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本文以積石山縣劉集學區學前教育為例,對當前民族地區學前教育事業取得跨越式發展的過程中教育現狀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為教育決策者提供依據。
關鍵詞:民族地區;學前教育;現狀
學前教育是教育的組成部分,人類社會誕生之日,就是學前教育產生之時。學前教育是教育活動的最初階段,是人生第一個教育階段。廣義的學前教育是指所有對學齡前兒童身心發展有影響的活動,它來自社會、學校、家庭各個方面。狹義的學前教育是指專門的學前教育機構所實施的教育,即托兒所、幼兒園的教育。在我國,學前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作為民族貧困地區的積石山縣,近幾年來,在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的大背景下,我縣學前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呈現出加快發展的良好局面。特別是在積石山縣農村地區的學前教育發展迅速,辦園條件、管理水平、師資力量和辦園質量等都有了明顯提升。地處積石山縣農村地區的劉集學區,學前教育事業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幼兒園從五年前的無發展到現在有鄉中心幼兒園1所,村級附設幼兒園7所。班級數由原先的7個學前班發展到21個幼兒教學班。入園的幼兒數由原先的201人猛增至689人,學前教育覆蓋全學區8個村,幼兒學前入學率由原先的不足30%上升到85%左右,幼兒教師由原先的7人上升到現在的22人,劉集中心幼兒園已基本達到標準幼兒園,7所村級附屬幼兒園的硬件設施配備基本滿足正常教學需要。但由于自然、地理、經濟和歷史等因素制約,作為民族地區的劉集學區學前教育發展水平總體落后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扭轉,優質教育資源短缺、教育質量整體不高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改變,主要發展指標與全省、全國平均水平仍存在較大差距,實現跨越發展還有諸多亟待解決的困難與問題。
一、 硬件設施依然簡陋,制約著學前教育的發展
根據《甘肅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采取多種形式擴大農村學前教育資源,充分利用中小學布局調整富余的校舍和教師舉辦幼兒園(班);在每個鄉鎮改擴建、新建一所中心幼兒園,在行政村改擴建一大批村幼兒園”的要求,劉集學區新建了中心幼兒園1所,利用村小學修建了村級幼兒園7所。從目前情況看,劉集學區的幼兒園規模小、檔次低等問題依然突出,辦園條件十分簡陋。7所幼兒園中有4所幼兒園只招了大班幼兒,大班額問題嚴重。同時,園舍建設不規范、園舍占地面積不足、功能用房緊缺、教學硬件簡陋陳舊等問題較為突出。達不到《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出的“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和常規要求等應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的游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的要求。
二、 幼兒教師嚴重不足,制約學前教育的發展
劉集學區比之以前,幼兒教師數量明顯增多,但依然滿足不了學前教育的需求。劉集中心幼兒園現有教師8人,幼兒數148人,師生比為1∶18.5,與國家全日制幼兒園師生編制1∶7相差甚遠。河崖村附設幼兒園、肖家村附設幼兒園幼兒數均達到100人左右,但專職幼兒教師只有2人;其余4所附設幼兒園幼兒數大約在60人左右,專職幼兒教師1人或者有小學教師兼職。現有的22名幼兒教師中,與學前教育相關專業的教師只有3人。有部分教師雖然參加過轉崗培訓,但轉崗教師在學前教育中發揮的作用微弱。由于村校師資缺乏,轉崗教師一方面要承擔小學教學工作,另一方面要從事幼教工作,教學壓力大。加之小學對教學質量的重視,個別轉崗教師把教學重心放在小學教學中,把幼教工作作為了副業。幼兒教師的嚴重不足導致幼兒園變相地成了保育院,班級規模遠遠超出了編制要求,幼兒園課程不能開齊、開足,幼兒安全問題突出。幼兒專職教師的緊缺,導致部分幼兒教學小學化傾向嚴重,嚴重制約著學前教育的發展。
三、 教育教學模式的不合理,影響著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要求幼兒園教育應當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縱觀劉集學區學前教育,存在以下兩種極端:一是重視保育,忽視教育。部分幼兒園把幼兒園辦成了保育院,幼兒教師成了保育員。每天,讓幼兒根據自己性子玩玩幼兒園里的游樂設施,看看動畫片……,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家長認為進幼兒園就是讓孩子玩,玩好就行了。教師的任務就是像警察一樣死盯住幼兒,只要不出事,照顧好吃喝拉撒就行。二是重視教育,忽視保育。《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的內容是廣泛的、啟蒙性的,可按照幼兒學習活動的范疇相對劃分為健康、社會、科學、語言、藝術等五個方面。據筆者近幾年的走訪了解,劉集學區大部分幼兒園把幼兒園的課程設置完全小學化,把小學低年級的課程作為幼兒園的課程。以識字量的多少、簡單計算題的熟練程度等作為教育內容,甚至對大班幼兒布置語文、數學作業。家長、學校完全忽視了幼兒的情感態度、活動方式方法等多方面的學習,把幼兒掌握知識量的多少作為幼兒教學的唯一評價標準。以上兩種極端的教育教學模式,嚴重影響了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
四、 學前教育評價機制的不完善,制約著學前教育活動的開展
教育活動評價的過程,是教師運用幼兒發展知識、學前教育原理等專業知識分析問題、總結經驗、自我反思的過程,也是教師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了學前教育活動評價重點考察的內容。但由于劉集學區附設幼兒園專業教師少、參加幼兒轉崗培訓的教師有限,加之附設幼兒園園長由村校校長兼任,村校校長缺乏幼兒管理方面的培訓,對附設幼兒園的管理、評價依據小學管理、評價標準進行。從而忽視了幼兒發展規律,違背了學前教育原理。因而也制約著學前教育活動的開展。
總之,窺一斑而見全豹,筆者通過對劉集學區學前教育的蓬勃發展感受到積石山縣,乃至臨夏、甘肅的學前教育的發展。當然,在發展的過程中會出現像劉集學區學前教育那樣的問題。但我深信,隨著新的《甘肅省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以上問題逐步會得到解決。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甘肅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甘肅省教育廳支持臨夏回族自治州教育跨越發展行動計劃(2013-2020年)》.
作者簡介:
李鴻云,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劉集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