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冬芬 趙佳 何永鵬 劉麗



A Case Study of the Practice of Self-employ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king Jiangsu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摘要:高職院校大學生自主創業是目前各大高職院的重要議題,通過對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創業典型案例進行系統研究,尋找制約大學生創業實踐過程中主要存在的瓶頸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在開展創業實踐過程中全面有效引入創業教育內容的方式方法,探索以創業實踐為載體提高創業教育實效的具體途徑。
Abstract: The self-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n important topic in the current major vocational colleges. Through a systematic study on the typical cases of entrepreneurship in Jiangsu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the main bottlenecks in the process of restricting the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sought. On the basis of this, we propose ways and means to comprehensively and effectively introduce conten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undertaking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and explore specific ways to use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as a carrier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關鍵詞:自主創業;創業實踐案例;創業能力
Key words: self-employment;entrepreneurial practice;entrepreneurial ability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15-0295-04
0 引言
當前,由于經濟快速發展,高校不斷擴招,大學生畢業數量逐年增加,就業形勢變得日益嚴峻,很多大學生在把自主創業作為畢業后的首選。黨的十九大中強調:“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注重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鼓勵創業帶動就業。提供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農民工多渠道就業創業。”由此可見,鼓勵高職院大學生通過創業帶動就業成為國家重要的執政目標。這就要求高職院必須在創業教育的理論、實踐研究上有所作為,培養出有創業能力的大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創業,從而帶動更多的人就業。
1 高職院校大學生自主創業現狀分析
1.1 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理論與實踐結合度不夠,缺乏系統性 目前,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下,很多高職院校都在逐步完善創業教育體系。一方面,大部分高職院都開設了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但是課程目前也只是停留在純理論方面,課程設置簡單,教材匱乏,大多以選修課、講座、培訓等形式開展,理論缺乏系統性。另一方面,雖然不少高職院校已經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創業教育實踐活動,但幾乎所有的高職院校的創業課程多數是由輔導員擔任任課老師,他們只是簡單的創業知識講授者,對當前大學生創業必須具備的企業管理、融資、營銷等創業實踐經驗欠缺,存在“教授多,教練少”的現象,從而很難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創業實踐。除此以外,很多高職院自主創業氛圍不濃,絕大多數學生認為,在校努力學好專業知識和技能是主要的,對于就業、創業等課程的學習是次要的,學生對創業課的學習態度就是應付心理,很多創業類的講座、比賽以及活動都是學校安排,學生沒有主動參加的意愿,從而沒有形成長效機制,大多數學校沒有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作為學業評價指標的一部分。
