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
摘要:在高中階段學好政治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各國對本國公民素質的要求也相應提高,公民教育因此成為世界范圍內的熱門話題。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歷史進程中,關注學生的現代公民意識的培養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結合學校和本地的教育資源的實際情況,積極思考和探索培養學生公民意識的途徑和方法,符合高中政治的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
關鍵詞:高中政治;公民意識;培養策略
引言:
有效的教學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高中政治課堂教育能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還能讓學生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設置有效的問題情境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進行思考。因此在課堂中教師要精心創設問題情境,在一定的環境中促使學生能主動地去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從而進一步去解決問題。
一、在社會實踐和角色體驗活動中培養公民意識
公民意識的形成也不能僅停留在情感共鳴與價值認同階段,還需要讓學生通過實踐去領悟。在教學中,帶領學生參加社會實踐能夠使學生體驗公民身份,深入了解公民意識,由此逐漸內化為良好的品質,外化為良好的行為,達到知行統一。因此在培養學生公民意識的過程中,教師就應當為學生設計一些探究活動,充分地利用教學條件讓學生以公民的身份與角色參與到實踐活動中,由此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1]。例如:在講解“民主管理”時,教師就可引導學生通過參與班級管理以及班干部選舉等活動,以公民的身份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使學生明確自己的權利與義務,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以及權利意識等。而在學習“民主決策”時,教師則可以“規范學校收費”為主題,開展模擬聽證會,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體驗政治生活,從而感受民主決策的含義。這樣,便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以及責任感,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政治參與能力。
二、主體意識培養是激發學生興趣的核心動力
公民意識主要是體現在高中的政治課堂上。在現代化的社會教學中,公民的主體意識在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表現。在經濟領域表現為公民平等地參與市場競爭并充分享受自己合法勞動活動的成果,在政治領域表現為充分發揮提高公民的政治參與積極性和實效,充分行使公民的民主權利、管理國家社會的權利和享受政治的自由,在社會生活領域表現為提高公民對社會公共管理權和監督權。主體意識培養在《政治生活》中體現最為突出。從教材的文本設計上看,就是立足于公民主體意識的培養[2]。例如:在進行“民主決策,作出最佳選擇”,教材開頭以表現不同決策方式和觀點的漫畫A和漫畫B創設了一個教學情境,呈現民主生活中的兩種對立觀點,并且在此基礎上設立了三個問題開展探究活動。這樣的設計立足現代公民民主政治生活參與的能力和素質的培養。這種基于公民政治生活創設情境、設問以及把探究學習與價值引導結合起來,很好地體現了思想政治課是培養公民主體意識的這一點。教材接下來的“價格聽證會”的設計,是通過真實再現價格聽證會的過程,給學生展示了公民民主參與決策的基本程序。這既增強學生學習趣味性,也增加了學生對參與民主決策的興趣,最終培養了學生參與民主決策的能力。
三、挖掘教材中的鮮活素材
高中政治課堂是進行公民意識教育的主陣地,而政治教育更是培養學生公民意識的重要工具。高中政治教師必須用好這一重要教學資源,在對學生進行公民意識教育之前,要對新課標的教育要求進行認真研讀,深入地挖掘教材中的有效資源,在政治教學中不斷滲透公民意識教育,實現二者的相互整合,靈活巧妙地運用政治教育和公民意識教育相對接的教材內容,深入地挖掘鮮活的公民意識教育素材,有目標有步驟地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師在對教材進行深入挖掘和理解的過程中,要符合學生的認知和學習規律,不能一味地傳授和灌輸,要引起學生的共鳴,號召學生與教師緊密合作[3]。例如:教師在講解如何對待金錢一課時,首先要對這一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挖掘,找到其中與公民意識教育相結合的內容,針對高中生金錢觀錯位的問題,糾正學生對于金錢錯誤的認識,為學生舉出大量的現實例子,將教材理論和實際使用活緊密結合,充分得到學生的認可,使學生意識到:要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明確金錢并不是萬能的,在對待金錢時要站在客觀角度,要主動承擔起自身的社會責任,有效提升公民意識。
四、探索多樣化的實踐活動
在政治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教師除了要對學生進行單純的理論知識教育外,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環節提升高中的政治教育工作,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和認可,讓學生從真正意義上認識到提升自身公民意識的重要性。學生在體驗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能夠對自身的公民身份有著更為準確的體驗和理解,也能夠意識到公民意識的重要性,進而逐步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強化自身的公民品質,承擔公民責任,做一個知行統一的合格公民。因此,教師在政治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公民意識培養教育中,要科學有效的設計實踐活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體驗環境,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感受自己的公民身份,適應自己的公民角色,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公民意識。例如:教師在講解民主管理這一課時,可以組織一場模擬的民主選舉活動,讓每一位學生用公民身份參與到選舉活動中,使學生明確公民要承擔的義務,和享受的權利,從而幫助學生樹立主體意識,進而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公民意識。
結束語:
在新時期的高中政治教育中,教師必須將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作為重點教學內容,讓學生充分理解高中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同時加大公民教育的宣傳和教育力度,開展一些以維護公民意識為主題的教育活動,走進校園走進生活。充分發揮出高校教育的重要性,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的合格的接班人,促進高校學生的健康成長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秦樹理.淺談高中政治課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J].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15(01):135-136.
[2]龔建萍.淺析高中政治課教學中公民意識培養的現狀及其對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04):89-91.
[3]侍小峰.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加強公民意識教育的策略[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13):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