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良
【摘要】體育課要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需及時轉變觀念,要從過去單純的知識技能傳授者的角色轉變出來,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作為出發(fā)點和歸宿,要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宗旨進行教育教學,松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練習方式等“緊箍咒”,讓學生在課堂中“七十二變”。
【關鍵詞】自信 自助練習 層次學習 多元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7-0223-02
體育課是學校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課要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提高身體素質,掌握體育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為學生自主終身參加體育鍛煉奠定基礎,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fā)展。為此,教師需要及時轉變觀念,要從過去單純的知識技能傳授者的角色轉變出來,將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作為出發(fā)點和歸宿,要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宗旨進行教育教學,松開課堂“緊箍咒”,讓學生在課堂中“七十二變”,主動融入到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中,在課堂中自主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樹立學生學習信心,引導學生主動“變”
學習自信心是學生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對現(xiàn)實,解決難題,獲得學習成功。當學生有了自信,才會在學習活動中主動參與,并常常會超水平發(fā)揮個人能力。因此,教師不要單純的按照教材及傳統(tǒng)教學法進行一成不變的枯燥教學,不能給學生戴上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的“緊箍咒”,而應該在教學內容的選擇時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選擇或優(yōu)化;在課堂教學中方法的選擇時也需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并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同時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多采用體育游戲、體育競賽、特長項目等活動中讓學生獲得成功,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信,讓學生主動 “變化”。例如我在廣播操教學時由單一動作到組合動作,由分解動作到完整動作,并采用自主學習、小組學習等方式,學生在學習中逐漸增強自信,把“跟著老師學”變?yōu)椤白灾鲗W”。
二、引導學生自主選擇,激發(fā)學生樂意“變”
給予學生自主權便是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空間和平臺。教師不能把自行設計的單一練習內容作為“緊箍咒”,要求所有的學生都進行千篇一律的反復練習。而應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自主權,讓學生選擇符合自己個性的練習方式,這可以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加以引導,并對學生的選擇和思考給于肯定,在教師的肯定中學生會有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更加樂意去“變”。例如我在課堂準備活動中,不再局限學生四列橫隊進行規(guī)定動作的徒手操,而是根據(jù)教學內容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在規(guī)定的活動場地范圍內采用圈圈、三角型等圖形進行徒手操或趣味熱身跑等準備活動。
三、激發(fā)學生分層學習,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意“變”
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身體素質、技術技能的差異,因此學生掌握動作的情況存在差異。老師在安排各種練習和評價時不能一個“標準”,不能讓統(tǒng)一的要求成為學生發(fā)展的“緊箍咒”。應該根據(jù)教學內容設置不同層次的練習項目,讓每個學生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練習項目,并在練習中創(chuàng)意發(fā)揮,以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在自己選擇的難度和方式中才能創(chuàng)意“變”。例如我在設計跳高教學時,根據(jù)學生實際水平,采用不同的練習方式,設計多個不同高度的練習場地。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能力自主進行選擇高度并嘗試練習,探究學習,不斷提高。
四、引導多元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科學“變”
傳統(tǒng)體育教學方式的“緊箍咒”盡管可以提高身體素質、學生也能被動地掌握動作技術。但學生的學習興趣、個性特長、創(chuàng)新能力、探究精神、合作意識等都得不到好的發(fā)展。因此在提供給學生學習平臺的同時,需給學生更多自主發(fā)揮、積極探索、交流合作的條件,以此來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在前滾翻的學習中,教師把學生分為四個小組,分別組織到相應的討論區(qū),讓學生先按自己的理解認識去嘗試模仿動作,并進行自主學習。在練習中發(fā)現(xiàn)自己存在的問題,比如“滾”不動、“滾”不直、“起”不來等,然后自己根據(jù)存在的問題探究改進方法,再練習。并積極引導學生讓“兵”教“兵”,學生間相互學習、相互指導、共同探究、共同提高。
總之,教師在課堂中要松開自己和學生頭上的“緊箍咒”,讓課堂在充分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積極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課堂中“七十二變”,在“變”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提高體育與健康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強體能,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為終身體育鍛煉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