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摘 要】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語文創新能力和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體現。教師如何巧妙指引激發學生興趣、鼓勵想象鍛煉思維、訓練學生語言能力對小學作文教學至關重要。
【關鍵詞】 小學作文;教學方式;探討
作文教學既是對學生進行字、詞、句、篇的綜合訓練,又是對學生語文創新能力和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具體體現。因此,讓小學生學會寫作文、樂于寫作文,掌握作文技巧,提高表達能力,成為擺在每個小學語文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和迫切任務。
一、巧妙指引,激發興趣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興趣”。首先,教師的指引要巧妙而有趣,比如在學習《落花生》等課文時,可讓學生聯系身邊熟悉的事物,說說感受、想法。其次,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遠程資源、多媒體課件等方面的作文教學資源,向學生展示圖片、動漫、電影等經典進行作文教學的引導,讓學生有新鮮感。再次,適當地帶領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拓展生活認識和知識視野,學會觀察、認識、體驗、理解,激發學生產生把所看到的、感受到的事物“寫出來”的沖動。
二、重視閱讀,積累素材
多讀多積累,這是小學作文訓練的主要任務。閱讀是積累素材的最佳方式,可以分為課內和課外兩種,教師選擇一些恰當的書目讓學生在一定時間內讀完,并讓其摘抄出好的句子整理成冊,以便在日后的寫作中借鑒。同時,教師應該傳授學生文章的寫作技巧,以及文章中可以當作素材的故事,可以引用的名人名言,可以借鑒的好詞好句,摘抄自己感興趣的段落和可以用作素材的詞句,這樣長期堅持下去,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和思維能力,切實提高寫作水平。
三、說寫結合,雙向發展
以說促寫,先確立一個寫作主題,讓學生構思寫作思路,再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通過說來組織寫作語言,安排文章結構。以寫促說,讓學生在習作完成后將文本的大意表達出來,用說的方式對自己寫過的文章實現一個回顧,這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語言組織能力將會是一次很好的鍛煉,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地回憶文章結構、敘述語言和情節細節。
四、鼓勵想象,鍛煉思維
鼓勵學生說自己想說的話,寫自己想寫的東西,大膽想象,多角度多方位去選材,以達到想象與創造相結合。課本中的很多教學資源都可以作為學生想象空間拓寬的教學素材,可讓學生對童話、寓言等進行改寫、續寫,也可以對古詩中的故事進行發散與延伸。特別是以故事類文本為范本的寫作教學,非常適合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更容易被學生理解與接受;對文本進行適當擴寫,對于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發揮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
五、訓練語言,修改提升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個性體驗,寫日記不失為一個好辦法,要求學生將每天的所見所聞用簡短的內容寫出來,訓練他們的觀察能力和感知能力,以及他們的動手能力,“眼里過千遍,不如手里過一遍”,只有寫出來,形成習慣,才能讓學生找到語感和適合自己的作文方式。其次就是多修改,學生相互把作文通讀幾遍,找出錯別字,找出寫作的框架,同時從中學習長處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提升自己的鑒賞能力和寫作能力,一舉多得。
總之,文無定法,寫作一般都要通過量變再達到質變,只要學生對作文感興趣,有了技巧和方法,常寫常閱讀,教師再加以點撥,學生養成好的作文習慣,作文質量必定會更上一個臺階。
【參考文獻】
[1] 吳立崗. 小學作文教學論[M]. 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17.
[2] 徐永森. 小學作文教學論[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