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滌
【摘要】高中數學校本課程的開發與應用主要針對普通高中常規課程開發中存在的某些弊端而形成的一種全新課程開發的方式,為達到課程設計和使用的最大合理化而構建。近些年來,隨著國家政府部門和社會各個階層對高中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強和國民素質的提升,高中數學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利用也迫在眉睫,本文將針對課程開發和應用進行深入的探索與研究。
【關鍵詞】高中數學 校本課程 開發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9-0120-02
所謂校本課程,顧名思義,就是學校在日常教學和管理中自身探索和發掘出的能夠充分體現辦學特色和宗旨,學生樂于學習的一門課程,這門課程應充分與自身存在優勢和國家、地方課程密切聯系,體現選擇的多樣性和可操作性。日前,本市各所高中都在積極參與新課程改革實驗探索,而校本課程與新課程改革會在理念上不謀而合,都以改變學生固有學習模式和發散學生思維習慣為根本目的和出發點。
回顧平時課堂教學,不難體會老師還是講的太多,學生做的太少,沒有能夠良好的進行互動的交流、共同研討問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夠強,學生重復記憶的痕跡太過明顯,往往是不假思索的做完一道又是一道,學習不得方法和要領,過于機械化、程序化!針對上述問題,我校遵循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基本原則,以體會數學、熱愛數學為根本出發點,通過大膽嘗試,開發出《提升數學核心素養,培養數學思想方法》這門校本課程,下面我將從課程總體目標、具體實施細則和評價機制標準這幾個方面對校本課程進行詳細的闡述和解讀。
一、課程總體目標方面:
我校校本課程總體目標是以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為載體,在體會和感悟數學思想方法中尋找解決數學問題的突破口,真正了解數學與實際生活,數學與人生觀、價值觀之間的密切聯系,播種他們獨立思考,樂于鉆研的思維品格,從而指導他們逐步養成謹慎、嚴苛、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和學習態度。我們在內容和形式上也應盡可能的幫助同學們進行更為有效的創新實踐,如:辯論會、報告會、講座等豐富多樣的形式,通過“從做中學”,親身體驗數學思維方法的魅力,讓學生領悟數學學習還是有規律可言的,進一步消除在解題中的顧慮和疑惑,為高中學習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校的校本課程編寫主要遵循下列幾個原則:
1.體現科學性與思想性。在每一個章節的介紹中,都將思想方法融入到解題教學中,通過分解成示范性題型和基礎鞏固類題型兩大類,做到對知識的尊重和完整性表述,向學生傳達正確的數學意識形態,使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態度和意識。
2.突出內容基礎性。一方面,數學思維方法具備普遍性,數學思想是數學的靈魂,它常常與我們所能夠獲得的數學思想方法產生較好的化學反應,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加強對解題技巧和本原性問題的思考與探索。另一方面,數學思想方法具備其獨特的認知規律和起始特征,學生在后期練習和作業鞏固等方面要加強課余時間的充分利用,擴充、加深、改造、摸索,充分調動其主觀能動性。
3.兼顧學科知識的條理性和學生認知水平的局限性,本課程適合高年級學生接收和學習,這是在他們已經對高中階段的數學定義、定理、公式、公理等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更為深入的學習和探究,對數學邏輯思維和發散思維都有著較為嚴苛的要求,他們在校本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會逐步感悟到同種方法在不同知識環境中產生和發揮出的不同作用,從而加深對數學學習的濃厚興趣和喜愛。
二、具體實施辦法方面:
教學是一項系統的、不斷推進的改革工程,教師在講授知識的過程中將通過語言的組織和表達以及對知識點的準確把握給予學生最大程度化的幫助,所謂教學相長,這也是教育事業現代化必然經歷的過程。那么,在我看來,校本課程的實施需要通過以下幾點實現:
1.課堂片段法。課堂片段法是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選取一定的時間和地點,將內容提前滲透給學生,這種方法針對高中生非常實用有效,具體來說,將內容打散,分別處理,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和研究態度。操作中應注意以下幾點:(1)實用。內容與學生平時課堂上所學教材避免出現重疊,力求避免學生出現混淆狀況。(2)靈活。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準確把握課程難度和教學進度,借助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使學生樂于學習、善于學習,變被動為主動。(3)適度。課程內容要少而精,既不可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也不能逾越教學內容這一紅線,造成舍本逐末,主次不分。
2.輔導片段法。在輔導中,如果教師和學生之間互動不夠默契,則可使用校本課程跟進,這樣能開辟學生學習方法和能力的多樣性,拓寬他們的學習思路,但也應尊重學生個人想法,由于課程內容相對抽象,所以我們應實時跟進,關注學生學習需要,不可操之過急!
