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萍
【摘要】兒科護理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是培養兒科護理實用型人才的重要專業。本文對當前兒科護理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且提出兒科護理綜合實訓教學方法,旨在提高兒科護理實踐型人才培養水平。
【關鍵詞】兒科護理 人才培養 綜合實訓 教學對策
【基金項目】2014年河南省衛生廳青年項目,項目編號:WJLX2014203。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3-0249-02
引言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越來越重視,學校教育改革的主要內容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在兒科護理教育過程中,綜合實訓教育是一個基本要求,也是該學科教學的主要目標,在兒科護理教育過程中可以積極開展綜合實訓教學,建立實訓基地,加強學生的實習訓練,將實踐教學的直觀性、實踐性、綜合性、創新性體現出來,培養創新型生命科學人才。
一、兒科護理專業綜合實訓教育的重要性
實踐教學是學生職業能力形成的關鍵教學環節,也是現代教學理念的實踐,是深化綜合實訓教育、強化學生的職業道德以及職業素養的重要途徑。綜合實訓教育與傳統的理論教育相比,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為學生提供練習和實踐操作的機會,也能發現自己專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例如在兒科護理專業中,有的學生認為該專業就是掌握各種專業的兒科護理技巧,并且能夠將這些技巧應用到兒科護理過程中,提高兒科護理水平。綜合實訓教育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實習的崗位;在校內加強實訓基地建設,為學生提供實踐練習的機會。
二、兒科護理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第一,理論教育大于實踐教育。在現代化教學過程中,傳統的理論化教學理念對現代教學創新改革造成了嚴重影響,尤其是在一些實踐性較強的學科中,理論化教育只會讓學生成為理論人才,缺乏實踐經驗,不利于在以后的工作中開展護理工作。
第二,學生的基礎能力較弱。在兒科護理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的基礎能力比較薄弱,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很好地吸收知識,而且知識難點長期累積,久而久之導致學生對兒科護理知識的學習比較淺顯,沒有掌握專業護理技巧。
第三,缺乏兒科護理實訓教學基地。在當前教學過程中有的院校不注重對實訓基地的建設,即使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實踐教育,也主要以案例教學為主,對兒科護理人才的培訓工作產生影響。
三、兒科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策略
(一)改進兒科護理實訓課的教學方法
兒科護理專業的教學目標不僅僅是要求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而且要求學生掌握嫻熟的護理技巧,能夠在實踐工作中加以應用,提高護理水平。比如第一,加強對實踐教學理念的應用,例如可以在課堂教學之前以問題導入,或者在課堂上模擬兒童護理的場景,讓學生在課堂情境中學習如何護理。第二,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加強對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應用,學生可以首先進入一體化教師觀看多媒體短片,然后進入實訓室,由學生準備具體的操作器材,由學生分組練習,然后教師要觀察學生在實踐練習過程中的表現,給每一個小組打分,小組成員也要開展自評,每組要派出代表人員對護理技巧進行操作,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各種知識的記憶能力。第三,在教學過程中要營造真實的操作氛圍。在課堂上可以開展角色扮演,縮短課堂與臨床實踐之間的距離,例如在兒科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的言行舉止十分重要,使得患兒可以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從而更積極地接受治療。
(二)加強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
校內實訓基地是學生開展實踐能力的場所,實訓室的環境、操作設備等對學生的學習水平有很大影響。由于護理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所以在實訓室中應該要加強對現代化教學設備的配備,在實訓室中盡可能模擬兒科病房,病房中掛上精美掛圖、操作流程等,模擬真實的兒科病房環境,使得學生能更好地融入到實訓學習過程中。另外,儀器設備也是實訓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基礎,是開展實踐教育的基礎,比如多媒體教學設備,實踐練習時所需要的各種護理設備等,為學生實踐練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還應該要配備一直高素質教師隊伍,并且定期對教師的技術操作情況進行考核,將其培養成為雙師型教師,不斷拓展知識領域,更新教學觀念,促進護理專業實訓教學一體化發展。
(三)加強醫校合作
醫校合作是兒科護理專業實踐教育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綜合性人才的方法,加強醫院和學校的合作,也能為學生提供專業的實習崗位,讓學生跟著有經驗的兒科護理人員學習最新的護理技巧以及護理過程中的要點,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專業護理水平。在實踐教育過程中不僅要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素養進行培養,還要對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進行培養,使得教師能夠成長為雙師型教師,對各種實際的護理過程有所了解,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技能,在對學生開展教育的時候也能從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出發,對學生進行全面培養。
(四)加強實訓考核
考核與評價是對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進行測試的重要環節,在實訓教學過程中也必須要對護理技能考核方法進行改善,強調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評定,而不只是評價學生掌握知識、記憶知識的能力。要對傳統期末考試的方式進行改進,提高日常表現評價在考核評價中所占的比重,考試的內容應該包括用物準備、操作程序、心理輔助能力、與患兒和家長的溝通能力等方面。
結語
綜上所述,培養綜合的實用型護理人才是護理專業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在校內開展實訓基地建設,加強學校與醫院的合作力度,不斷提高實踐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趙君麗.兒科護理綜合實訓教學方法探討[J].心理醫生月刊,2012(12)
[2]劉迎,賈俊紅,馬冬梅.兒科護理實訓基地建設與實訓教學方式的探討[J].科技視界,2016(01)
[3]馬潔.提高兒科護理實訓教學質量的探討[J].中華護理教育,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