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飛
【摘要】教育教學改革背景下,傳統教育教學手段發生變化,因此,小學數學教學要順應教學改革,要實現教學重點的改革,從教轉移到學中,將被動的學習變成主動的學習,學習中,要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在老師引導下,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分析解決問題,提高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 教學實踐 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0-0122-02
一、重視實踐教學提高小學生數學素養
與傳統教育教學方式相比,數學實踐性教學更主要的是教學方法的轉變,強調了教育教學活動中,要轉變傳統應試的填鴨式教學,減少知識灌輸,要鼓勵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積極參與教育教學活動,要將學習重心放在提高數學素養方面。實踐教學中,要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習興趣為主,這樣才能更牢固地掌握知識。當前應試教育教學體制下,更注重學習成績的提升,而忽視了當前教育教學中的實踐性,傳統教育教學活動中,以教師教學為主,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這樣一來,也不可能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教學知識。
二、以問題情境為基礎提高教學實踐性
對于小學數學的實踐教學而言,要問題提出為引導,要從問題情境入手,問題情境是實踐性教學的基礎,能幫助小學生提高學習興趣,獲得情感上的體驗,進而能鼓勵其參與到課堂教學實踐中來。而對于不同問題來說,主要包括三種成分,首先,要給定有關初始狀態的描述,其次,要給出問題結果的描述,最后,要給出問題分析中,要分析的因素。實踐性教學中,是建立在問題解決基礎上的,一般情況下,問題解決是在問題分析之后出現的,強調了要利用相關規則完成解決方案設計。
三、增強學生在實踐性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實踐性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建構主義的核心思想,在實踐性教學活動開始之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要對學生已經掌握并很熟悉數學知識,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與認識。建構主義在教育教學發展中占據重要作用,這一理論強調了學生學習中,主體在客觀現實中,有積極作用,主體會利用自身經驗、知識等建立關于客體的基本認識。建構主義強調了學習活動中,要對學習者的主動性進行分析,要在建構學習中,實現互動功能的作用。此理論基礎上,學習過程不單單是簡單知識接受的過程,其強調了學習者現有經驗、知識等的重要性,強調了主動建構的意義,關注了學習者在新問題出現時,如何利用現有心理結構、知識經驗等對新問題進行解決,是問題情境、學習主動性、社會性的融合發展。
四、明確問題解決過程提高實際教學的有效性
實踐性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教的方式,如果過多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影響學習的興趣,導致學習的惡性循環。實踐性教學中,強調了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因為小學數學教學本身就是在玩的過程中完成的,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教學初衷。其中,實踐性教學中,教師要在教學中,明確課堂中需要解決的數學問題,從教育學角度分析,實踐性教學中的問題解決過程,主要被劃分成了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表征問題階段。此階段,教師在實踐性課程開始之前,要明白問題是什么,要明白怎么提取有用信息,要分析表征問題,要對問題轉化,將其變成自己能解決的形式,深入細致挖掘問題條件,建立聯系,構建數學模型,將更多實際問題數學化。
第二個階段是尋求解答的階段,這一階段的完成會有兩種途徑,啟發式途徑、算法式途徑。算法式途徑強調了為了達到某種目標模,就需要建立不同程序。啟發式途徑是在目標指引下,要轉變問題狀態,促使其向目標狀態發展,試探性的對那些能夠趨向目標狀態的步驟進行有價值操作。這一階段,又被叫做是模式識別階段,學習者要從問題情境本質出發,提取現有認知結構,有用信息,將這部分內容聯系起來,在激活背景觀念的基礎上,利用不同方式解決問題。
第三階段是嘗試解答階段。這一階段,強調了對問題表征分析的基礎上,要找到解決方案,要執行方案計劃,利用現有知識體系進行解答。
第四階段是評價結果階段。這一階段又被稱為是自我調整、自我反思的階段。此階段需要完成結果檢驗,所有出現的問題都要予以修正,要反思總結教學過程,要提升教師本身的教育教學水平。
五、結束語
現階段,教育教學改革中,需要利用實踐性教學,要與學生基本需求為導向,提高數學學習素養,促進數學知識學習,要轉變現有填鴨式教育教學方式,以提高學習興趣為重點,將實踐性教學、理論性學習結合起來。其中,教師要提高教學技能,利用問題情境等啟發式教學方式,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實踐性教學融入到理論知識學習中,將抽象的數學知識生動化、具體化,進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實踐性。
參考文獻:
[1]嚴孫庚.立足課標 更新觀念——淺談小學數學教學評價的實踐[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