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建兵
【摘要】要有效地整體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一是指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自我成長,關注時代發展,從自我成長的環境中學會觀察,發現生活中的寫作素材;二是指導學生多讀、多思、多寫,使學生在讀書、思考、訓練的過程中掌握寫作要領;三是上作文課要把多媒體引進課堂,打破時空的限制,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感知材料,充實作文內容;四是作文批改形式要多樣化,可以采取面改、批語、小組分改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作文批改方式。
【關鍵詞】提高;寫作;關注;多媒體;批改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記得有一位老師說過:“作為初學寫作的小學生,先前可能是籠中鳥,一旦籠門打開,可能會出現兩種結果:一種是一部分鳥不會飛了,另一種是一部分鳥飛得矯情、機械、浮躁?!边@本是正常的事,但作為教育者的我們,是否應該探求避免出現這種情狀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呢?
怎樣才能有效地整體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指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
新《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我們的學生把目光從封閉的課堂投向廣闊的社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多姿多彩,關注自我成長,關注時代發展。這也是當前在全國推行的課改精神和要求。
關注社會,就是要求學生在作文的同時首先要解決做人的問題,要以對社會高度負責的一個公民的身份去關注自己周圍發生的帶傾向性的問題。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把“作文”與“做人”并提是很有道理的。
關注社會,既有對社會的理想追求,又含有對自己這一社會成員的道德熔鑄,也是我們的教育所期待的一種理想結果。關注社會,就要融入社會之中,關心國家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關心學校和社區的發展變化,關心為多數人矚目的帶傾向性的問題。這種關心,不是要我們在時間上、精力上占用多大的比重,而是要我們在思想感情上、價值觀上保持與國家與人類的命運的一致性。這樣,我們就會關注時代的發展,留心社會的走向,注視世界的變化,也會自然地主動地瀏覽報刊,注意新聞,關注時局,議論時事,抨擊時弊。這些活動,可以有力地促進自身視野的開闊,磨礪自己思維的深邃,陶冶自己強健的人格。
關注生活,就是要學生從自我成長的環境中學會觀察,發現生活中的寫作素材。俗話說“處處留心皆學問”,我們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知識,發現問題,發現真情……生活的歲月本是一個知識積累的過程,只要我們認真細心地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勤觀察,多思考,就可以豐富我們的寫作素材。
二、指導學生多讀、多思、多寫
要寫好作文,必須多讀。多年來,我們語文教學的最大悲哀,是老師講得太多,學生讀得太少,讀得不好。葉圣陶說“寫是輸出,讀是吸收”,沒有吸收,何以輸出?
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叫學生朗讀、背誦,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升華學生的思想,陶冶學生的情操,充實學生的知識,豐富學生的語言,增強學生的語感,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也可以讓學生悟出為文之道……
當然,只靠課內是不行的,我們還要指導學生讀好課外書。每個學期初,老師可以開出一份課外閱讀書目,讓學生在學期內完成。書目可以包括詩歌、散文、小說、紀實文學等,或者結合課本上的內容指定課外讀物。多年來,我還堅持讓學生在預習課十分鐘期間開展“精美詩文”朗誦或演講,以此激勵他們多讀書。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讀了書,就要思考。我們要指導學生揣摩所讀文章的寫作特點、寫作順序、表現手法、語言特色、遣詞造句等,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假如自己來寫,應該怎樣寫,而且要及時把自己的體會用筆記下來。這樣,才能進步。
我們現在的作文教學中,很多老師都提倡讓學生多寫多練,這可以有效地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老師可以指導學生寫課外日記、課內作文、讀書筆記。
日記、讀書筆記可以根據自己愛好,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樣寫就怎樣寫,但要說真話且堅持不懈,老師可收改,也可不收改,隨學生愿意。
