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言騰
[摘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后進生轉化問題始終困擾著教育工作者,后進生自信心的培養是轉化后進生的關鍵。教師要采取適當的方式培養后進生的自信心,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提高對后進生的期望值,給他們送去關愛;創造機會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正面引導,堅持鼓勵性評價;改善人際,加強歸因訓練;引導后進生多讀一些好書,陶冶他們的情操。
[關鍵詞]后進生;自信心;關愛;引導
幾乎每所學校的每個班級里,都會有一個或幾個在思想、紀律、活動、學習、衛生等方面相對比較落后的學生,我們通常會把這類學生稱之為“后進生”。后進生往往會在一個或幾個方面表現得不夠積極甚至比較差。在班級管理過程中他們經常會給班級帶來各種各樣的負面影響,是班級發展過程中的負能量,在集體發展中產生消極作用。這些后進生平時的表現忽好忽壞,好的時候也會表現出優秀學生所不具備的閃光點,他們發自內心地希望自己能夠通過不斷努力而獲得進步,有更強烈的被家長、老師、同學認可的渴望感。
在幫扶后進生的過程中,教師要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同特點采取適合的方式和方法激發他們的上進心,培養他們的榮譽感,使他們逐步樹立起能夠與所有學生一起進步甚至獲得成功的自信心。
一、提高期望,送愛暖心
所謂期望值,就是指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行為方式、思想方向等的一種估計和寄予的希望程度。無論是優秀生還是后進生,都容易接受教師期望所帶來的某些心理方面的暗示,并將這種暗示轉化成自我意識,久而久之,高期望值的學生就會形成一種心理優勢,低期望值的學生則會產生自卑感。
教師應尊重每一名學生,為每一名學生的發展提供幫助,尤其要善于發現后進生身上的閃光點,并通過語言暗示、當眾表揚等方式表明對其有較高的期望,使其產生自信心。教師要關愛每一個學生,特別是那些渴望被理解和支持的后進生。對后進生的要求不可過高,也不可過低,應該是他們跳一跳或跳幾跳就能夠觸摸得到的;不能輕而易舉,使之沾沾自喜,助長浮躁,也不能高不可及,令其望而生畏,失去斗志。這些期待目標一定是在細致了解每一個孩子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并且隨著更深入的了解不斷調整策略。整個過程切莫虎頭蛇尾,一定要堅持跟進、及時調整。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更應該讓后進生感受到來自老師、同學的關愛。老師要多關心他們的生活,多與他們談心,經常組織優秀學生與他們結成互助組等。要適當地督導后進生,逐步使他們通過不斷的努力改掉生活中的不良習慣,逐漸成為一個嚴于律己的人。
二、創造機會,體驗成功
后進生只是在某一個方面或幾個方面有所欠缺的學生,但并不是說他們沒有上進心。正因為他們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夠優秀,他們才會更加渴望得到家長、老師、同學甚至來自社會的認可,并愿意為此付出比一般同學更多的汗水和加倍的努力。所以,在班級生活中教師要及時給后進生創造表現自我的機會,讓后進生在同學面前“露一手”,如某某的繪畫很有天賦、某某在文體方面有特長……教師就可以通過對其適當的幫助,使其在這方面取得成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重新認識自我,增強信心。
我們要抓住后進生身上的閃光點及時鼓勵、適時表揚,讓他們從點滴成功的喜悅中逐步樹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而這種自信心就如同投入后進生心海的一顆石子,慢慢蕩起層層波紋,幫助后進生從一個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當后進生感受到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的關注和認可后,他們會用更大的熱情投入到更多、更廣泛的活動中去,展現出自身更多的才能,爭取更多的表現機會,從而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感受到更大的成功帶來的喜悅。
三、正確引導,熱情鼓勵
學生對自身的評價往往不是由內而外的客觀評價,而是由外而內的主觀評價。也就是說,他們對自己的評價是源于外界評價的不斷積累,正所謂“人云亦云”。再優秀的學生如果一味苛求、一味打擊,都會導致其自信心極度受損,甚至會產生抵觸情緒,從此“一蹶不振”,更何況是后進生,他們聽到的大多都是否定自己的聲音,所謂“眾口鑠金”,慢慢的自己也會否定自己。所以,我們要引導后進生正確認識自己,使后進生明白:老師對不同學生的要求是不盡相同的,不會強求每一個學生都要達到一致的理想的高度。
