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狀表明,隨著經濟的發展,中職生的就業現狀不容樂觀,雖然就業率維持持續上漲,但難以達到長期發展。中職生正處于學校與社會的過渡期,因此對其進行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顯得尤為重要。職業生涯規劃可以讓他們了解自己、主動學習、反思自我、了解社會、樹立目標。本文針對該種問題,就如何安排實踐和就業,如何對中職生進行職業生涯教育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措施。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中職生;教育模式
一、 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讓我們了解自己的特長,了解社會的發展變化,才能主動去選擇好我們要走的路,學生越早接觸職業生涯規劃,就能更早地確立自己的目標,中職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能夠對自己未來學習、工作和生活,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進而把自己的人生發展與社會的發展結合起來。
我國對中職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研究較少,更多地在必要性和重要性上,而具體的做法比較少。我國的中等職業學校在近些年來廣泛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中職生樹立理想、明確職業目標、規劃學習生活、健康成長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在教育活動中,仍然存在較多的不足與缺陷,急需改進和完善。
二、 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
(一) 中職生專業選擇及職業生涯規劃盲目
調查表明,中職生大多是中考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有些是因為自身學習困難、家庭困難、自控力差,有些則是聽從父母、親友的意見,他們選擇專業大多是認識不清的、是被動的,就可能導致他們學習興趣不大,有些就業目標定得過高。他們對職業生涯的規劃也缺少正確的認識,不了解職業生涯規劃對人生發展的意義。
(二) 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在教學中只注重課本知識,不能因材施教,也缺少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老師本身對職業生涯規劃概念也很模糊,沒有教學方法,學生的想法很主觀,脫離現實,也很隨便。應試教育體制讓中職生無法更多地接觸社會,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更多的也是停留在知識層面,而不是規劃層面,沒有對就業形勢的把握。中職教育形勢需要改革,才能引導課程的發展。
(三)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存在的問題
課程結構安排不合理,中職學校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是歸納在德育課程里面,一般在一年級開授,每周2課時,接下來的兩年期間并不再接觸到職業生涯規劃,最后在畢業時進行突擊的崗前培訓,這樣的課程結構不能有效地與課程內容相結合,也不能和專業緊密聯系。學生習得的職業生涯規劃知識是暫時的,沒有連貫性,學習的效果不理想。
三、 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具體措施
(一) 教育學生層面
基于上述問題,要多進行模擬課和實踐課,多舉行辯論賽,明確獎懲。職業生涯規劃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不僅要設置科目,還要在日常教學中滲透,老師可以在班級管理中滲透,讓學生多交流互動,也可以與企業開展聯合活動,讓學生適應職場,密切關注學生思想動向,幫他們分析就業環境,幫他們制定出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多培養面試等與社會連接更為緊密的技能。也可以在校園集體活動中滲透這種思想,多搞技能競賽,讓他們接觸到優秀的人才,學習他們身上的優點。還可以請優秀畢業生過來講授經驗,發揮榜樣的力量,榜樣最好有相似性和可模仿性,鼓勵學生參與討論,調動其積極性,并把網站、板報、刊物充分利用起來。職業生涯規劃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第一年時為學生灌輸職業生涯規劃觀念,第二年的時候讓學生深刻認識職業生涯規劃,第三年的時候安排實習,理論聯系實際。
(二) 老師素質教育層面
我們老師要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素養,深刻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中職生職業發展的重要性。要把自己的經驗,充分融入教學中,幫學生樹立起能與社會接軌的目標。學校方面要進行課程改革,結合學生專業的特點制定出每個年級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教學目標。教師隊伍也要多引進專業人才,而不是只會理論知識的,要達到這一效果,可把實踐操作加入對老師的考評中,職稱評定也不僅僅依靠論文,而是教師的實踐活動,這樣才能把老師從一個知識傳授者,轉變為一個具有豐富實踐能力的技能人。
總之,職業生涯規劃幫助中職生擁有更精彩的人生。通過多渠道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可以指導和幫助學生合理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明確自己的職業奮斗目標,增強其學習的有效性,贏得擇業、就業和職業發展的主動權。中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中等職業教育目標的要求,不斷提高自己的實踐操作技能,增強職業教育的意識和能力,從單純的課堂教學中擺脫出來,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個具有豐富實踐業務能力的職業人,而不是一個單純的“知識傳授者”。
參考文獻:
[1]黃文偉.淺議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J].商情,2017(27).
[2]富景生.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學結合校外職場教育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5).
[3]曾萬連.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及教育探討[J].科教文匯,2018(12).
作者簡介:
曹伊凡,福建省漳州市,漳州第一職業中專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