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醫用高等數學是醫學本科生在大學期間學習的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它是學習其它理學和醫學課程的基礎。因此,做好醫用高等數學的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眾所周知,醫用高等數學具有較強的數學邏輯性,而教師傳統的教和學生傳統的學已經不能夠滿足現代教學的需要。因此,作為新時代教育者,要打開創新思路,探索新式教法,為學生更好地掌握本門課程的學習提供便利。在此情況下,分層教學法應用而生。分層教學法[1],就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學生數學功底的薄厚,知識的接受能力,設計多層次的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從而使全體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學有所得,先后達到課程的要求。
【關鍵詞】分層教學法 分層備課 分層教學 分層練習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5-0165-02
一、醫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和教師教學現狀分析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各醫學高等院校都在不斷的擴大招生,這樣使得醫學院學生的數學功底和數學學習能力層次不齊,例如:一個班級里面可能會存在考90分的同學,也可能存在僅考10分的同學。且大一新生習慣于高中的題海戰術,死記硬背,形成了一些數學定勢思維,不能主動思考問題,導致部分學生對于醫用高等數學的學習很有壓力。因此,怎樣培養和提高醫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和能力顯得至關重要。
教師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習慣于單一灌輸式教學,只注重了“教”,忽略了學生自身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導致很多學生出現醫用高等數學“學不懂”、“不想學”、“一知半解”等狀況。因此,教師急需改變這種生硬的教學方法,開創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來幫助學生學習。
二、分層教學法在醫用高等數學中的具體實施過程
1.學生分層
在新生報到一周內,組織學生開展一次數學課堂模擬問答測驗或者統計學生的高考數學成績,觀察學生的數學接受能力和數學功底,對所獲得成績和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分類建檔。依據建檔材料,將學生分為“A班”、“B班”和“C班”三個層次班級。 “A班”為數學功底先對好點的學生組成;“B班”為數學功底弱點的學生組成;“C班”為數學功底較弱的學生組成;但是對于不同層次班級的學生并不是長期固定的,通過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等檢測方法,每次考試完成后對學生進行一次重新分班。這樣可以讓學生明白自己在這一學習階段的學習成效和學習結果,也可以讓教師明白這一學習階段應該怎樣授課,怎樣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最后,教師要告知學生分班制僅僅是檢驗這一階段的學習效果,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鼓勵學生在下一階段認真學習,從而建立起對學習的樂觀主義態度和真誠的學習信心。
2.教師教學分層
(1)分班級備課
由于學生數學基礎知識和數學思維存在的差距,為了讓學生全面提高高等數學學習效果,教師有必要對“A班”、“B班”、“C班”學生進行分班級備課,對于不同班級分層次設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對于“A班”,將目標層次定高一點設計一些題目讓他們探索思考拔尖;對于“B班”,目標層次適中,設計一些題目讓他們鞏固提高;對于“C班”,目標層次一般,設計基礎題目,讓他們鞏固基礎知識即可。
(2) 課堂教學分層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堅持對不同班級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對“A班”學生采用指導為主,學生自學為輔,積極調動學生的自學能力;對“B班”學生采用帶領學生學習為主,讓學生熟悉掌握所學知識;對“C班”學生采用全程講授輔導,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同時,教師可在“A班”、“B班”和“C班”中可確定一些重點重點幫扶對象,對他們進行課堂重點關注。
(3)課后練習分層
在課后,教師布置作業也按照A、B、C等級對照相應的“A班”、“B班”和“C班”進行布置作業,并且采取交換改作業的方法。教師只批改本等級2~3本作業,其余由學生自己核對完成。具體做法如下:讓B等級學生改A等級學生作業,讓C等級學生改B等級學生作業,讓A等級學生改C等級學生作業。運用這種方法,鼓勵低層次學生向其他層次學生學習,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讓他們確立以上一層次班級為學習目標。
通過在醫用高等數學教學中使用分層教學方法,使不同層次的醫學本科生接受到相應的數學知識,這樣使得教師在教學中切實做到“因材施教”原則,努力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接受最優的教育資源。
參考文獻:
[1] 字春忠. 淺談分層教學法在職高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 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 2017,05(2):40-41 .
[2]湯自凱. 關于《醫用高等數學》分層教學的思考[J]. 數理醫學雜志,2007,20(6):904-904.
[3] 邱永利. 分層教學法在高等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 西部素質教育,2017(3):81-81.
[4] 李金寨. 高職學校高等數學分層遞進教學實踐應用探討[J].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 2016(3):286-287.
作者簡介:王建鵬(1990-),男,漢族,甘肅,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物數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