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美嫻
【摘要】小說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學生文學素養養成上具有重大貢獻。因此,我們教師要通過大膽創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閱讀興趣;以生為本,以質疑探究促多元個性化閱讀;授之以漁,發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等手段切實提高高中小說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說閱讀;教學情境 個性化;能動性;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小說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學生文學素養養成上具有重大貢獻。因此,提高高中小說閱讀教學有效性極為必要,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文學類文本得分,還能引導學生愛上文學,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提升學生的小說閱讀素養和文學
素養。
小說閱讀,本來是一項富有創造性的教學工作,但目前高中小說閱讀教學現狀存在“教學過程程式化、缺乏情感體驗”等問題。面對課本中的名篇佳作,不少教師往往急于單邊地引導學生探究小說究竟想表達什么,小說為什么要這樣寫,作者的用意何在,滿足于將教學參考中的諸多資料翻講給學生,“套路化”閱讀剝奪了學生閱讀的思維主體性,淡化學生閱讀感悟的個性,使師生逐漸喪失了小說閱讀的個性,小說閱讀教學成為一種機械刻板的任務,小說閱讀教學課堂枯燥乏味,使得學生學習小說興趣不濃,整體教學有效性較低。在這一背景下,通過何種教學策略來提升高中小說閱讀教學有效性也就具有了較強的現實意義。
一、利用情境教學,提高學生閱讀興趣
教學情境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適時地為學生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有效途徑。“在教學活動中,創設具體生動的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在小說閱讀教學中,我們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恰當的多樣化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小說內容及作者的寫作意圖等,從而激活語文課堂,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打造高效語文課堂。只有學生真正有了學習語文的興趣,他們才能自覺的閱讀和鉆研,才能真正成為學習語文的主人,語文教學效率才能真正提高。
如我在教學《項鏈》一文時,我讓學生課前準備,課堂上分組分角色合作參與,進行課本劇排練,學生在表演中學習課文,整個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參與了教學的整個過程,不知不覺地進入了瑪蒂爾德等角色,真真切切地經歷了角色的心理活動過程,對人物的理解很透徹。雖然表演只是一種手段,一種深入理解課文、提高閱讀能力和表演能力的手段。創設表演情境既可迎合學生善于表現的心理,又可讓他們體會到語文閱讀的樂趣,更好地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深化對課本內容及人物的理解。
二、以生為本,以質疑探究促多元個性化閱讀
語文教學目前多是一切以教師為準,學生則是被動的接受者。 以生為本,就好比教師是“導演”,學生則是課堂教學的主角。朱挺祥認為:語文教學應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動起來,變被動為主動,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從多方面多角度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允許學生質疑、探究,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主動探究、團結合作,讓他們敢于說、樂于說,讓語文課堂教學成為學生交流學習的過程。
如閱讀莫泊桑的小說《項鏈》一文時,一位學生認為瑪蒂爾德很虛榮、追求享樂,但另一位學生認為她很堅強、質樸、誠信、吃苦耐勞等。對于學生的不同看法,我允許學生的互相討論,大膽質疑,我告訴學生,正是人物形象的矛盾與復雜,構成了藝術典型。我們要敢于質疑,注意從多角度、多方面去認識分析問題,那我們就能全面地理解人物形象。然后我讓學生大膽去質疑,鼓勵學生在閱讀中記下疑點,通過小組討論歸納出本組共同的疑點提交。全班同學根據小組的疑問,展開討論,鼓勵在各種意見的交匯中碰撞出創新的火花。學生在質疑與探究中,有了閱讀個體的獨特感悟,這種對作品多元的個性化閱讀,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使學生在討論質疑中構建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
三、授之以漁,發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教授學生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著眼于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說過:“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在小說閱讀教學中,我們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到關于小說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怎樣閱讀小說,掌握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能夠自己去獲取知識,才能成為真正有用的新型人才。
如何知道學生用恰當的方法去深度解讀小說?我認為想象閱讀教學法是不錯的一種方法。想象閱讀教學法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提高他們的閱讀鑒賞水平,發揮學生自主研讀小說的能動性。如莫泊桑的《項鏈》一文的結尾是留下空白的結局,當瑪蒂爾德得知丟失的項鏈是假的,而自己為了這串假項鏈辛苦如此之久后到底有什么樣的反應?這時我指導學生運用想象閱讀法,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大膽設想幾個結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想象了好多個結局,討論得津津有味,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性很高。
保羅·弗萊雷曾說:“沒有了對話,就沒有了交流;沒有了交流,也就沒有了教育。”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學情,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創新引領學生進行文本解讀,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在方法的指導下,能夠讀出自己的個性,有獨特的見解,才是小說閱讀教學的歸宿!
參考文獻
[1]趙美玲,提高高中小說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析[J].課外語文,2017(13).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