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偉
摘要:隨著我國全面放開二胎政策,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初中畢業生的人數越來越多,然而作為農村普通高中招生生源的質量呈逐年下降趨勢。因此,如果我們高中教師還是沿用以往的滿堂灌,填鴨式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勢必會遭到淘汰。新課程標準和新高考方案都提出了“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的教學理念,為了貫徹落實的新課程改革的理念,為黨和人民培養出合格的人才,這就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切實轉變教育理念,改變教學方式,積極探索適合當下教學環境的教育理念,完善教學模式。啟發式教學是指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習的客觀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采用多種方式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為核心,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的一種教育指導思想。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指導思想,它最根本的特征是:在教學中老師要以學生為中心,老師在課堂上的主要教學任務不再單純的向學生灌輸現成的知識,而是積極啟發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下面是我在實施啟發式教學過程中的一點心得體會。
關鍵詞:自主發展;啟發式教學;高中教學;問題探究式;實踐
一、了解學生,循循善誘,因材施教。
二胎政策的放開,入學適齡人口越來越多;高校不斷擴招,造成高考分數逐年下降,這些新情況給高中教育帶來的影響是:學生越來越多,學習動力、學習態度明顯大不如前,學生的素質越來越低。為了適應現行的教學環境,我們教師要深入學生中間,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模式。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要深入了解所帶班級學生的基礎知識有何不同,所帶班級學生大致可以分為幾個層次。有了這些基本信息之后,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在教學過程要使成績好的學生能夠更加拔尖,基礎差的學生也可以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慢慢地學會審題、找出做題突破口,成績慢慢地有所提高。在課堂上設計問題時要難易程度適中,由易入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發學生學會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分享意識,循循善誘,因材施教,讓學生慢慢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否則,我們就會遭遇如此尷尬:課堂上我們激情四射,口若懸河,一黑板一黑板地板書,而學生一臉的睡意,一問三不知,最后,老師喪失了工作熱情,開始埋怨學生。學生學習起來越來越沒有興趣,不會的題目越來越多,考試成績一次不如一次,此時學生開始懷疑老師的教學水平,逐步和老師唱對臺戲,甚至師生關系逐漸對立。
二、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學會為學生營造“樂學,趣學”的教學課堂氣氛,在生活中學會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
創設良好的有效的問題情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而且也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創設良好的有效的問題情境,我們必須堅持以下幾點原則:
1、重視問題情境的設置與本課堂的教學任務之間的關系:問題情境要聯系實際生活,問題情境服務于、服從于課堂教學任務。
設置問題情境時要聯系實際生活,啟發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維解決實際問題中出現的問題,比如:數學的集合問題、最值問題、概率問題等等問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都能夠找出相對應的問題。此時引導啟發學生學會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思路來解決實際生活中出現的問題,讓數學更好地服務于生活。學生學習的內容與其日常生活情境越相似,學生自覺接納知識、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就越高!
我反對無病呻吟式的設置,和牽強式的設置,有些老師在設置問題時,過分強調興趣與發散性,使學生的思考偏離了課堂的需要,學生在課堂上看上去討論的很激烈,然而學生不能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解決問題,把一節數學課堂變成了聊天休息室了,不能完成教學任務。
2、問題的設置要有層次性,難易適中,防止創設的問題情境,陷入了形式化。
啟發式教學要取得實用效果,教師必須了解自己所帶班級學生的實際水平。設置問題時,要簡難結合,由簡入難,啟發學生用數學的思維方式,數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教師要啟發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思考,學會舉一反三。防止問題的設置陷入形式化,最后一節數學課變成了數學教師自編自導的獨幕劇。
3、充分肯定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的人生價值最終體現在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上。老師是引領學生學習的人,要發揮啟發的作用。一些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自信心不足,依賴性比較強,老師針對這部分學生要充分鼓勵他們學會自己動手,在他們操作過程中出現錯誤時,切記不要打擊他們,應該及時給予啟發、引導,學會保護他們的自尊,鼓勵他們建立自信心。
4、創設一個自由、平等的教學課堂,發揚師生平等、民主精神,引導學生學會合作交流,學會分享,培養學生團隊協同作戰的意識。
《學記》中記載“道而弗牽,強而弗柳,開而弗達。”它進一步詳細解說了如何進行啟發式教學,《學記》主張啟發學生,引導學生,但不硬牽著他們走,嚴格要求學生,但不施加壓力;指明學習的路徑,但不代替他們做出結論。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建立自由、平等的教學課堂,形成師生民主平等氛圍,讓學生自由發表個人見解。教師點評時肯定其見解中中肯的部分,并指出其錯誤部分,且給出改正錯誤的方法,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老師對班級的學生進行分組,讓每一個學習小組的成員做到優中差相結合,讓學生學會合作交流,學會分享,培養學生的團隊協同作戰的意識,學習優秀、中等的學生,幫助學習后進生。最后實現人人講學習,人人講進步的好的學習結果。
三、教師要不斷自我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做好課前準備工作,掌控好課中的啟發引導作用,及總結課后心得體會,彌補不足。
課前,教師要深入教材,研究教材,了解高考動向,要清楚每一個章節在高才事是以何種形式呈現的,比如:選擇題,填空題,證明題,是必考章節,還是選考章節,做到心中有數,在備課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條理清晰,目的明確。
課中,教師要轉變思想,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教學環境的改變,教師即是課堂的組織者,參與者,更是引導者,啟發者;學生并不是一個被動的住處接受者,存儲器,而是課堂知識的二次建構者,是教學的合作者。上課時,教師要準確地把握好啟發的時機,那些問題適合啟發學生,調動學生的參與性,那些知識點需要老師逐條逐點的慢慢分析,因此,教師設計問題時,要注意問題的深度、難度,在學生的“卡殼處”設置啟發點,設置的問題要有目標,有針對性,可操作性。
課后,教師要及時總結,完善教案,發現課堂教學的閃光點和不蹄之處,學會寫課后反思。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八個字告訴我們教育工作者應把學生當作教育的主體,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啟發式教學,改善枯燥的自編自導自演的課堂氛圍,要懂得啟發式教學的重點在于:重在點撥,貴在引導,妙在開竅。調動學生的學習教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運算邏輯能力與分析證明能力,從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實現人生價值。
參考文獻:
[1]喬石.數學啟發式教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
[2]孫玉樓.新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問題啟發式教學[J].數理化解題研究(高中版),2013.
[3]楊麗,陶月仙.論啟發式教學模式的演變與發展[J].四川教育學院學 報, 2004.
[4]張連敏.淺議啟發式教學模式[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
[5]姜華.啟發式教學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數理化解題研究(高中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