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鳳珍
【摘要】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是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最好的過程與方法,語文教師在習作教學中應時刻以核心素養為基本教育準則,并且以核心素養為基礎對學生的寫作加以引導,以展現核心素養在語文習作教學中的重要價值和作用。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語文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語文的習作訓練,還應注重學生培養學生的語言建構和思維習慣,以核心素養的角度入手,提升學生的習作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習作教學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多是以認字和造句為教學中心,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識字和造句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對學生的要求,因此語文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重視學生的語言建構以及思維習慣等多方面能力,而習作教學正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最好的方法之一,同時習作教學也是語文教學階段的重要部分組成。作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應對自身的教學觀念不斷更新完善,以核心素養為教學中心,在習作教學中,做一個合格的引導者,以學生作為課堂中的主體,積極創新豐富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靈活運用語言建構,以核心素養為基礎展開習作教學
盡人皆知,在小學語文的學習階段通常都是識字認字,對文字的理解并能夠靈活正確的應用組合,而語言的靈活應用無非就是將單個字,詞語,成語等進行組合搭配并且通順正確的進行使用,因此小學教師應該在以核心素養為基礎的背景下,引導和培養學生能對語言的正確應用進行體會與自我思考。而以核心培養為基礎的課文教學多會分為多個語文核心素養進行教學,以此為學生的習作的語言建構和寫作積累一定的知識層面和詞匯語句的運用。
例如:在對《葡萄溝》這篇課文進行課堂教學時,其課文的教學目標特別鮮明,首先要將課文中出現的十二個生字和相關的詞組進行學習并且能夠靈活掌握。其次要將五光十色,茂密,一大串等多個詞語的意思和使用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能充分理解,并且體會文中所出現的比喻手法。最后由課文內容進行深入了解,將葡萄溝中所蘊含的風俗人情等向學生進行形象的講解與描繪,讓學生能切身體會到少數民族所含有的親切和熱情。那么從以上的教學目標上來講,前兩點主要是屬于語文核心素養中的對語言的理解,構建以及靈活使用。隨著新課改的推進下,對小學生的語言開解和構建和正確靈活的使用等多方面的要求也在相應的提升。以此語文教師在對低年級學生進行課堂教學時,除了要使學生能夠靈活掌握所學的字詞以外,還要學會字典,詞典等多種輔助學習用具,讓學生能夠自己學會查找不會的字詞,并且對此能自行的對生字生詞的使用方法有個初步的了解。并且在課文中遇到某些生詞或者生字的時候,語文教師應該對此進行著重講解,并對其中所蘊含的表達效果和含義進行細致教學,使學生能真正體會作者在寫作時的情感思想,以此增加學生日后的習作積累。
二、基于核心素養進行習作訓練,培養學生語言思維
在語文素養中,學生自身的語言思維習慣以及學習方法方式是極為重要的內容,同時也是小學階段的語文寫作教學中最為重要的部分。通常小學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習作練習時會使用大量的時間,但是最后寫作能力和素養的效果卻往往沒有獲得很大的進步,不盡如人意。其中最為關鍵的問題便是教師在語文教學時對學生自身的語言思維習慣沒有進行正確的引導和培養,對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沒有進行合理的訓練和指導。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多數只能一味的進行寫作訓練,使學生在學習和寫作的過程中無法體會到語言中存在的魔力,因此也就不能更好的對自己的想法,理解以及體會進行語言組織,使學生不能真正的掌握和運用語言。
語言與學生自身思想的關系十分緊密,也是思想重要表現,在語文寫作中,不只是考驗學生對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還是考驗其語言思維表現能力的一種方式,所以語文教師在習作課堂教學中應該著重對學生自身的語言思維習慣進行引導和培養,以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為起點,重視學生的語言思維表達,將學生的語文素養作為關注重點,并且對習作教學進行改善,由此提升學生的語言思維以及思維品質。
例如:在對《司馬遷為什么寫<史記>》這部分內容進行學習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先將司馬遷寫史記的緣由緣由,古代英雄和父親對我們所產生的影響等多個角度進行分析探討。著重對司馬遷父親臨終之前留下的遺言和囑托進行講解,引導學生體會其中所含有的感情與希冀。而后再讓學生針對特定的語句展開想象,并按照所給的句式進行仿寫,以此來練習寫作表達,如:此時,司馬遷也早已____,他______地說:“______,______?!弊寣W生對所表達的內容進行自己的感受,體驗其中的語言思維表達方式,以此來真正提升培養學生自身的語言思維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是學生培養自身核心素養的最佳階段,隨著核心素養在教學中的地位不斷提升,所以在語文習作的教學中教師應該著重從核心素養的角度展開教學,改善傳統的習作教學習慣,以此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習作的綜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