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晨
摘 要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普及與發展,人們步入了信息化時代,教育部門對民族地區信息技術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與計算機課程相比,信息技術課程具有自身獨特性,較重視信息素養教育,作為教育者的教師,其專業素質水平對信息技術教學質量有著決定性影響,所以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展現教師主導地位、提升教師職業技能與專業素質是一個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本文主要探討了民族地區信息技術課程教師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 民族地區 信息技術課程 教師素質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1.030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Strateg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Teachers in Ethnic Areas
MENG Chen
(College of Media,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Tongliao, Inner Mongolia 028043)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people have stepped into the information age, and education department has also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n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Compared with the computer cours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has its own uniqueness, more emphasis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as an educator of the teachers,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level have a decisive impact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quality, so how to show the teacher's dominance in classroom teaching, improve teachers'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is a need to think deeply about the problem.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cultivation strateg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teachers in ethnic areas.
Keywords ethnic are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s;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1 民族地區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專業發展要求
在教育信息化過程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占有重要地位,其專業發展水平的高低決定著學生信息素質水平,所以新課程理念背景下,民族地區信息技術課程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滿足更高的要求。具體來說:首先,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綜合性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教師需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良好的信息意識與信息創新、加工技能;其次,信息技術教育是一門思想和技術有效結合的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信息技術,促進課堂教學最優化的有效實現;最后,信息技術課程較注重信息素養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加大學生信息素質的培養力度,最終培養出具有良好信息素質的優秀人才。
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新的課程,無論是理念還是內容都是新的,在此背景下,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模式與評價模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這無疑給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所以,剛走上教育工作崗位的年輕教師與教學經驗較為豐富的老教師都需要應對挑戰,主動轉變自身角色,即不僅需要定期參與培訓,學習優秀教育理論,充實專業知識;而且需要定期參與實踐,提升自身實踐能力,累積教學資料與教學方法。
2 如何培養民族地區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專業素質
2.1 創新民族地區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培訓理念
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只有具有先進的培訓理念,才能更好地提升自身專業素質,也就是說為了保障民族地區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專業素質的有效提升,首先需要轉變過于注重專業能力培訓的傳統理念,加大對教師教學水平培養的重視程度,并將其與專業能力培訓放于同等位置,引導信息技術課程教師樹立正確的培訓思想,即在注重專業能力培訓的同時也要加強教學能力培養,使所有民族地區信息技術課程教師都能夠認識到自身職業的重要性,了解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內容、宗旨及對教師教學水平的根本要求,從而明白自己不僅要不斷充實自我,豐富專業知識,積累教學方法,而且要從多個角度涉獵有關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技巧,提升自身信息化素質,從而更好地發揮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作用。
2.2 轉變民族地區信息課程教學模式
民族地區信息技術課程教師除了肩負著教授信息技術課程的任務,更為重要的是在學校應用信息技術創新教學管理及參與其他學科教學的過程中發揮自己的角色作用,如制訂計劃方案、協調相關工作、執行信息體系配置方案等。所以,與其他教師相比,信息技術課程教師的專業素質要求更高,不僅需要具有良好的意識與習慣,而且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識與技能。
為了適應新課程理念背景下的教育信息化要求,民族地區信息技術課程教師要具備良好的教學技術,掌握開發教學資源、運用多種軟件、使用信息西苑、設計信息系統等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民族地區信息技術教學質量。在課余時間,信息技術課程教師應時刻關注新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情況;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師應將先進教育思想視作指導,轉變自身角色,即轉知識引導者為知識設計者,轉知識講授者為知識體系建立者,轉傳導型教師為引導型教師,轉效仿型教師為創造型教師,注重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及課堂氛圍的活躍。另外,在新課程理念背景下,民族地區信息技術教學環境發生了變化,為此信息技術課程教師要培養自己的信息資源意識,及時關注新技術應用與發展情況,并加以應用,使這種意識轉變為教學習慣。
