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予



摘要:建水紫陶是產于云南省建水縣的地方工藝名陶,與宜興紫砂陶、四川榮昌陶和坭興陶并稱中國四大名陶。是一種典型的手工藝陶器,與其他三大名陶相比較,建水紫陶以文為魂,以字畫水平和文化內涵深度來確定作品的價值。這一特征成就了其獨特的人文格調。筆者通過多年的制陶生涯略有見識,在下文中對建水紫陶藝術之美做自我之見解。
關鍵詞:建水紫陶;文化內涵;藝術表現
從事建水紫陶的這些年我始終認為:藝術的世界,不期而遇,自然而然,最是美好!任何偉大的藝術形式,都是不循規蹈矩的。任何標榜的完美,本身都帶著缺憾。不期而遇講究的是一種偶然性,一種自然性,其結果并非是為了手法的完美或畫面的完美,而是為了真,求事物的真,藝術的真,這也是我在建水紫陶這種藝術形式所追尋的東西。柴燒的陶藝作品與一般窯的差別在于灰燼和火焰直接竄入窯內,產生落灰經高溫融熔成自然的灰釉,其色澤溫暖,層次豐富,質地粗獷有力。若是橫焰式窯,燒成的作品有受火面與背火面的陰陽變化與火焰痕跡。它散發著一種質樸、渾厚、古拙的真實感,是我們這些紫陶藝人為它癡迷追求的原因。
建水紫陶是文化陶的稱謂,泛指刻填色泥,可磨光的陶。紫是高貴,神秘的意思,并不僅僅指赤紫色,燒成中還有黑色、白色等。建水紫陶有著五彩斑斕的色彩,但又有泥土的沉靜與穩重,有陶器的質地,卻又有著瓷器般的響聲,有琉璃般的質地潤澤,卻顯示出古樸斑駁的陶變機理,建水紫陶陶泥取自境內五彩山,含鐵量高,使成器硬度高,強度大,表面富有金屬質感,叩擊有金石之聲。經無釉磨光,精工細磨拋光,質地細膩,光亮如鏡。有“堅如鐵、明如水、潤如玉、聲如磬”之譽。建水陶的獨特魅力在于將書畫藝術與雕刻填泥工藝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建水陶講究精工細作,尤其注重裝飾,它以書畫鏤刻、彩泥鑲填為主要手段,集書畫、金石、鐫刻、鑲嵌、等裝飾藝術于一身,神形兼備,美倫美奐。清以來,建水的騷人墨客文人雅士以半干的陶坯為紙,盡情揮灑潑墨,移字畫于陶坯之上。陶坯落墨后,藝人們依樣將墨跡精心雕刻成模,再經填充彩泥、修坯、風干、入窯焙燒、分次打磨后,使建水紫陶呈現出斑駁陸離的肌理變化,產生出古拙斑斕的金石之氣。加上其獨創的“殘貼”和“淡艷”裝飾工藝,將古老的建水陶藝點化得出神入化,美妙絕倫,是中國陶藝裝飾的奇葩。它既保留了名家筆墨的氣韻,又兼顧陶坯在不同弧面和濕潤狀態的特性,彰顯了名家捉毫濡墨,懸肘運筆的厚實功底,也傳承了建水紫陶獨一無二的制陶工藝。
在明清粗陶生產工藝的基礎,歷代建水紫陶工藝大師,廣泛采用唐詩宋詞,名家書法,碑貼以及花鳥山水、樓閣亭榭等為裝飾紋樣,使建水紫隱做工精細,風格獨特,美觀實用,散發著濃厚的鄉土氣息和文化韻味而有“文人陶”之稱。據說,清光緒年間,陶工潘金懷偶然用采自七彩山的紅、黃、青、紫、白五種不同顏色的泥土,泡水攪漿過濾成紫紅色的陶泥,用以制成器皿,燒成后呈紫紅色,再用鵝卵石打磨,質地細潤,光亮如鏡,從而,開創了建水紫陶特有的無釉磨光生產新工藝。到了民國年間,張妤、王定一、向逢春等工藝大師,在繼承傳統紫外線陶工藝的同時,廣泛采用唐詩宋詞,名家書法,名碑名貼以及花鳥山水、樓閣亭榭等為裝飾紋樣,直接在未干的陶坯上描繪出圖案,然后將坯上的字畫分別以陰、陽兩種刻法交叉刊刻挖出,然后在刻模上以彩泥交替填充,多的五六塊,少則兩三貼,做工精細,風格獨特,美觀實用,散發著濃厚的鄉土氣息和文化韻味。讓人心隨神移,浮想聯翩。從而開創了刻填彩泥的“殘貼”和“淡艷”裝飾工藝,使建水紫陶以造型美觀,裝飾獨特典雅而聞名于世,成為了“陶中獨秀”。建水陶產品豐富多彩,精美絕倫,其產品主要有瓶、尊、盆、盤、碟、碗、壺、缸、汽鍋、煙斗、文房四寶、樂器、日常生活用品等一百多種,深受人們喜愛。
建水紫陶藝術表現講究筆墨美,色彩美,意境美,氣韻美。比之又多了材質之美,造形之美,還有工藝之美。同時她還是火的藝術。千度煅燒之后變化無窮,此火中取寶是也。但寶必竟稀少,此處之寶為人們樂道的窯變,但真正稱得上窯變的精品不多。中國美學認為,真正的美不在于形象,而在乎于形象之外的境界。形象為實為有,境界為虛似無。正是這似有似天中包含了幽玄無窮之意蘊。這境界,這意蘊沒有相當真誠的情感和相當的藝術修養是難以創造出來的。藝為心聲它反映的是作者的學識與修養。是真情的流露,這是裝不出來的,雅則雅,俗既俗,明眼人一看便知。
東莊論畫有云;‘學畫者先立品,立品之人,筆墨之外自有一種正大光明之慨。文征明也說;‘人品不高,用墨無法。郭若虛講得更深入,‘人品既高,氣韻不得不高,氣韻既高,生動不得不至,所謂神而又神,斯能精絕。古人是何等注重立品,強調做事先學做人,做人須先立品。正所謂‘藝品既人品。人品高藝品不得不高。若人無品藝也底俗。此乃至理。縱歡古今,大凡有成就的藝術家無不博學。品學列第一,人品高低取決于自生修養,而人品和修養決定藝術家對事物的看法和態度,直接影響他的審美理想、審美觀念、審美趣味,真做學問之人都真謙虛,這就是品。是人格魅力之所在。但現實社會中多數藝人傲氣十足,自以為是,追名逐利不知欺世自欺。能沉得住氣,奈得住寂寞的制陶人則寥寥。
建水紫陶以古樸斑斕的視角沖擊,純潔淡雅,自然純樸的感染力,給人以優美單純的寧靜,有“雅陶”之贊美。正是有歷代騷人墨客,文人雅士與工匠們的傾力合作,精心打造,才使建水陶成為集實用價值、審美價值于一體的高貴、典雅的藝術品而榮登大雅之堂。建水陶集實用性與觀賞性于一身,是難得的藝術佳品,制陶藝人,辛勤耕耘在陶器藝術的海洋里,不辭辛勞,努力探索,推陳出新,不斷為建水陶的發展,添磚加瓦,創造著新的輝煌業績,續寫著新的篇章。
參考文獻:
[1]孫和林.云南建水紫陶[J].裝飾,1997(03):37-38.
[2]孔明.建水紫陶的藝術特征[J].大舞臺,2013(12):2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