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梅
【摘要】“情至深處,花便自開”,在中職德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融入情感教育,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因此新時期在對中職德育課堂進行改革創新的過程中,應該加強對情感滲透的重視,借助情感滲透實現對學生的情感感染,為學生學習信心的強化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奠定基礎。
【關鍵詞】情感滲透 自信教育 德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4-0189-02
中職學校的學生生源復雜,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對學生實施有效的情感引導和德育教育是保證學生健康成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在中職學校德育課堂中,教師應該正確認識情感滲透的重要性,結合“情至深處,花便自開”的教育理念對學生實施潛移默化的教育引導,為學生提供自我成長和自我發展的空間,切實保證學生的整體發展成效。
一、中職學校學生的情感特點
從心理學研究角度對中職學校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分析,發現中職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由于會受到來自社會、家庭和學校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學生身上必然會體現出一定的積極情感特點,如對祖國和對集體的熱愛、自尊情感和責任方面的情感等,也涉及到興趣和理智等方面的內容。但是由于中職學校學生成長過程中情感發育還不夠成熟,因此學生的情感成長極易受到不良社會因素的影響,導致情感發育過程中出現自私、虛榮、焦慮、抑郁等問題,嚴重制約學生的健康成長[1]。因此要把握中職學校學生的情感特點在德育課堂中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和成長環境。中職學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只有認識“情至深處,花便自開”的思想理念,并且能夠在教學指導活動中對學生實施真心的愛護和指導,才能最大限度的凸顯情感教育的價值,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指明方向。
二、“情至深處,花便自開”,中職德育課堂中情感教育的滲透
(一)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
在中職學校德育課堂中滲透情感教育,師生交流是較為重要的手段,只有借助師生良好的溝通和交流,教師才能夠更好的把握學生的基本學習狀態,并且制定科學合理的情感教育規劃,在德育課堂中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實施相應的教學指導,讓學生在表揚和激勵的作用下能夠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增強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的自信心,切實保證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2]。同時,教師在德育課堂教學中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還能對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全面的把握,進而對學生實施有針對性的指導,爭取保證學生在教師的關心和愛護下能夠產生積極學習的動力,為學生高質量完成德育課程學習任務、實現對自身德育素養的培養奠定基礎。在教師與學生溝通過程中,教師的人格魅力也能形成對學生的積極影響,真正感染學生和教育學生,促進學生對德育課程知識的深入學習,夯實學生未來全面發展的基礎。
(二)在教學活動中以愛傳情
對于中職學校的學生而言,教師對學生實施關心和愛護,結合學生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有效的情感指導,不僅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優勢和不足,為學生的下一步發展指明方向,還能增強學生對班級教學活動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促進情感教育作用的發揮。因此在中職學校德育課堂教學的改革探索活動中,應該明確認識到以愛傳情的重要性,對學生實施有效的關心和愛護,面對學生的錯誤給予學生一定的寬容和諒解,并且在德育課堂中有意識的加強對關愛教育的滲透,讓中職學校的學生感受到自己作為集體一份子的重要性,確保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可以樹立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效果。
(三)在實踐教育中對學生實施情感引導
中職德育課堂教學中情感的滲透也與實踐教育存在一定的聯系,教師結合實踐教學內容有意識的加強對情感教育的滲透,能夠發揮出情感引導的作用,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學生未來全面發展做出正確的指引。如在實施感恩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回顧生活中值得感恩的事情,并且要求學生在課后階段的生活實踐中參與感恩實踐活動,保證學生可以將感恩融入到具體的行為中,形成對感恩的深刻認識,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實效。
綜上所述,“情至深處,花便自開”,情感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礎性工作,借助情感教育的力量能夠促進德育工作作用的發揮,為中職學校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在激發學生學習探索信心,強化學生自信的基礎上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確保所培養的學生可以在社會建設實踐中貢獻相應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孫春晨.全球化時代的道德教育與文化自信[J]. 唐都學刊, 2016, 32(1):5-9.
[2]李玉紅.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淺談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 課程教育研究, 2015(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