1.2 創業教育與專業融合度不夠,缺乏參與率 高職院校開展校企合作的內在動力取決于創業教育觀念是否先進,學生如果能對學校的創業教育進行較高評價,就說明他們具備良好的創業觀念。高職院校創業教育一方面是培養學生創新思考的精神,另一方面是教會學生如何創辦企業,因此,高職院校在制定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要充分考慮創新創業教育,創新創業要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因此,創業教育必須與專業教育融合,把專業教學作為主要渠道去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技能,而不是簡單地開設創業課程、通過組織“挑戰杯”幾次創業大賽、舉辦幾場成功創業校友的講座就能夠實現的。通過調查發現,很多學生對創業教育的了解只局限在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上,創業教育沒有融入學生所學的專業課,高職學生在校期間接受創業教育課程的學習,只停留在創業理論知識的大眾化教育上,個性指導較少,與專業相關的創業人才培養仍停留在理論知識講授上,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前很多高職院開展創業教育與專業融合度不夠,導致學生參與創業比例降低。
1.3 學生的創業意識與實際操作結合不夠,缺乏主動性 隨著高職院校深入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大學生創業教育受到政府和學校的高度重視,高職院大學生創業教育也有一定的發展。高職院校在校大學生雖對自主創業非常感興趣,充滿熱情,但由于低估自己的創業能力,缺少創業精神和勇氣。加上有些畢業生更看重薪資、工作舒適度、穩定性等,很少有學生愿意去承受創業帶來的風險和壓力,選擇先就業的頗多,創業只是作為備選。高職在校學生對于自主創業大多數從個人角度出發,自主創業更多是考慮到就業不如意,存在對于就業環境的無奈,希望以創業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覺得自己當老板,就能實現自我價值,沒有真正理解以創業帶動就業,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對于創業的社會責任感理解不夠,只有少數學生會考慮到社會責任的問題。
2 高職院校大學生自主創業實踐典型案例分析
本課題主要采取案例研究法,通過對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2006-2016屆的學生自主創業的典型案例為研究樣本,課題組一共收集到77個典型案例,案例來源學校創業中心收集數據,課題組還對這些典型案例進行電話回訪,對案例真實性進行了驗證,真實性100%。電話回訪期間還對回訪對象進行了創業態度、創業意向、主觀規范感知、創業阻力等創業態度的四個維度開展問卷調研。
2.1 案例樣本分布 為了更好開展研究,課題組對案例呈現的情況進行全面剖析,并采取定量研究的方法進行相關數據統計。具體樣本分布見表1。
2.2 案例樣本分析
2.2.1 所學專業 收集的典型的創業案例中在校所學專業情況如圖1所示。
由圖1可知,典型案例中創業的學生來自我校傳統農林類專業比例較高,占到了72.72%。其中,非農林類的專業創業學生比較較低,其中工學類14%,語言藝術類10%,經濟管理類3%。
2.2.2 創辦企業(注冊) 創業學生創辦企業(注冊)時間的具體情況如圖2所示。
由圖2可知,典型案例中畢業后1-3年注冊創辦企業數量最高,達到58.44%;畢業3-5年次之,達到12.99%。在校企業創辦比例達16.88%
2.2.3 在校生擔任學生干部的情況 典型案例中創業學生在校企業擔任學生干部情況如圖3所示。
由圖4可知,77%的創業學生在期間擔任過學校各類學生組織的干部職務。
2.2.4 是否獨生子女的情況 典型案例中創業學生是否是獨生子女的情況如圖4所示。
由圖4可知,創業學生中獨生子女比例低于非獨生子女,非獨生子女比例高大70.13%。
2.2.5 家庭所在地的情況 典型案例中創業學生家庭所在地分布情況如圖5所示。
由圖5可知,創業學生中來之鄉鎮農村比例高達63%,而縣級城區以上的比例不高,其中省會城市/直轄市市區比例只有7%。
2.2.6 創業與專業對口的情況 收集的典型案例中創業學生的創業與專業的對口情況如圖6所示。
由圖6可知,創業學生中創業與專業對口相符比例較高,尤其以畜牧獸醫類、農學類、食品藥品類,比例超過80%。工學類、語言藝術類相對涉農類比例來說較低,一般在40%-60%左右。由于經濟管理類收集樣本較少,圖表比例在一定程度不能說明對口情況。
2.3 創業態度 創業學生的創業態度及創業認知的情況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典型創業案例中的創業學生創業意向的均值為3.64,說明他們的總體創業意向較高;創業態度的均值為3.68,說明大學生對創業的興趣或者對創業的意義評價較高;主觀規范感知為3.91,說明他們感知到社會對創業的支持較高;創業阻力的均值為3.54,說明他們認為創業的阻力一般。
3 對我院自主創業實踐的思考
