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基于學科核心素養、新課改精神,《意識的作用》教學設計以實例為情境,實施學科活動課教學與具象化教學。
【關鍵詞】核心素養 辯證思維
【中圖分類號】G6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2-0140-02
一、設計理念
1.凸顯思想政治核心素養的培養,如培養感悟馬克思主義物質觀的政治認同;實事求是的理性精神;參與探究活動,培養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素養[1]。
2.針對哲學學科“理論抽象性”特點來設計,結合新課改精神,以實例為情境,實施學科活動課教學與具象化教學:情境引入—合作探究—知識生成[2]。
二、學情分析
本框知識抽象,學生有一定哲學領悟能力,但理論聯系實際不強。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用實事求是觀點看問題,提高唯物辯證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具體—抽象—具體的科學思維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小組展示、港珠澳大橋一例到底等情境設計,學習本框知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認同馬克思主義物質觀;投身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四、教學重難點
意識的作用;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五、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教學資料;學生準備:小組收集資料;預習本框。
六、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播放歌曲《工匠夢》
教師:歌詞“精心追求 從不蹉跎 灑下了汗水 激情似火 工匠精神 如星斗閃爍 啊大國工匠 工匠大國 ......”工匠精神激勵我們,鑄造了工匠大國。它屬于精神意識范疇,除了有激勵作用,還有什么作用,這節課來探討。
設計意圖:生活化理念,情境導入,激趣啟思,引出本框課題。
2.講授新課
小組成果展示
教師:讓小組展示對港珠澳大橋認識的資料。
學生活動:小組代表展示成果。
設計意圖:學生收集資料,培養自主合作能力,提升公共參與素養。
探究活動一
教師:多媒體投影資料。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派代表發言。
問題探究:材料體現意識活動哪些特點?并說理由。
教師總結:材料一“珠三角需要港珠澳大橋來打通區域經濟發展的瓶頸”表明大橋建設具有目的性;材料二方案之爭到確定說明人類認識事物時是能夠自覺選擇,體現意識活動具有選擇性。材料三對建成大橋后結果進行了預計,表明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
設計意圖:生成“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主動創造性”知識點;設問要說理由,以理釋例,培養辯證思維能力。
教師:讓學生舉例,如考古、天氣預報等,呈現案例:元素周期表。
教學過渡: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主動創造性,這表明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人不僅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還能動地改造世界。
探究活動二
教師:展示港珠澳大橋設計圖和實景圖。
問題探究:大橋從規劃到建成,成功的原因有哪些,意識的作用是怎樣體現的?
學生活動:思考問題,交流觀點。
教師總結:成功因為政府間合作、科學的造圖紙、施工等。科學的設計圖考慮航道等級限制,因此設計了海底隧道。不科學的設計圖,大橋會倒下。設計圖指導實踐,建成了大橋,即通過實踐,在意識指導下,把觀念的東西變成了現實的東西,所以,意識對改造世界具有指導作用。
【設計意圖】生成“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知識點;課堂討論,營造民主氛圍,培養發散思維。
教師:正確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有促進作用,錯誤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有阻礙作用。學生舉例,再銜接文化生活中的知識點,先進文化促進社會和人的發展,落后腐朽文化阻礙社會和人的發展。
學生回答:略。
探究活動三
教師:多媒體投影資料。
學生活動:閱讀材料,小組交流想法。
材料:港珠澳大橋施工人員愛崗敬業、體現工匠精神的事例。
問題探究:施工員有哪些精神品質?這些精神品質起到什么作用?
教師總結:“反復驗證、優化、扎根荒島、為了實現中國夢”等看到了精益求精、樂于奉獻、愛國情懷等工匠精神,這些精神為實現中國夢提供精神動力。
設計意圖:生成“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知識點;對材料分析,增強歸納能力。
教師:讓學生舉例。再呈現頑強、百折不撓等例詞及創業創新精神、航天精神等熱點。
學生回答:略。
探究活動四
教師:多媒體投影材料。
學生活動:閱讀材料,合作學習。
材料:預測修建港珠港大橋遇到的難題。
問題探究:方案考慮哪些因素,為什么考慮這些因素制定橋隧結合方案?
教師總結:考慮航道等級、臺風等因素,因此方案采用隧道形式,并修建兩個人工島提供橋隧轉換設施的決定,這表明堅持了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設計意圖:生成“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知識點;合作學習,用政治語言分析問題,培養辯證思維。
3.課堂小結
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
原理一:物質決定意識;方法論: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實事求是。
原理二:意識具有能動作用,它不僅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而且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方法論: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要重視意識的作用。
設計意圖:整體把握知識,利于對知識的重構。
4.布置作業
國內外形勢變化和我國各項事業發展給我們提出了一個重大時代課題,因此,我們黨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1)提出課題的哲學依據是什么?
(2)運用所學對材料加以分析。
七、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建構主干知識體系,復習、鞏固教材知識。
八、教學反思
1.教學設計特色
理念新穎,培養學科核心素養;一例到底教學法,從不同角度探討問題,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強化哲學思維訓練—以具象化情境活動課教學,引導學生深度學習能力。
2.可能存在的問題
本框知識抽象,難度大,術語多,探究問題有深度,可能教學節奏快、時間緊。
參考文獻:
[1]張忠坡.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與培養策略[J].江蘇教育,2016,(19):49.
[2]張玉婷.思想政治課具象化教學初探[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1,(03):23.
作者簡介:陳俊因(1992.6-),女,漢族,廣東茂名信宜市,華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