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立偉 楊晨飛
摘 要:對于當前的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來說,實施俱樂部制體育教學模式是體育教學發展的趨勢,學生通過體育俱樂部制教學會表現出很高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且得到了更多的鍛煉機會,奠定了學生終身體育的健身觀念。以高職院校的俱樂部制體育教學模式的基本概念作為理論依據,本文針對高職院校中實施體育教學過程中的重點、難點以及實行俱樂部制教學模式在體育教學中的顯著優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職院校 俱樂部制 體育教學模式 探討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6(a)-0097-02
高職院校實施俱樂部制體育教學模式最大的教學特點就是將體育運動訓練、教學以及體育活動進行結合,不僅解放了傳統單一的體育教學模式,還為學生提供了更為豐富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相關的教學環節,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來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在提高學生參與熱情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體育素養,提升了學生的身體素質。
1 俱樂部制體育教學模式的基本概念、優點及特性
俱樂部制體育教學模式就是以專業人才培養為最終目標,根據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具體需求,以俱樂部制實行的體育教育模式對學生終生體育意識進行有效地建立與培養,確保每一名大學生能掌握1~2項強身健體的運動方法與技能,使自身的體育興趣、愛好與才能得到充分地發揮,為個人的終生身體健康奠定一定的基礎。簡單來說,就是學生在學校允許的基本條件下,同時設立多個體育教學項目,院校學生可以按照自身的體育特長與興趣愛好對開設的項目進行自由選課。課堂教學模式方面則以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為主的授課方式,并加入嚴格考核標準的一種教學模式。
其基本特點是比較注重大學生對體育興趣的培養以及體育能力的提高。其顯著優勢:(1)讓大學生學習體育的主動性得到較大地提升;(2)讓大學生的終生體育意識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增強;(3)讓大學生的體育興趣與愛好得到充分的培養;(4)讓大學生的體育運動習慣得到有效的培養;(5)讓大學生的體育運動技術水平得到顯著的提高;(6)讓體育教師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
其基本特性如下:(1)學生欲成為俱樂部成員的自愿性;(2)俱樂部制體育教學的主動性;(3)俱樂部制體育教學活動組織形式的人性化靈活性;(4)俱樂部制體育教學活動項目的豐富性;(5)俱樂部制體育教學活動的多樣性。
2 高職院校俱樂部制體育教學模式的可行性
2.1 具有明確的指導思想與發展目標
高職院校的學生體育俱樂部是院校利用自身原有的體育館與專業人才等體育資源建立起的一類新穎的社會體育組織,其組織的指導思想非常明確:把改革作為發展的動力,把普及作為發展的主線,將可持續發展進行高效的普及和提高,建立符合大學生體育發展的自然規律,保證吸收與組織學生自主地參加體育運動,為學生整體體質的增強盡力,培養廣大學生的體育愛好與興趣以及終生鍛煉各種體育項目的良好習慣,通過體育技能的傳授,培養高端的體育專業人才。
2.2 具有完善的組織機構以及擁有專項的負責人
高職院校的體育俱樂部一般是由以下人員組成的:辦公室人員一名、委員兩名,一般都是由校內的處級以上干部擔任,負責競賽與訓練的具體工作,副主任二名,主任二名,主任一般建議由副校長出任。以上每個成員的職責都是通過俱樂部的具體章程明文規定的。而體育俱樂部里提供的體育項目可以有很多,如羽毛球、網球、排球、籃球、健美操、乒乓球、定向滑輪、散打、柔道、跆拳道等。
2.3 具有相對扎實的經濟基礎
高校體育俱樂部要維持正常的運作,經費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校大學生大部分都是依賴家庭給予支出的消費群體,體育經費完全由學生提供似乎不太合理,因此學校的體育俱樂部必須每年都從財政支出里撥出固定的部分體育經費,也可以舉辦優惠活動,以實惠的價格吸納更多的大學生購買活動卡來收取經費,還可以實行合理的收費制開放日,吸納附近居民提供體育經費,另外擴大校外會員招收也是一個不錯的體育經費吸納辦法。
2.4 具有相對健全的體育設施與場地
體育俱樂部應該建立在一個綜合性的體育館,可以進行各種各樣的體育運動,這些體育運動都是針對青少年的具體特點進行設立的。體育館內無論是場地還是設施都是比較完備的,巨大的場地可容納大量的學生進行體育活動。
2.5 具有確實可行的管理制度
高職院校的體育俱樂部通常可以實行主任負責制度,在校內體育委員會的帶領下,制定一系列與體育俱樂部相關的管理規章制度,如體育輔導員管理制度、體育經費的管理制度、體育場地的具體管理制度等,以具體的管理制度對體育俱樂部的各種行為進行合理規范,使俱樂部的運行機制更加健全。
2.6 具有專業水平的體育指導員
高職院校內的俱樂部制體育教學想要對眾多學院進行規范正確的運動技能指導教學,必須有專業水平的指導老師。
3 高職院校實行俱樂部制體育教學模式需要解決的問題
3.1 培養更多體育專業骨干成員,促使俱樂部發展的多樣性
體育俱樂部的建立為體育部提供了一個指導與審視學生的可視窗口,通過參考俱樂部的具體運作可以掌握全校學生的體育運動狀況。在俱樂部成立之初,學校需要派遣專業老師對俱樂部成員進行專業的指導及幫助,在此過程中培養一些優秀的骨干成員,讓他們去組織籌備其他不同種類的俱樂部。另外,俱樂部還需定期舉行一些專項比賽,讓大學生因參加比賽而不能間斷相關訓練,進而提高學生對體育運動鍛煉的興致與主動性。
3.2 培養裁判人才,保證俱樂部比賽的順利舉行
高職院校中體育俱樂部學生成員肯定是非常多的,則會導致體育教師數量有限,同時舉行的賽事又非常繁多,單靠教師去裁判每場賽事,體育老師肯定會應接不暇、分身乏術。所以要在俱樂部成員中培養一支強大的裁判隊伍,保證每場賽事都得以順利進行與完成。體育教師要培養專業的裁判隊伍,必須選擇愛好裁判工作,熟知體育運動理論知識,又具備公平公正心態的學生成員,組織他們進行定期的規則學習,熟知裁判法,讓他們可以把比賽規則進行靈活的運用。
3.3 嚴格把訓練工作落實好,把學生的綜合身體素質提高
嚴格落實好訓練工作,把學生的綜合身體素質提高也是促進俱樂部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進入俱樂部的高校大學生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強身健體,把身體素質提高,同時也是高職院校創設俱樂部制教學模式的宗旨,因此把學生的體育訓練抓好是重點。高校的體育老師進行授課前必須要明確上課與教材選用的要點在哪里,體育教育的宗旨是為了每一名學生都可以進行強身健體的訓練,而不是掌握高端的體育運動技巧。
4 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實施俱樂部制體育教學模式是一種符合目前教育發展形勢的新型教育,為培養學生進行體育學習的自主性發揮了巨大的積極作用,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我鍛煉與終身健身的意識,完全響應了“健康為上”的教育指導思想,對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顯著的成效。希望各大高職院校在研究俱樂部制體育教學發展的同時,也對師資隊伍的高質建設進行有力地加強,還要注意對體育活動場地進行合理擴建,進一步完善俱樂部制體育教學系統。
參考文獻
[1] 黃晨曦.高等院校實施體育俱樂部的應用研究[J].體育科研,2015(4):11-13.
[2] 尤海平.試析高職院校俱樂部制體育教學難以實現的原因及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17,7(20):116-119.
[3] 孫磊.陽光體育運動背景下高職院校體育俱樂部制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