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數學作業有效批改的探索是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有意義的探索。目前在初中數學作業的批改上依然存在很多待解決的問題。批改形式單一,容易忽視作業批改的價值;評價方式單一,容易降低學生做作業的熱情;未及時反饋,降低了作業批改的價值。因此,為了提高初中數學作業批改的有效性,幫助師生共同減負,更好地鞏固課堂教學效果,發現初中數學作業在批改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教師應該積極探索提高初中數學作業有效性的策略,如作業批改方式要多樣化,要及時反饋等等。
關鍵詞:初中數學;有效作業;數學教學
一、 初中數學作業在批改中存在的問題
(一) 批改形式單一,容易忽視作業批改的價值
一般地,教師都是采用全批全改的形式,批改負擔實屬不輕。比如:在我們學校,一個教學班有50人左右,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每天至少有兩次作業批改,很多老師都覺得作業批改負擔重,壓力大,批改的過程也就沒那么認真、細致,而忽視了批改作業的價值,直接影響學生作業的有效性發揮,進而也會影響教學效果。
(二) 評價方式單一,容易降低學生做作業的熱情
目前數學作業批改中最常用的批改符號是“√”“×”,很少能看見其他符號,批語也不多。由此可見很多教師在批改學生的數學作業時,更多的是對答案的評價,缺乏對學生的思維過程和作業習慣的評價。這種只注重答案而忽略過程,缺乏人文關懷的評價使得學生對作業不重視,降低了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這種現象出現的很大原因在于教師作業批改負擔重,還有一方面原因是教師對作業評價的忽視和不習慣別的符號和批語的使用。
(三) 未及時反饋,降低了作業批改的價值
及時反饋是體現發揮作業批改價值最有效的途徑。在頂崗實習中,我發現大部分老師都能做到作業全批全改,但是并不是所有老師都能及時給學生更正、講解錯題。這樣的現象的出現來自兩方面的原因:一是老師不能及時改完作業或抽不出時間來反饋作業情況,二是老師忽略或忘記了給學生及時更正、講解錯題,反饋作業情況。老師沒有及時反饋,作業批改的價值就會打折扣。
二、 初中數學作業有效批改的策略
(一) 作業批改方式多樣化
批改方式多樣化,不僅可以減輕老師的批改工作量,也是教師尊重學生主體性、信任學生的一種表現,適當地讓學生參與作業的批改,可以使學生鞏固自己所學知識,而且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常見的作業批改方式有以下兩種:
1. 學生自我批改
所謂學生自我批改,是老師公布正確答案,讓學生自我批改,改完之后,教師收上學生的作業,根據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和自我批改情況,給予等級評定。這種學生自我批改的方式比較適用于一些簡單口算、填空等題。我在實習期間,多次采用了這樣的批改方式,發現學生在自我批改的過程中,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更容易發現自己的錯誤,并及時更正,既減輕了教師的作業批改負擔,又讓學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更能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2. 師生共同批改
師生共同批改是指教師從作業中挑出一些比較難、學生容易出錯的題挑出來,由學生上黑板展示自己的解題方法,師生共同討論并進行批改。在師生討論、批改的氛圍中,學生很容易與教師發生爭論,而教師也容易明白學生的想法,知道學生錯誤的原因。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不但能及時、準確地了解學生出現錯誤的原因,讓以后教學中的重、難點突破更到位,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在作業批改中積極思考,發現錯誤,勇敢地指出錯誤。
(二) 作業評價方式多樣化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在評價建議中指出:“要重視學生做數學的過程,充分發揮數學作業在學生評價中的作用。”由此可見作業批改中的過程評價的重要性。要做到這一點,教師的作業評價方式應該多樣化。
1. 靈活運用多種批改符號
除了教師們在傳統作業批改中所用的“√”“×”這樣的符號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符號可以用在數學作業的批改中。比如說,用“?”表示對學生思維過程的疑問,讓學生再思考一下;用三角形標注在學生忽視的重要條件下,引起學生的注意;用波浪線表示出錯的地方,讓學生明白自己的錯誤出在哪里;畫一個豎起的大拇指表示學生完成比較好,有很大的進步;用五角星的顆數表示學生的卷面整潔程度,肯定學生的努力等等。學生肯定會對這些新鮮有趣的符號感興趣,從而提高了對數學作業批改的期待,教師也利用這些符號對學生的思路、過程進行了較為充分的評價并且能加強與學生的交流。需要注意的是這些符號的使用應當提前告知學生,并逐漸在使用過程中與學生達成良好的默契,教師不可隨意更改已定的批改符號,以免造成學生的不解,適得其反。
2. 適當使用微型批語
數學教師直白而短暫的批語會給學生很大的鼓勵。在數學作業的批改中,微型批語的使用,往往可以清晰地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的贊許和鼓勵。如在學生對某道題做得好,有不同解法的時候標上“真不錯”“肯動腦筋”等字句;在學生有進步的時候就標上“有進步,繼續加油!”“老師看好你!”“用心的作業,看來真舒服!”等字句;在學生出現錯誤的時候就標上:“再仔細想想!”“要看清題目哦!”等字句。但是這樣的批語也不宜經常出現于學生的作業中,過猶不及,教師應該關注每一位學生,適當使用批語發揮其最大價值。
(三) 及時反饋,發揮作業批改的價值
及時反饋是體現發揮作業批改價值最有效的途徑,教師應該重視作業的及時反饋。我在實習過程時采用了這樣一個辦法:在老師將改好的作業發下去以后,有小組長監督更改,上課之前將有問題的題目抄寫在黑板上,再由老師講解,為了督促學生更改,我會不定時檢查更改情況,如果發現有學生沒更改好而黑板上又沒有出現相應的題目,則予以相應的懲罰。總的來說實施情況良好,既能提醒我及時反饋,也能及時知曉學生更改作業的情況,效果很好。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
[2]初中數學作業的設置與批改有效性探索[J].新課程·中旬,2013(7).
作者簡介:
湛文樂,湖南省岳陽市,汨羅市川山坪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