在教學中,每一位教師都要積極引導后進生,努力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當他們取得點滴成績時,及時微笑著當眾表揚,鼓勵他們繼續努力,讓他們體會到進步的快樂、成功的喜悅、被認可的欣喜。
后進生遇到挫折的時候,容易產生氣憤、不滿等消極情緒,甚至對教師、學生產生敵意,這既不利于他們的人際交往,也容易使他們產生內疚和自卑,喪失自信心,為避免失敗形成逃避學習的心理。教師要教育后進生正確對待失敗,不要將失敗歸因于任務難度、機遇等個人無法控制的外部因素和能力差異等個人難以改變的內部因素,更不要將失敗的因素強加于他人身上,造成師生、生生間的隔閡。要引導后進生多找自身原因,更多地把失敗的原因歸結于自己的努力程度不夠,這樣下次完成某件事時,為了取得成功他們才會更加努力。
后進生因為自己在某些方面表現不佳,往往會被集體輕視或是完全忽略,自己不知不覺之間遠離集體。即使他們在某些方面表現并不比其他學生差,也沒有足夠的自信心融入集體。鑒于此,教師應多鼓勵后進生積極參加各類集體活動,增進他們與人交往的興趣,指導他們學習與人交往過程中的一些技巧。同時,對全體同學也要加強教育,讓班級成為一個友愛的集體,讓后進生在這個大家庭中感受到集體的溫暖,認識到自己在班集體中的地位和價值。
四、好書熏陶,培養情操
后進生之所以缺乏自信,是因為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沒有完全構建形成,亦或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扭曲,導致后進生成長方向迷茫,不知所以。為此,教師應多引導他們做一些“明智”的事情。
德國詩人歌德曾經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說話?!蔽艺J為,閱讀在培養后進生的自信心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量閱讀具有人文精神的經典故事、歷代名人傳記、勵志少年小說以及中外名著,就會讓思想荒蕪的后進生從一個個靈動的、鮮活的人物身上,體會到關愛、友誼、忠誠、勇敢、正直乃至愛國主義情懷等永恒的人類精神。后進生就會自愿敞開自己的內心世界,產生“品味人生,升華人格”的內在欲望。
平日里,我常常向后進生們推薦一些好的書籍,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以讀書為主題的活動,如好書推薦會、詩歌朗誦、講故事比賽、寫讀后感等。這樣既激發了后進生的閱讀興趣,又開闊了后進生的視野、豐富了他們的知識水平。既提高了后進生的文學素養,又培養了后進生的高尚情操、鍛造了他們的自信心。后進生在充滿正能量的閱讀中,思想受到洗禮,精神得到熏陶,自信心自然慢慢形成。
后進生自信心的培養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當后進生通過自身努力取得一點點進步時,既要給予及時的肯定,增強他們繼續獲得進步的信心,又要適時提出新的目標,促使他們在原來成績的基礎上為更大的目標而努力拼搏。即使他們沒有完成原定目標,也應該更多地關注他們取得的進步和付出的努力,而不要只盯著他們有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沒有達到目標的后進生,更需要老師和同學的關心和鼓勵,因為如果后進生身邊的聲音更多的是批評,那他們剛剛建立起來的、少的可憐的信心就會立即蕩然無存,前期老師和學生所付出的努力也只能化為泡影。所以,多一些關心和鼓勵,讓跌倒的他們有勇氣和決心爬起來,繼續努力至關重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的心理素質的不斷變化,學生家庭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后進生已越來越多,原因越來越復雜,問題也會越來越難以解決。如何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已成為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的問題。特別是在基礎教育階段,要提高教學質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必須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戒急戒躁,多措并舉,相信一定會獲得成功的。
參考文獻:
[1]周國韜.教師專業發展與校本行動研究[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