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紹瓊
【摘要】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可以激活學生的求知欲,促使學生為問題的解決形成一個合適的思維意向,從而收到最佳的教學效益。數學教學過程就是數學問題的提出和解決過程,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需要精心設計好一個個的問題情境。文章從創設問題情境的提出、創設問題情境的一般要求、創設問題情境的幾種方法等幾個主要方面講述了中學數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
【關鍵詞】問題情境 創設 數學教學 數學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6-0134-01
一 、問題情境的含義
所謂問題情境,指的是一種具有一定困難,需要努力克服(尋求達到目標的途徑),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學習情境(學習任務)。而創設問題情境,就是使新的學習內容與學生已有的經驗相聯系,因學生使用現有經驗不能解決當前的新問題,從而激發起強烈的好奇心,進而通過積極的探索去消除心理上的沖突狀態。
二、創設問題情境的提出
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只重視知識的積累和知識的注入,而忽視知識的形成過程,特別是對概念、定理、公式及解題過程等若干結論的探索發現和抽象概括過程,學生被動學習,課堂氣氛沉悶。實踐證明,部分中學生在心理認知結構和認知能力方面仍然擁有以下幾個特征:學習注意力差,缺乏數學學習的興趣與信心;聽課被動,不懂得如何跟上老師和教學內容的思維;知識遷移能力差,思維易受定勢抑制;記憶方法機械簡單,缺少理解聯系的成分;知識結構離散;遇到陌生問題不懂如何思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差。
所以要想提高中學生的數學成績、思維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根本上來講,應該培養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正是此意。所以,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的重任,就理所當然地落在教師的肩上,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好課堂的四十分鐘,精心創設好問題情境,提高他們對數學的興趣。
三、創設問題情境的一般要求
(一)簡明易懂
即是說所設的問題應表述準確而不含糊,沒有矛盾而且要有條理,語言應簡單明了、自然貼切,不會讓學生因問題的字面意思難懂而發生理解困難。
(二)具有啟發性
創設問題情境的根本目的在于啟發學生對問題的積極思維。教師應善于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上,對學習理解上的疑點都一一估計,經過深思熟慮后,從學生的已有知識中把一些“引發點”找出來,從而使數學問題提在節骨眼上,直接對學生形成一種智力活動的刺激。
(三)具有針對性
問題情境必須針對教學目標來創設。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根據本節具體的教學目的和內容,確定設計中心,同時要對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作充分的估計,使其與設計中心相適應。而且所設的問題應該立意鮮明,而不能只流于形式。
(四)具有連貫性
所設的問題應按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以相應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組成一個循序漸進的、具有內在聯系的問題體系。
(五)具有一定的開放性
創設的問題情境必須具有趣味性,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產生探究結論的興趣,調動學生為問題解決形成一個合適的思維意向。
四、創設問題情境的幾種方法
(一)通過生活實例,創設實用型問題情境
數學首先來自人們生產生活的需要,是人類實踐經驗的總結,它源于現實,屬于現實,高于現實,因此又必須返回去服務于現實,這是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體現的一點。如果教師能創設一些與生活貼近的問題情境,就會使學生感到自然界中數學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這樣也更能提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通過歷史典故、數學趣題、迷題等,創設趣味型的問題情境
眾所周知的等比數列求和問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教師先創設情境“百萬富翁與指數爆炸的故事”:一個叫韋伯的人打算與百萬富翁杰米訂一份合同:他將在一個月中(30天)每天給杰米10萬元,而杰米第一天只需要給他一分錢,第二天給他二分錢,以后每天給他的錢數是前一天的兩倍,杰米一聽,心喜若狂,當場簽了合同。大家想一想,杰米果真能賺到很多的錢嗎?題目一出示,同學們定會議論紛紛,大部分的同學都會認為杰米能賺到很多錢,因為韋伯每天給他10萬元是個不小的數目。此時,教師語鋒一轉:恰恰是韋伯賺了很多錢,杰米破產了(韋伯給杰米3,000,000元,杰米要給韋伯約10737418.23元)。同學們都會感到很驚奇、很興奮,探究的欲望油然而生,趨勢引導他們得具體的求和式1+2+22+…+229,問題便轉化為求和式的值,很自然進入學習狀態。
創設此類問題情境,可以很好地引起學生的好奇心理,激活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之自主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三)使用教具模型或現代化教學手段等,創設實驗型問題情境
創設實驗型問題情境不是直接將現成的結論教給學生,而是根據數學思想發展脈絡,充分利用實驗手段,設計系列問題增加輔助環節,從直觀、想象到發現、猜想,然后給出驗證及理論證明。
例如求函數y=x3與其反函數y=的關系時,可要求學生先做出y=x3與y=的圖像,再比較兩圖像之間有什么樣的聯系,學生通過觀察后,所求結論就不言而喻了。
創設此類問題情境可以使學生親歷數學建構過程,逐步掌握認知事物,發現真理的方式、方法,培養創造能力,提高數學素養。它和物理、化學實驗相比,不僅需要動手還需要動腦。
當然,情景的創設,不能也不應是一成不變的,因為同樣的情景,因學生的不同,效果可能完全兩樣,所以情景的創設要因人、因時、因地而異,要盡可能利用突發的、即席的、真實的、貼近生活的情景,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起學習數學的信心,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蔡笑岳.心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政平.數學教學設疑的原則與技巧[J].教學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