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誠 趙雪伶 李嶄虹 解麗麗
摘 要 顧名思義,科普報告就是科普學術知識的報告,一場科普需要整理素材、編輯PPT、宣傳講解、交流討論,可以說進行科普的過程就是鍛煉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過程。本文結合教學實踐,以模擬進行科普報告的方式開展雙語教學,從科普報告的要求、科普報告的內容選擇、科普報告的時間控制、科普報告的考核標準及教師的作用等方面進行分析探討,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收集效果反饋,以期在后續教學中不斷改進。
關鍵詞 科普報告 模擬 雙語教學 材料科學導論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01.048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opular Science Report in the Bilingual Teaching of "Introduction to Materials Science"
CHEN Cheng[1][2], ZHAO Xueling[1][2], LI Zhanhong[1][2], XIE Lili[1][2]
([1] Shanghai Second Polytechnic University, School of Engineering Environment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Shanghai 201209;
[2] Shanghai Innovation Institute for Materials, Shanghai 200444)
Abstract As its name implies, popular science reports are science academic reports, a popular science need to organize material, edit PPT, propaganda, exchange and discussion, can be said that the process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is to train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in English. 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bilingual teaching is carried out in the way of simulating the science popularization report, from the requirements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report, content selection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report, the time control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report, the assessment standard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report and the role of teacher, Questionnaires and other ways to collect feedback, with a view to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 the follow-up teaching.
Keywords popular science report; simulate; bilingual education; introduction to materials science
材料是當代文明的三大支柱之一,雙語教學是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熱點和重點,其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形成全面的專業知識結構。[1-8]“材料科學導論”是在此背景下開展的一門雙語試點課,作為一門引導性、概述性的學科專業課,旨在為學生在將來的專業學習和實踐中使用英語打下基礎。[9,10]本文重點探討了材料科學雙語教學中的教學方式及效果反饋。
1 模擬構建科普報告在“材料科學導論”雙語教學實踐中的可行性
雙語教學前,為充分了解學生對雙語教學的態度和基本情況,筆者采用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的方式對此進行了初步調查,結果表明:(1)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有些已通過四六級考試,基本的聽說讀寫沒有問題,但大多數學生聽說讀寫能力不過關;(2)學生的英文強項是閱讀,聽說能力相對較差;(3)學生對雙語教學的心態,向往和畏難情緒并存。一方面就業市場尤其青睞既懂專業又能熟練使用英語的人才,尤其在上海這個國際大都市的城市背景下,學生本身是愿意接受雙語教學的,另一方面鑒于自身水平又擔心無法跟上教學進度。因此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是雙語教學的重點所在。
顧名思義,科普報告就是科普學術知識的報告,也是科研人員交流的常見手段。一場科普需要整理素材、編輯PPT、宣傳講解、交流討論,可以說進行科普的過程就是鍛煉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過程。因此模擬構建科普報告氛圍進行雙語教學,既能促使學生尋找英文素材、制作英文PPT,使用英文表達自己的觀點,又在實際上將課程延伸到了課后,讓學生去查閱閱讀外文文獻,極大鍛煉了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2 模擬構建科普報告進行雙語教學的實踐
在“材料科學導論”課堂實踐中,模擬科普報告進行雙語教學,應遵循以下原則:
(1)科普報告內容的選擇:課程初始階段,科普報告主題最好集中在諸如材料的歷史、材料的應用、有哪些新興材料等趣味性較強的方面,切忌此時專業英語的比重過大;隨著課程的推進,學生口語交流能力得到提高,專業英語能力也隨之增強,可循序漸進,報告內容向材料的制備等專業性較強的領域傾斜。
(2)科普報告時間:時間不宜過長,最好控制在5~10分鐘,既保證學生的口語交流,又不會過多擠占教師的授課時間。雙語課程的教學進度一直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考慮到學生的英語水平,教學過程中,教師用英文講述一遍后,往往需要用中文再補充講述一遍,因此相對于中文授課,雙語教學尤其需要教師對課堂的整體把控。
(3)科普報告形式:鼓勵學生以PPT的形式上講臺講解,考慮到學生英語閱讀能力較強聽說能力較弱的情況,PPT內容是全英文,涉及到的專業詞匯可加注中文,口頭表述以英文為主,中文為輔,不要求學生必須全程使用英語,這樣有助于學生消除對雙語教學的排斥心理。事實上在前期調查中,針對全中文、全英文、中英文混合三種授課方式,所有學生都選擇了中英文混合的雙語教學方式。
(4)教師的角色定位:教師應在如何撰寫科普報告、制作PPT、介紹PPT等環節給予及時輔導;在課堂面授中,教師的板書可使用全英文,講解則可以中文為主,隨著課程的貫深,可適當增加英文講解的比例。教師沒有必要刻意提高英文教授的比例,應根據不同章節的難易程度及學生的適應水平自由調節。
(5)課程考核:期末考試成績關系到學生的切身利益,因此對學生的考核適宜采用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綜合評定。可適當加大科普報告的成績比例,以期讓學生重視每一次報告機會。期末則可用全英文試題進行考查,學生答題可中可英,但提倡用英文答題,用英文答題者可給予適當加分。
3 模擬構建科普報告進行雙語教學的效果及體會
3.1 教學效果
從學生評教結果看,大多數學生認可接受這種教學方式。主要教學效果有:(1)通過科普報告的形式進行雙語教學,確實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口語水平。(2)課程后期,學生逐漸消除了對英語的畏難情緒,PPT講解時主動使用英文進行表達,表明學生開始養成運用外語的習慣。(3)搜集素材、制作PPT、課堂講解的科普報告形式,成功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不少同學表示在這過程中通過查閱閱讀外文文獻,及時掌握最新科研動態,激發了對材料的興趣。
3.2 教學體會
雙語教學不應一味追求提高英語教學的比例,而應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水平自由調節;在運用科普報告的形式和學生進行互動的過程中,鼓勵學生使用英語進行交流,但無需做硬性規定,應始終把握雙語教學的最終目的依然是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知識。
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還要繼續努力,與時俱進,探索更多有效的適合材料雙語教學的模式和方法,更好更強更快地為學生服務。
基金項目:上海第二工業大學重點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XXKZD1601);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海外名師項目”
參考文獻
[1] 呂良環.雙語教學探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1.4:66-72.
[2] 盧丹懷.雙語教育面臨新挑戰[J].全球教育展望,2001.10:55-59.
[3] 鄭大湖,戴煒華.我國高校雙語教學研究十年:回顧與展望[J].外語界,2013.1:54-61.
[4] 樊云慧.對高等學校開展法學雙語教學的思考[J].高教探索,2013.1:95-99.
[5] 談多嬌.高等學校雙語教學的關鍵環節[J].教育研究,2010.10:91-94.
[6] 康淑敏.從教學語言運用視角構建高校雙語教學模式——以地方高校雙語教學實踐為例[J].外語界,2008.6:64-70.
[7] 韓立新,于詩卉.高校雙語教學改革的若干問題思考[J].教育科學,2013.6:35-41.
[8] 談多嬌.雙語教學: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戰略選擇[J].教育研究,2012.11:83-86.
[9] 陳誠,朱志剛,解麗麗,施惟恒.雙語教學在“材料科學導論”課程中的實踐探索[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5.7:45-46.
[10] 陳誠,朱志剛,解麗麗,施惟恒.職業導向的雙語教學思考——以“材料科學導論”課程建設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7.3: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