3.1 重視創業教育,樹立新的教育理念 隨著日益嚴峻的大學生就業問題,國家十分重視大學生創業教育。創業教育理念是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核心,決定了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發展方向。目前,我院也在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樹立以知識為基礎能力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在當前創業教育發展的初級階段,我院一直在探索適合農林類學生的創業教育模式,以市場為導向,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要,明確創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建立完善的創業課程體系,加強創業教師隊伍的建設,加強校企之間的合作,營造良好的校園創業文化氛圍,把大學生創業教育作為大學生日常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落到實處,讓學生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不斷發掘并培養他們敢于創新、勇于創業的精神能力。
3.2 加大課程體系改革,構建創業教育實現機制 我院的創業教學內容在課程設置方面偏重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缺乏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在學生所學創業知識方面缺乏積極的引導機制和實踐環節。一方面,我院在開設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的同時,還應該不斷創新其課程內容,將本校創業成功的校友都納入創業教育課程開發的過程中,在教材中增加創業過程的具體環節,使得專業知識的學習與創業知識的獲得能夠很好的融合,從而實現創業教育個性化、特色化。另一方面,還應當不斷拓寬教育途徑,培養多學科知識結構的學生,不斷提高大學生的創業素質,對部分有特殊要求的大學生,我院還應當利用校內外資源,建立更多的創業實踐基地,給有創業意向的同學搭建平臺,為其提供將創業知識應用于實踐的機會。例如把我院的“新禾園”以及寵物醫院當作課堂,讓學生做中學,學中做。此外,根據目前創業師資隊伍十分欠缺的現實,學校應當制定相關的政策,注重對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的培養。學校可以鼓勵有創業知識儲備的老師創業,這樣可以使得教師不僅具有豐富的創業知識,而且擁有豐富的經驗。學校還可以和企業及政府部門合作,將一些有經驗的企業家或政府相關人員作為學校的外聘師資,給予創業大學生實踐和政策方面的指導。
3.3 轉變學生思想觀念,增強大學生創業實踐能力 結合我院的創業實踐案例,大學生創業能力的提高不僅需要創業知識的學習,同時還需要反復積累自身經驗。擁有好的創業能力及素質的學生在創業實踐的過程中能夠較好地處理遇到的各種壓力和風險,從而獲得創業成功。首先,大學生應當不斷地提高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應當多參加一些社團活動、志愿者活動以及學校組織的大型活動。在參加這些活動的過程中,大學生才能不斷地積累人際溝通的能力、團隊協作的意識。通過案例研究可以發現,那些積極參加社團活動以及社會實踐的大學生在創業的過程中,往往很注重團隊的作用,很懂得與團隊成員的合作,成功率也比較高。其次,大學生應當不斷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樹立創業自信。根據調查發現,很多大學生都想在畢業后創業,但是很少有人去實踐,原因在于缺乏信心。大學生應當結合自身所學專業,樹立自主創業的想法,并且通過日常學習的不斷積累,明確自身的創業方向。通過自身的不斷積累,創業自信心自然會逐漸形成。再次,大學生還應當積極參加學校的舉辦的創業實踐活動,同時還應當進入公司、企業等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了解社會、觀察社會,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業實踐能力。通過創業實踐案例的調查我們可以發現,很多創業成功的大學生均有很強的實踐能力,對社會需求有較好的了解。大學生應當在把握好自身學習的情況下多去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豐富自身的社會知識,增強自身的創業實踐能力。案例中,大學生創業者均擁有較為豐富的創業實踐活動經驗,并對于自己所要創業的行業有了一定的了解。最后,大學生要擁有創新思維與發展意識。很多大學生在創業項目的選擇上總是看到別人一些成功的案例而進行選擇,不僅缺乏對自身的分析,更是盲目的想要復制別人成功的模式,結果適得其反。在創業的實踐過程中,創業大學生本來就在資金技術等更方面沒有任何優勢,所以在面臨一些與創業相關的重大決策時,不能簡單的復制別人的模式。大學生創業者更應當樹立發展的意識,要考慮長遠,而不是追求眼前的利益。
參考文獻:
[1]胡佳希,周穎,郭婧怡,李秋玉,楊嵐.大學生自主創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基于泰州高校的分析[J].價值工程,2017(23).
[2]錢璽.大學生自主創業問題研究[D].吉林財經大學,2013.
[3]朱菲菲,由由,丁小浩.大學生自主創業及高校實踐工作現狀的調查分析[J].教育學術月刊,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