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彧
摘要: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重視學生素養(yǎng),育具有數學思維能力的學生,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和數學興趣,領略數學之美,體現數學價值,陶冶情操。
關鍵詞:數學思維;數學美與價值;數學習慣
引言
二十一世紀的腳步已經來臨,一個嶄新的世紀向我們走來,時代的進步和發(fā)展帶給我們一種嶄新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素質教育已成為中國教育繼續(xù)發(fā)展的必由之路,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迫在眉舉。
小學階段是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時期,也是一個人接受教育和提高的最好時候。作為一名小學數學老師在素質教育中創(chuàng)造有利的思想方法,積極施加恰當的行動方案,讓小學生知、情、意、行協(xié)調發(fā)展,在數學素質教育中,提高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是每一個數學老師的責任與義務。
那又如何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呢?還得需要從小學生知、情、意、行四個方面協(xié)調發(fā)展說起。
一、知情結合,有機進行學生素養(yǎng)教育。
在教學中,我注意結合學科特點、結合教材內容、結合學生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通過學生的認知活動有機進行學生素養(yǎng)教育,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1、數學知識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教育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小學數學知識中的思想教育內容非常豐富。如九章算術、劉徽出入相補原理、圓周率等內容。在我國古代,大約兩千年前成書的《九章算術》,系統(tǒng)記載了我國古代具有世界意義的數學成就。記載了用一組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史料,還記載了平面圖形面積的算法,小學《數學》課本中行程問題、工程問題、按比例分配問題,以及“求井深和繩長”等思考問題都出自其中。我國古代數學家劉徽利用出入相補原理來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通過這些內容的教學,鍛煉了小學生的理解的能力、交流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使學生熱愛數學,對數學的興趣油然而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讓學生領略事物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而且在一定條件下能相互轉化。如兩個量相比較的關系隨著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當兩個量一一對應時,它們相等;當不能一一對應時,它們不等;兩個不等量的比較,以較小的量為標準進行差比時,得到“多幾”;以較大的量為標準進行差比時,得到“少幾”;以較小的量為標準進行倍比時,得到“倍數”;以較大的量為標準進行倍比時,得到“分數(率)”。點集成線,線集成面,面合成體。
數學不僅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也具有廣泛的應用性。我還經常讓學生用自己收集的數據進行“讀、寫”練習,進行繪制統(tǒng)計圖表的練習等。這樣的數學學習,學生的數學意識和觀念提高了,思維和能力也得到了改善,對數學產生了求知欲望。
2、培養(yǎng)正確學習目的,激發(fā)學習數學興趣,體現數學的價值。
興趣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一個最活躍的心理因素。培養(yǎng)正確學習目的是培養(yǎng)小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先導。
小學生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我經常向他們介紹有趣的數學知識。如人體不僅是對稱的,而且相關部分之間有一定的比例關系:成人的頭長相當于全身長的七分之一,人的肘關節(jié)把手臂分割為1:0.168的兩部分......樹冠呈圓錐狀,以利樹葉沐浴陽光,蜂巢呈六角形,使學生感受數學的奇妙,處處有數學。
設置“吊學生胃口”這一細節(jié)進入課堂,讓學生隨意說出數,判斷出是否是3的倍數,喚起小學生的好奇心,從而總結“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激發(fā)了學生求知欲,主動借閱數學課外讀物,不斷充實自己,提高數學能力,培養(yǎng)數學思維。
小學生有強烈的好勝心和成功欲。教學中,教師常常講數學家的故事、組織游戲和競賽活動,讓學生向往成功,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產生對數學的興趣,熱愛學習。
3、實施教學美育,陶冶高尚情操。
實施教學美育,陶冶高尚情操,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提高能力的內在因素之一。美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滲透在各科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學無疑也應當讓學生獲得對數學美的審美能力,以激發(fā)他們對數學學科的愛好,學會數學,領略數學的美妙之處。
美感是人接觸到美的事物時所引起的一種賞心悅目的心理狀態(tài),是對美的感受、欣賞和評價。數學知識和技巧也給人以美感。數學課上,教師端莊親切的儀表,簡練明快的數學語言,規(guī)范工整的板書,尋稱精確的幾何圖形,鮮明雅致的教具,師生間和諧默契的情感交流,無不使學生感到愉悅和滿足。
數學知識內容中,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長方形、圓形等幾何圖形的對稱,運算定律、方程等號兩邊的巧妙平衡,遞等式自始至終的恒等,數學概念概括和簡約,數學的推理的嚴謹與簡潔,都能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簡明、和諧、整齊、統(tǒng)一的美。
數學解題方法的巧妙,也給人以美感。解題過程簡單明快,反映了數學的簡約美。在尋求最佳解題方法時,學生受到數學簡約美的陶冶,誘發(fā)出創(chuàng)造美的激情。
二、意行統(tǒng)一,從小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
數學素質教育應把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排在首要位置,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思維習慣,將數學思維潛移默化地滲透到他們日常的數學學習中。小學數學是一門重要學科理應聯(lián)系教學實際,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
1、養(yǎng)成好習慣,終身受益。
良好的習慣對于小學生智力、能力和思維的發(fā)展,都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同時,重視兒童堅強的意志和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從日常生活做起,讓兒童克服學習中的困難,磨練意志,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培養(yǎng)學生認真、嚴格、刻苦鉆研的學習態(tài)度,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計算仔細、書寫整潔、自學檢驗的學習習慣。”小學生可塑性、模仿性強,小學階段是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習慣尤為重要,好的習慣一旦養(yǎng)成,將終身受益。養(yǎng)了壞習慣將難以改正。綜上所述,每個學生必須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提高學生素養(yǎng)。
2、循序漸進,持之以恒。
華羅庚教授有一句名言:“聰明在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數學家成功的秘訣在于鍥而不舍。數學是一門科學,要求我們一絲不茍,耐心細致。我堅持每天要求學生認真聽講,不僅注意聽老師講課,還要聽同學發(fā)言;每天要求按時完成作業(yè),當日事,當日畢;要求獨立思考,認真審題計算。在計算時,堅持檢查,草稿計算按題號順序排列,書寫整潔,便于核對、改正。及時評價,予以鼓勵或糾正。堅持數日,天天如此,最終養(yǎng)成持之以恒的好習慣,有益于學生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在于育人,培養(yǎng)有素養(yǎng)的學生,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
總之,提高學生數學素養(yǎng),是一種強有力的教育義務,是育人的一種動力。所以,每個教師都要努力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具有數學素養(yǎng)的人,才能完成育人這一光榮而偉大的任務,才能托起明天的太陽!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數學教科書(五年級上冊,教育部審定2013),人民教育出版社,第63頁,第92頁,
[2]小學教育專區(qū):《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中國學術期刊網https://wenku.baidu. com/view/cf1ce 400
a32d7375a4178076.html
[3]小學教育管理:《在數學教學中讓小學生知、情、意、行和諧發(fā)展》,豆丁網http://www.docin.com/p- 10450
94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