2.3 對信息技術課程教師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與提升
一般來說,基于資源信息的自主學習指的是:依據相應的設計理念,將多個學習理念視作根本,如認知學習等,在此基礎上再融入多樣化學習方法而產生的學習模式。此種學習模式不拘泥于固有模式,具有較強的靈活性與便利性,是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特征與優勢培養專業素質的重要方式。此種學習過程能夠提升信息技術課程教師的參與性,推動信息技術發展,在發展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價值。
縱觀所有的學習信息資源庫,我們發現網絡信息最具優勢,信息技術課程教師除了可以利用網絡信息尋找對自身學習有幫助的資源,還可以參與形式多樣的網絡學習討論小組,與其他相關人員進行互動,分享教學經驗,交流教學問題等。另外,信息技術課程教師還可以創建網絡日記,講述自己親身經歷的教學問題或教學技巧,這樣一來,既可以加深他人對教育信息的了解,又可以解決教學問題,可以說,這是一個提升教師教學能力與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便于信息技術課程教師促進自我導向的形成。
2.4 對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培養的資源進行拓展與優化
就地理位置環境來看,民族地區的占地范圍相對較廣而人員數量卻相對較少,且各學校之間也往往有效相對較遠的距離,因此要想將信息技術課程教師進行集中培訓其難度相對較大。這就要求民族地區的各學校能給予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在本校的培訓充足的重視,并在學校內部為信息技術課程教師的培訓提供豐富的資源。
一方面,民族地區的學校要充分挖掘學校本身在教師培養方面所具備的潛力。比如在培養過程中對學校教師的引導作用進行充分的發揮,讓學校在信息技術課程方面的骨干教師發揮帶頭作用,進而充分帶動學校其他的教師不斷強化自身的專業能力,這不僅有利于對學校信息技術課程的整體師資隊伍進行優化,同時還能有效的在學校內部構建良好的學習風氣,強化學校內部信息技術課程教師自身的團結意識,從根本上提高學校整體的信息技術教學水平;另一方面,除了校內培訓之外,學校也應給予信息技術課程教師的校外培養充足的重視,以確保在校內培訓的基礎上對教師的培養進行補充。比如可以聘請信息技術課程的專家或是其他學校優秀的教師臨校對教師進行培養,以保證他們在學習中能學習新的教學方式與思想。
2.5 充分加強民族地區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培養過程之間的互動交流
不斷進行學習是優化教師自身教學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民族地區各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師來看,其中絕大多數都為青年教師,這部分教師雖然自身具備較高的信息技術水平,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卻缺乏充足的教學經驗。這就要求民族地區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師能重視培養過程中與其他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進而充分借鑒其他教師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方面的經驗,進而促進自身的教學能力得到全面有效的提升。
首先,民族地區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師應給予學校組織的培訓活動充足的重視,并積極的參與其中與其他教師之間進行互動交流,進而在學習過程不斷的總結并積累經驗,來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其次,在培訓過程中,民族地區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師還應重視培訓師與其他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過程,來研究不用教師的教學風格與教學方式,進而不斷進行教學經驗的積累。除此之外,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在日常的工作過程中還必須要重視教學與生活實踐之間相互關聯,并充分強調自身實踐應用能力的強化,進而從根本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與能力。
2.6 對民族地區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培養的制度進行完善
要切實有效的提高對民族地區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培養的有效性,就必須要保證學校能針對信息技術課程教師的培養制定相應的培養制度,以提高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培養的有序性。就民族地區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培養來看,其本身是一個需要長期進行且相對較為復雜的工作,尤其在時代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今社會,其也可能受到社會及學校中一些因素的影響,而由于信息技術課程對教師自身的專業性及時代性具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制定完善的培養制度來有序規范的對信息技術課程教師進行培養也顯得至關重要。
對此,民族地區的各學校就必須對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的探索與分析,進而以此為依據針對學校信息技術課程教師的培養制定相對較為較為完善的制度,進而對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培養的工作進行規范來提高培養工作的整體質量。在實際的制度中,學校還應給予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培養的長遠性充足的重視,確保在工作中能充分有效地綜合運用多種培養方式來提高教師培養的有效性。在此基礎,針對信息技術課程教師的培養學校還應制定相應的評價制度,以充分有效地對學校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培訓的積極性加以調動來提高培養工作的整體質量。
3 結語
綜上所述,要切實有效的提高民族地區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質量,首先就必須要重視對民族地區各學校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師進行培養。近年來,隨著時代科技的進步及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課程開始在學生的教育培養中越發重要,因此,民族地區的各學校就必須要給予信息技術課程的開展充足的重視。而為了切實有效的提高對學生信息技術教學的質量,學校也必須要重視對信息技術課程教師進行強化培養,確保他們自身有較強的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能對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進行優化。對此,我國民族地區的各學校就必須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對信息技術課程教師進行培養,從根本上提高學校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彭麗歐.基于經驗情境的高中信息技術校本課程開發思路及策略[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23).
[2] 郭連鋒.地方文化融入課程研究現狀及若干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4(30).
[3] 耿慶成.構建滲透人文教育的信息技術課堂[J].中學教學參考,2014(24).
[4] 李鋒,王吉慶.信息技術課程的本體價值探討[J].中國電化教育,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