3.具體操作流程。校本課程設置每周一課時,但不是每節課一選,而是每學期一選,如此一來可以體現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連續性和系統性,便于老師掌控課堂。由于課題在開學伊始就擬定出來,所以可以要求學生提前預習相關內容,有備無患。上課是最重要的環節,既要體現紀律性和出勤率,又應與傳統的一問一答制課堂互動割裂開來,不能拘泥于形式,拘泥于內容,不搞一刀切式的課堂單一評價標準,學生通過認真努力達到的層次,老師應盡力幫助和鼓勵、保護,例如:在講解“非歐幾何起源”課程中,我們會遇到羅氏幾何和黎曼幾何兩部分內容,很難理解到位,這里我們不強求學生全會,根據他們的認知水平,只要讓他們了解這兩大分支與傳統歐式幾何的區別及它們各自應用的價值即可。只有深入淺出,時刻從學生學習能力水平角度出發,才能更好指導學生學習校本課程,畢竟沒有人會浪費時間去學習一門無論如何都學不會的課程。
三、評價機制標準方面:
校本課程的評價機制標準與普通課程有較大差異,校本課程的評價機制標準更加注重過程性評價而不過分強調結果性評價,側重考查學生課前出勤、課上表現和課后作業這三個方面。其中,前兩方面由老師負責評定,第三部分由師生共同投票選出,最終結果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檔次,只要按時出勤且能夠獨立完成相應作業即為合格,而不合格者將被取消下次的選課資格,這種寬嚴適中的處理辦法能夠有效保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這與新課程改革所強調的個人能力實現的最大化可謂相得益彰。當然,考查作業過程中的許多問題需要同學們共同思考,全員參與,各司其職,這是一個長期的、連續的過程,教師一定要有耐心、有決心的推動校本課程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一定要重過程輕結果、重團隊輕個人、重能力輕知識,在我看來,這是將校本課程上出味道的六個必然經歷的階段。
四、數學校本課程開發利用中應重點關注的幾個問題:
1.高度重視教師的作用。首先,教師自身應加強理論學習,廣泛獲取新思想、新知識,走出思維定勢,開拓眼界,爭做數學校本課程開發與信息媒體技術融合的先行者和理論家;其次,教師要善于思考,逐步探索更新自身教育觀念,以開放、包容、創新、大無畏勇氣和精神走在新課程改革與校本課程整合的前沿,緊隨新課程改革的步伐。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和方向將會趨于多元化,甚至很多想法會超出教師的專業領域范疇,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精準定位,為學生把好脈搏,積極建言獻策。教師應做到:一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本著師生平等,教學相長的原則和想法,加強對學生學法和思想上的指導,共同研究,共同進步;二是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諸如手機、平板電腦、數據終端設備等科技手段,為學生創造更為生動鮮活的探究環境,幫助學生進行有效、客觀的公正評價;三是教師之間要加強聯系,尤其是和其他相關學科的聯系,這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教師應不斷地反思自身在傳授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對癥下藥,早日去除病根。
2.要特別關注學生的課堂精神狀態。每個人都是學習的主人,應努力培養他們主動探究,積極實踐,獨立思考的學習品質。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很好的消化當堂所學內容,實現課堂效率的最大化,比如:在“提高數學核心素養,培養數學思想方法”這門課程中,學生對于平常碰到的題目可以用所學的思維模式去解決,通過分類探究,親自領悟,更有效的發散了思維品質,從而在校本課程實施中培養了學以致用、積極探索的科學精神。
3.校本課程的確定要實事求是,切不可盲目貪大。就其課程而言,本身就是個與本校資源不斷整合、融入、逐漸生成的過程,應該和學校的軟件和硬件有機的結合起來,立足于學生水平、學校師資力量,量力而行,不能一哄而上,趕時髦。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的確是一項切實可行又頗具參考價值的系統工程,對全校師生都具有特殊的指導意義。曾幾何時,廣大高中數學一線教師“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授教科書”,以為校本課程離我們尚且遙遠,不敢輕易嘗試,然而,當你邁出最艱難的第一步后,你會發現這是一項百利而無一害的正確選擇,而且遠比單純教授課本來的輕松愜意,我相信,只要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校本課程必將會成為新課程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抹亮色,請讓我們共同期待!
參考文獻:
[1]崔允漷.校本課程開發在中國[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3年03期
[2]洪俊,張艷紅.中小學校本課程的發展:觀念與對策[J].教育科學研究;2014年05期
[3]覃章成;農村學校校本課程開發的背景、價值與策略初探[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