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當前歷史教育形式來說,其進行了新型理念的教學方法樹立,而在這其中,對于創新型的歷史教學來說史料教學是達成這個目標的主要教學手段。對于史料教學來說,它能為學生提供歷史整體的豐富刻畫,帶領學生走入那段歷史情節之中使學生感同身受的體會歷史背后所代表的含義,不僅能使學生對于歷史的記憶加深,對于學生處理歷史問題的眼光也會變得十分犀利,使學生具有批判性的眼光處理學習中遇到的歷史問題。這種利用史料教學的手法能很好地彌補高中歷史在課堂教學中所不能涉及的部分,也會改善歷史課的缺點,使學生提高對待歷史的興趣。
關鍵詞:史料教學;高中歷史;教育;有效路徑
一、 引言
教育事業的發展過程中,教學改革在不斷地進行創新完善,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所以使用創新型的歷史教學手段——史料教學,在歷史課堂中成了重要的組成部分。新的教學理念與三維目標有效地達成,史料教學是達成這個目標的重要途徑,也有效的培養學生整體歷史思維,但是對近幾年在教育中反映出的問題,如何充分地利用好史料教學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對抵達高中歷史教育彼岸產生有效路徑,成為首要問題。
二、 當前高中歷史教學的現狀
當前我國教育改革中提出,對于學習的過程不能以被動學習為主,這樣只是不能被學生消化和吸收而要通過新的手段使學生得到掌握新知識的能力。當前高中歷史的教育缺少方法,沒有技巧性的手段讓學生掌握歷史知識,對于建立技巧性的教學手段,史料教學作為重要的技巧性手段,需要我們將其重視。如今,對于建立史料教學與高中歷史的關系,要求教師對這一形式有清醒的認識,大多數教師都認為史料教學的方式對高中歷史教學有重要意義,但也會因為部分教師不能很好地掌握新型的教育手段,而使老師的史料教學手法與學生接受知識之間存在不融合的現象,導致高中歷史教學任務與新型教育手段融合在一起,使學生對這樣的學習方式失去信心,產生厭煩心理,從而使史料教學方式進行不下去,導致失敗。這種失敗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于運用這種教學方式的方法沒有與教學任務有機的融合,沒有結合教學任務而展開融合,沒有根據當前情形進行分析,就是用史料教學的方法而導致的后果。
三、 史料教學在歷史教學中的意義
對于史料教學來說主要是培養了學生對于歷史的理解分析和分類歸納的教育手段。對于史料教學來說其能培養學生各種想法和對歷史審視眼光的判斷。在傳統教學中往往都只對重點知識進行講解,而學生往往不能提出自己的觀點,學生做題能力的培養卻被忽視,學生往往在做題過程中不知道如何進行對問題中所說的觀點進行評論。對于歷史學科來說需要學生對其背后的含義進行自己主觀化的理解,一千個人讀哈姆雷特有一千種含義,對于歷史來說也是如此,每個學生對于歷史的理解都不相同,而對于歷史來說就是需要這種不同的犀利眼光才能對歷史這門學科產生重要意義。隨著時代的發展,每一階段對于歷史的理解都不相同,注重的要點也不一樣,所以對于當代社會所存在著不同的聲音,需要學生對不同方面觀點有自己的看法,只有學生在深入思考哪種觀點正確的時候,學生自身對于歷史的理解能力才會提高,對不同的觀點進行批判也是形成自己見解的過程,不光是對自己歷史學科的學習能力的提高也是對培養歷史型人才進行評判。
四、 史料教學與歷史教學的融合
由于當前高中歷史的課時及教材限制,對于歷史的教學往往只有框架型的教學方式,學生對于歷史的了解往往是大框架下的。這種教學方式并不能使學生建立起歷史完善知識結構,只有將史料教學與歷史教學間進行合理的完善才能使學生對歷史的學習形成重要的有效途徑。
(一) 打破教材束縛進行史料邏輯教學
要想將史料教學很好地融入教學中,這就要求歷史教師將課上內容進行合理安排。由于當前歷史教材的歷史知識編排的不合理,如果按照教材講解則對學生們的理解十分不利,所以就要求歷史教師打破歷史教材順序,結合自身歷史教育的豐富背景,為學生要學習的新歷史知識,進行相關歷史事件的聯系,最好是將以前學習的歷史知識相聯系,使其中的關聯性增加,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對于新知識的理解和接受,也利于學生對于舊知識的鞏固,使兩者間建立橋梁,史料教學使其打破教材束縛,建立邏輯與聯系,有利于學生歷史知識結構的構建。
(二) 在史料邏輯教學中加強細節
對于過去的歷史教學來說,只是進行敘述的方法進行教學,對于細節十分的不重視,這對于學生的教育十分不利,而在史料教學中加入對歷史細節的融入,學生能體會到生動形象的歷史故事,使歷史不僅僅只有框架也加強了內部結構。歷史是需要細節的描述的,因為重要的歷史事件,往往是細節才會使人印象深刻,學生在學習的過程更是如此,只有提高學生的興趣,增加故事性才會使學生更好地對歷史產生自己的觀點。所以我們運用史料教學,從細節教學,重視歷史與現實的聯系,這對學生歷史學科的學習十分重要。
五、 結語
綜上所述,史料教學是一種能為素質教育提供創新型教學的手段,這也需要歷史教師能適應其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如何協調史料教學到達歷史教學彼岸形成有效途徑,依然是需要研究的內容。教師作為史料教學實施的引導者,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運用效果,所以要求歷史教師不斷完善自己的儲備知識,利用相關方式才能從源頭上把史料教學與傳統教育的不足完美結合。這樣不斷完善史料教學與歷史教學的關系,對學生學習歷史也打下堅實基礎,為史料教學抵達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途徑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李林波,蔣鐸.論史料教學是抵達高中歷史教育彼岸的有效路徑[J].中學教學參考,2015(10):8-10.
[2]賀麗.史料教學與高中生創造性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D].浙江師范大學,2013.
[3]黃文明,趙劍峰.回到歷史教育的原點——例談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歷史史料教學問題[J].歷史教學(中學版),2012(10):27-32.
作者簡介:
王立山,江蘇省宿遷市,江蘇省沭陽縣修遠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