”這個教學板塊中,教師可以模擬一個購物環境,組織學生扮演賣家、買家模擬現實生活中的情景。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對角色扮演都有著極大的興趣,這使教師能夠更容易的將游戲引入課堂。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小學低年級的教學不同于其他,這一時期教師應該善于去發現學生的興趣愛好,以此為切入點去給學生傳授所知所識。
(二) 合理的設計游戲并運用于課堂
小學低年級學生年紀小、玩心重。教師應該利用他們的這一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活動。教師可以自己設計游戲,以教學內容為基礎而設計的游戲不但給學生傳授了知識,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一點對于教師教學來說是尤為重要的。比如在教學生“認識數字”時,就可以將身邊的東西作為教學道具。像教室里的板凳桌子、黑板窗子,甚至于學生自身都可以作為教師教學的道具。教師可以帶著學生數數這些東西的數量來認識數字。在學習數字的加減法時這些東西也是可以作為很好的教學器材。這時的教學游戲可以是把學生分組,然后把這些組合進行拆分或是重組,也可以是窗子上的玻璃,抑或是墻上的貼畫。只要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果,任何東西都可以成為教師用來教學的工具。通過這樣的教學游戲學生能很容易地感到學習的趣味性,課堂效果自然會有很大提高。
二、 課內課外教學相結合,從細節中滲透教學內容
(一) 課外游戲滲透提高課堂效果
對學生的教學工作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還應該滲透于學生的課外生活中。課外滲透、課堂提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方法。小學低年級學生年紀比較小,難免會在課堂上不能將學習內容完全融會貫通,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外提前將教學內容潛移默化的傳授給他們。為課堂教學打好基礎,有效數學課堂。例如教學生認識“年、月、日”之前,教師可以提前給學生布置作業,讓他們通過詢問家人或其他方式調查上課當天的日期,或者是把自己的生日寫在紙上,然后再帶到課堂上。教師可以組織大家一起來討論自己的生日,尋找和自己同一天生日的同學。這樣的課堂必然充滿樂趣,學生自然會在潛移默化中愉快的學到知識。相信通過這些游戲課堂效果一定會比傳統一板一眼的教學的效果好很多。
(二) 從現實生活中提取游戲素材
教師將游戲元素融進教學過程中已經成為常態,然而游戲的選擇與設計還是一個有待思考的問題。學生生活與現實之中,對身邊的事物自然是非常的熟悉。從學生所處的現實生活中尋找以及提取游戲素材而成的游戲會讓學生感到更加真實以及更容易接受。在三年級上冊的教學中關于方向的辨別。結合地理方向與現實生活聯系密切這一因素,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玩一些有關方向辨別的游戲。比如讓大家圍成一個圓圈,讓四名學生站在四個主方向上,其他學生摻在他們中間,做一個“你在我哪邊、我在你哪邊”的小游戲。有條件的話還可以帶學生一起看日出日落,正午時看太陽,通過這樣的活動來給學生講解方向的辨別,相信會有很好的課堂效果。不但讓學生學會了對方向的辨別,還培養了他們勇于實踐、樂于探險的精神,更能夠加強師生交流、促進同學關系、提高班級凝聚力。
三、 以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一) 寓教于樂,解決教學中的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讓學生主動學習、樂于學習。比如在教授“數字的加減乘除”過程中,通常學生在學習這些知識時都會因陌生繁瑣以及復雜的計算而感到困難和厭倦,從而產生厭學的負面情緒。在教授此類課程時,教師應該特別重視,很有必要在教學過程中使用游戲來讓學生對知識能有一個更直觀的認識。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學生通過簡單的游戲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學生在游戲中學習了知識,在課堂之外他們也能更容易的將所學運用于日常生活中。教學的目的一方面是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以及人文情操,另一方面就是學以致用。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使用所學知識,這不失為一個實現教學目的的有效方法。
(二) 順應天性,在課堂上引入切合實際的游戲
小學低年級學生較之于高年級學生年紀較小,身上還保留著小孩子的脾性,作為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引導者,教師切不可將知識硬塞給學生,這樣做極有可能讓學生產生厭學心理,這對他們以后的學習生活都將產生長遠且不良的影響。正確的做法是應該順應這種自然規律,制定適合這個年齡學生的教學方法。所以將游戲引進課堂是一種順應小學生天性的好方法。對減緩學生的抵觸心理,構建高效課堂有著很大的幫助。小學低年級的學習內容主要以實用為主,教師所帶進課堂的游戲也應切合實際,真正地為學生考慮。以實際為出發點,讓學生通過學習之后能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樣學生才能感到學習的好處,從而愛上學習,以此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構成有效數學課堂。
四、 結束語
因材施教是孔夫子早在千年前就對教育工作者提出至理名言,小學低年級學生具有天真童趣的特點,好玩的他們是這一年齡段的天性。將游戲融入課堂是一種很好的因材施教的方法,同時這一階段應該更加注重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將游戲元素融入課堂,對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等都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付洪梅.游戲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2016(11).
[2]侯楠楠.小學低年級數學游戲教學策略研究,2014.
[3]阮菲菲.試論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教學實踐的有效性,2017(05).
作者簡介:
方俊梅,四川省廣安市,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大安鎮第一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