課內作文的訓練則要有一定的目的性、針對性、實踐性和科學性,避免盲目性和無序性,學生的實踐——“練”與老師的指 導——“訓”相結合。在多寫多練的基礎上,我們要教會學生怎樣審題,怎樣選材立意,怎樣布局謀篇,怎樣加工材料,怎樣遣詞造句……使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掌握寫作要領、訓練其基本功。
三、利用多媒體進行作文教學
現在,很多老師講課文時運用現代化教學設備上課,其實,我們上作文課同樣可以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作文教學可以彌補傳統作文教學的許多不足,為學生創設多維的習作環境,真正激發學生作文的興趣,展現學生創造的個性,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為作文教學開辟新的道路。
譬如,我們要學生寫參觀文記時,可以先讓學生看一些游覽的影片或風景區的畫展;要寫風光景色,就給出了一幅幅圖片,配上了一首首優美的曲子,使學生在放松的狀態下感受美麗的景色,感受鳥語花香的生動畫面,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景物的意境中去,用自己的心描繪出一幅幅動人的風景,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展現,喚起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創新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又如在教師節前,我讓學生寫《老師,我愛你》《老師,我想對您說》等,但容易寫空話、套話。為此,我安排在《長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樂曲聲中,讓學生看轉錄的《一個也不能少》,那樸實而真摯感人的畫面及動人的音樂強烈地沖擊著學生的感官,學生的寫作欲望被激發,完全進入角色,紛紛拿起筆,將心中對老師的愛盡情地寫出來。
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息?!睂嵺`證明,把多媒體引進課堂,它可以打破時空的限制,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感知材料,使其有事可寫,有話可說,有情可發,誘發學生寫作動機,達到學作文、亦學做人的目的。
我在運用多媒體教學作文的過程中,發現課堂氣氛活躍了很多,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內容也充實了很多,學習的積極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作文批改形式多樣化
在目前的作文批改中,教師們大多采用單一的評分式、評級式或評語式。多年來,我則采取面改、批語、小組分改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作文批改方式。
第一,面改。課內作文一個學期學生一般要寫八篇以上,我要求自己對每位學生面改的次數是二至四篇不等。一開始,學生總是惴惴不安,后來就非常大膽地自己找老師面改作文,不用我去叫。面批時,我桌子上放著《新華字典》和練習本。我一邊拿著紅筆,一邊指著文句讀下去,碰到錯別字,有的學生馬上覺察了;要是他不知道,就馬上叫他查字典;讀到錯句,如果是缺少句子成分或漏字什么的,學生也領悟了;如果屬于思維混亂、表達不清,就幫助分析,叫他在練習本上寫通句子。等全文讀完,文字和思路基本解決,我就與學生討論立意和構思的問題,提些建設性的意見,他們有時會點頭稱是,有時想到的主意比我高明。
面改作文見效快,老師也比較省力。那些成績好的學生說,他們得益于課堂、課外、作文面改。
第二,小組互改。我每學期對學生習作進行三次左右的小組互改。即在作文批改中,形成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多向促動關系,使作文批改臻于學生主動、自能操作的范式。
首先必須做好“互動”準備,向學生講明這種分組批改的必然性、重要性和可能性,使學生有了思想準備,并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還要進行分組,每組十人左右,有正副組長各一人,分組時遵循自愿性原則、互補性原則和可變性原則。
接著是進行“互動”批改,可按互定標準、互改習作、互談體會、互推佳作的步驟進行。在定標準時老師要給予指導,頭一兩次要幫助制定并說明,往后就可逐步放手,讓學生自己交換意見直至明確批改要求。互動時可先小組內改,然后小組長復改,最后由老師總體把關。全部改完后,要進行小組內和小組外交流體會,并每個小組推出若干篇優秀習作,全班同學共同學習。
經過幾次的“互改”體驗,學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很快,學習效果顯著。
第三,批語式。一種是精批細改,對學習習作中的字、詞、句、語法、段落、開頭結尾等進行批改,但要保留學生習作的原色,絕不讓它改頭換面,只給文章錦上添花的效果。一種是只批不改,只對文章進行點評,提些意見,以供作者參考,學生拿回去后根據評語自己修改。
總之,寫作教學是我們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寫作教學,正如北京的一個老師所說:我們付出大量的勞動,學生的進展也許只是一小步,但為了這樣一小步,我們必須付出大量的勞動。
參考文獻
[1]梅州市教育局.走向新課程[M].廣東:梅州教育出版社,2003.
[2]黃建恒.閱讀教學中的“移情別戀”[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3(7).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