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紅巖
摘要:群眾健身舞蹈是一種利用人們耳熟能詳的小調以及簡單、優美的舞蹈動作來鍛煉人們身體的群眾文化,能夠很好地喚起人們對文化藝術的向往之情。因此,群眾文化教育工作者要借助群眾健身舞蹈推廣群眾文化,擴大群眾文化建設活動的群眾基礎。本文將從充分挖掘本地藝術資源、鼓勵普通民眾自主創新與設計群眾健身舞蹈內容、加強群眾舞蹈宣傳力度與文藝發展途徑三個角度分析我們應該如何借助群眾健身舞蹈有效建設群眾文化。
關鍵詞:群眾文化;群眾健身舞蹈;策略分析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至少有著14億人口的人口大國,這就說明我國群眾文化的群眾基數是十分龐大的,需要保證群眾文化切實貼合人們的實際需求,才能真正利用群眾文化來達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的。由于現代人不再需要考慮溫飽問題,所以他們自然而然地開始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然而,現在幾乎每個人都存在“亞健康”問題,飲食不規律、缺乏鍛煉、熬夜、忙于工作或學習等不良生活習慣都嚴重侵蝕了人們的身體健康,疾病的多元化與早齡化也讓人們意識到了“亞健康”問題的重要性。其中,群眾健身舞蹈以一種較為娛樂、優美與文藝的方式豐富了人們的運動機會,還能同時達到優化人們身體健康與提升人們文化品味的雙重目的,是群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真正滿足老百姓的發展需求。
一、充分挖掘本地藝術資源
群眾健身舞蹈活動與常規的舞蹈、健身運動不同,前者是“運動+舞蹈”的結合,需要一定的音樂輔助與優美的舞姿。針對我國所具備的歷史大國與地域大國特征,各個地區在長期的歷史長河中積累了豐富的、差異性的地域性藝術資源。對此,我們要與普通群眾一同挖掘本地的藝術資源,保證群眾建設舞蹈活動可以直觀反映本土文化,由此提升人們的文化修養。
比如,扭秧歌是我國傳統的民間藝術,但是傳統的扭秧歌動作十分單一,配有的音樂作品很少有流行音樂或者民歌,所以文化傳播范圍很窄,大多數存在于我國東北地區。然而,秧歌這種民間藝術雖然簡單,但是十分多變,能根據各種音樂作品的旋律與節奏調整步伐,可被引入到各個地域群眾文化活動之中。因此,我們便要結合本地的地域特征創新調整秧歌的舞蹈動作,但是要盡量保留秧歌的步伐特征與精髓。
二、鼓勵普通民眾自主創新與設計群眾健身舞蹈內容
一直以來,我國各個地區組織群眾健身舞蹈活動都是以現成的舞蹈動作與音樂作品展開的,人民群眾只需學習與模仿現成動作即可。但是,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自我發現與創造發明的深切欲望,所以我們要鼓勵普通民眾自主設計群眾健身舞蹈動作,充分展現我國國民的藝術修養與創新能力,由此增強群眾健身舞蹈的吸引力,讓每一個懷有報效祖國、家鄉的優秀人才施展自己的才華。
通過調查可以發現,本地的“舞盲”很多,即根本不懂舞蹈藝術,也不知道如何根據不同的音樂作品做出貼切的舞蹈動作,導致人民群眾的舞姿不甚優美,缺乏文化價值。對此,我們主動組織有舞蹈夢與建設需求的人民群眾接受了專業的舞蹈文化培訓,學習了基本的肢體動作,然后鼓勵他們根據音樂主題創編舞蹈健身動作。一開始,本地居民的舞蹈藝術創作活動開始的十分艱難,但是漸漸地,他們逐步掌握了隨音樂而動的訣竅,還能不斷優化自己的肢體動作,跳出了優美的、連貫的舞蹈。這個明顯的進步讓本地居民十分欣喜,使其對群眾健身舞蹈活動更感興趣。
三、加強群眾舞蹈宣傳力度與文藝發展途徑
大多數地區的群眾文化都是一些退休人士或者家庭婦女參與的,年輕人或者工作繁忙的人很少會參與本地群眾文化建設活動。從長遠角度來說,我們必須要不斷擴大群眾健身舞蹈活動的影響范圍,吸收更多的新鮮血液,才能促使群眾文化的蓬勃發展。因此,我們應該加強群眾健身舞蹈活動的宣傳力度與文藝發展途徑,通過豐富多彩的群眾健身舞蹈展示、比賽等活動強化群眾健身舞蹈活動的文化影響。
本地為了進一步宣傳群眾健身舞蹈的積極作用,保護本地普通群眾的舞蹈興趣,專門組建了一支專業的群眾健身舞蹈工作隊,從本地千家萬戶中挑選出舞姿最優美、藝術修養最高的老百姓,然后每年都由他們在本地各個文化宣傳平臺上公開演出,將這種有益身心健康的群眾文化傳播到各個地區。另外,每一年我們都會組織群眾建設舞蹈PK大賽,從中挑選最優秀的人才進入專業的群眾健身舞蹈隊,及時補充年輕力量,促使群眾建設舞蹈生生不息的長遠發展。
總而言之,從本質上說,文化體現的一個國家的品格,是一個國家與民族長盛不衰的不竭動力。在建設群眾文化過程中,我們應該借助群眾健身舞蹈這一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傳播群眾文化,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文化建設原則,讓每個普通民眾都能享受優良的文化熏陶。
參考文獻:
[1]劉斌.鄉村社會廣場舞健身活動制度化困境與可持續發展 [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8,32(06):35-41.
[2]陳宏.以群眾健身舞蹈為例談群眾文化建設[J].大眾文藝,2012(13):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