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林
摘要:近年來,我國高校全面構建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步伐加快,但能否順利全面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則仍受到多方質疑,本文就現階段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爭論質疑的問題進行反思,從多方面角度包括創新創業教育的概念、對象以及哲學入手,對多個教育問題進行反思闡述,進而實現全面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爭論;反思
創新創業教育的總體目標是在2015年國家教育部頒布的《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意見》中提出的,不過,創新創業教育的總體目標并沒有得到廣大群眾的一致認識理解,比如說“為何要面向全部學生而不是個別學生”“為何強調實踐而不是理論”“為何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分類教育而不是簡單設置幾門課程教學”等等,這些根本性的問題沒有形成一個共識。所以,目前必須從某個角度針對這些富有爭論性的問題進行反思,以切實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進程。
一、創新創業教育概念的反思
全面推進創新創業教育,首要明確的是創新創業教育的概念。我國教育界人士對此有不同的理解,有學者指出,創新創業教育應該從廣義上去理解,認知范圍不能太小,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似乎合情合理,但是仔細揣摩卻也有不合理之處,如此一來可能會導致創新創業教育左右搖擺,無法給出明確的方向,甚至可能會給中國創業者帶來誤導。因此,又有學者提出,創新創業教育就是培育未來企業家的先進教育。這種觀點直截了當,說服力強,但也呈現出一個問題,即將創新創業教育簡單歸結為“培育企業家的教育”,將其視為創新創業教育的唯一目的,這難免有失偏頗。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應是將素質與職業相結合的教育,兩者必須相輔相成,缺一不可[1]。與西方的教育不同,他們從小就進行全民創業創新教育,時間長,過程細,但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是在大學才開始啟動,可以說是在我國大學生巨大的就業壓力下迅速啟動的,這種“快”在某種程度上確實讓我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取得了無可比擬的初始速度,不過在快速發展一段時間后,我們應該放緩腳步認真反思其隨之帶來的問題,應該在“素質教育”與“職業教育”之間平衡,在“泛”和“窄”之間平衡,走出一條兩者兼具的道路,只有將兩者充分結合,統籌兼顧,才能讓創新創業教育發揮其應有的教育意義與作用,從而進一步推動我國教育的向前發展[2]。
二、創新創業教育對象的反思
我國創新創業教育面向的對象是全體學生,這個原則引起了不小的討論,很多人覺得大學生一畢業就創業及適合創業的并不多,絕大多數學生畢業都是去企業尋求一份可以發揮自身優勢的工作。況且,如果所有人都去創業當老板了,那社會里還有誰當員工的,因此,他們覺得創新創業教育沒必要成為大學所有學生的必修課,可以將其視為選修課,供學生選擇學習,尤其是那些畢業準備創業的學生。從實際情況來看,這種觀點也是有其道理的,向全體大學生推行創新創業教育,有極大可能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大學生畢業后一般都會選擇找工作給老板打工,而不是一畢業就選擇創業。那這是否說明推行的創新創業教育的失敗的呢,如果不是的話,那又能如何解釋,這里有人就會說,創新創業教育其實目的是意在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和創新創業意識,辦企業只是其中的一個內容而已,也不是根本的目的。那按照這種說法,可否將創新創業教育視為“不為創業而進行的創業教育呢”?要想解答好這些問題,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協調統籌好創新創業教育中面向全員和分類教學的關系,應該充分意識到大學生接受創新創業教育的必要性和針對有創業動機的學生進行分類教學的可行性。在讓全體學生感受創業氛圍的同時對有意向創業的學生進行針對性創業教育,才是全面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的真正意義所在[3]。
三、創新創業教育哲學的反思
教育哲學無非就是深究教育的本質、目的以及價值,創新創業教育哲學也遵循這三點。不過,現階段創新創業教育仍歸類于教育學,因此其本質、目的與價值基本上與教育無異,換句話說,就是簡單照搬教育的本質、目的以及價值。但是這就出現一個問題,即創新創業教育會缺少針對性,與其真實需求相違背。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應結合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質,在一般教育的指導下探討研究其真正的本質、目的和價值[4]。雖然教育哲學在根本方向是正確合理的,但是創新創業教育哲學與其高度一致的話就會讓人思索創新創業教育的獨特之處在哪里、有何不可替代性,如果找不到的話就會失去其存在的基礎。因此,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對創新創業教育的本質、目的以及價值進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在這里提出了創新創業教育哲學的特指,即具有主動性本質、超越性目的以及轉化性價值。主動性本質,即認為創新創業教育是具有主動性的教育,意在將創新創業當作一種人生態度、一種生活方式,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潛力與本能,形成一種創業的自覺性;超越性目的,即認為創新創業教育意在培養具有開拓精神的人群,讓他們充滿對未知的渴望以及豐富的想象能力;轉化性價值,即認為創新創業教育是一個不斷在轉化的艱難的過程,將意識轉變為實際行動,將理論知識轉變為資本,在轉化過程中彰顯其價值[5]。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從多個角度如教育概念、教育對象、教育哲學等入手,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進行了深刻的反思研究,對如何順利開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作出了詳細的闡述。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教育工作者應該意識到其普遍與特殊之處,相互結合,相輔相成,進而切實有效的實現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美]卡爾·施拉姆.創業力——美國的經濟奇跡如何改變世界,改變你的生活[M].王莉,李英譯,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11).
[2]楊利軍.關于高校創業教育的目的與定位問題的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1(08).
[3]王古仁.“廣譜式”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建設論析[J].教育發展研究,2012(02).
[4]劉勁松.創業教育似無需“全面推進”——兼與中南大學楊芳商榷[J].中國人才,2010(11).
[5][美]杰弗里·迪蒙斯,小斯蒂芬·斯皮內利.創業學[M].周偉明,呂長春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