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面向學生的科學教學問題,學生有充足的科研探索的時機,學生可以把課堂當做進行科學性探究的主要區域,讓學生在小學課堂中養成科學的精神。學生的探究問題能力需要進行培養,因此,通過對各種情景的創建、提倡學習中進行合作,培養學生在網絡甚至各種媒體中進行探究的能力,將探究精神發揮到實踐中去。
關鍵詞:沖學科學;探究性;實踐
義務教育的小學階段,有一門很基礎的科目,同時是學生進行啟蒙教育時的一門很重要的科目,名稱為小學科學,這門課有很強的目的性,主要是讓學生在進行探究的時候,提升學生觀察問題,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科學的趣味性,因此是對小學生進行科學教育的重中之重,同時也是對小學進行科學教育時的一門重點課題。
一、 創建激發學生好奇心的趣味情境
創建一些生活中的情景,并對生活中的一些場景進行模擬,也可以用生活中的一些物體或者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物體,這樣學生就會對這些東西比較了解,讓學生感到非常的熟悉,就會自然的接受,從而達到引起學生注意的目的,比如,在講授小學三年級的課程時,利用圖片的方式,或者是利用投影儀,展示“校園的樹木”“我看到了什么”“大樹和小樹”的內容,這樣就會獲得感官上的體驗,不僅在教室里,也可以走出去,對校園里的事物進行比對,參觀,欣賞,從而獲取知識。
比如,在學習四年級課程“怎樣加快溶解”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糖果進行試驗,如果想盡快喝到糖水,問學生該怎么辦,在這種情況下,學生都會積極地思考,想方設法幫助老師,學生積極性得到提高。
二、 在實驗的過程中建立情景
試驗作為小學課程的主要組成部分,在試驗的過程中科學試驗就會變的形象,并且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比如,在學習五年級的課程“空氣的熱脹冷縮”過程中,首先對一個塑料瓶進行加熱,當松開手之后,在冷卻過程中,塑料瓶形狀會變得扭曲。然后,教師繼續對熱脹冷縮的問題進行提問:“氣體是否會熱脹冷縮?”或者是進行對比試驗,把一個沒有變形的乒乓球和一個變形的乒乓球放到熱水中觀察是否會變回原來的樣子,從而引出“空氣是否也會熱脹冷縮?”的問題,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會積極地參與到老師的實驗中,對課程也更加感興趣,跟隨著教師的節奏進行探索。
三、 讓學生的思維在一步步解惑和不斷遞進中得到鍛煉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可以進行設疑,這種方式很直接,同時也很常用。事實上,設置疑問可以從根本上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而且學生也有動力去探索未知的領域。在課堂上教師提出問題,學生進行探究,作為學生進行探究活動的開頭,決定了探究的好壞,教師利用不同的方式設置疑問,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進而讓學生進行深入思考,“這種結果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東西會影響結果?實質性的東西是什么?有沒有其他的場景和利用?”通過不斷深入的方式,學生就會深入思考,重復試驗,細心研究,不斷改進,精煉總結,不斷地去發現事物內在的東西,從而完美地解決問題。
比如,在學到“空氣會熱脹冷縮”時,實驗中塑料瓶受熱形變,老師可以以此發問,“形變的原因是什么?”學生就會聯想到:空氣所具有的熱脹冷縮的性質。然后,教師可以深入問題“該怎么確認我們的想法是對的呢?”緊接著,學生可以分組進行試驗驗證,在實驗中理解事物本質內容,再接著,教師進行更深入的發問“空氣能夠熱脹冷縮的原因是什么呢?”問題都解決完之后,教師可以繼續問“在我們生活中,哪些現象可以用熱脹冷縮進行解釋?”通過不斷深入的提問,學生對空氣的熱脹冷縮的本質具有深刻的領悟,同時,切身體會到生活無處不學問。
比如,在講授“神奇的磁鐵”這節課的時候,對于以前學習的內容“離不開的電”,教師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的本質,“電是從哪里來的?”電可以產生磁的話,能否用磁去產生電呢?怎么才能產生電呢?
四、 在時空無限制,不斷深入情況下延續探究。
在生活中充滿科學現象,因此,科學的探究不局限在課堂上,而應該拓展到課后,甚至是課外。充分利用書本之外豐富的各種資源,進行不能在課上進行的科學探索。例如,將課堂上所學的內容拓展為在生活和家庭中的探究實驗。這種延續性的探究活動,不僅克服了課堂教學中實驗教材的困難,而且教學中的時間甚至地點上的問題也被解決,傳統意義上知識只在課本上,而探索能使生活中的問題也被解決,讓學生不僅能夠在“做”的過程中學習,而且在“玩”的過程中也能學習,提高了生活學習能力。在三年級科教版教學中,有關“水珠從哪兒來”“蠶的生長變化”“蚯蚓”“植物發生了什么變化”的課堂內容時,對這些內容進行拓展研究,不僅拓寬了知識,而且使學生的探索研究能力得到提升。
五、 結語
學生在小學階段養成的學習習慣,對以后的科學素養形成至關重要,學生科學素養的積累需要很長的時間。作為老師,在進行科學教育時,要把學生的科學素養的提升作為重點。同時,教師在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培養的時候要根據不同的教學情境,合理的設置疑問,讓學生形成以“做”為主的學習模式,并進行課后的探究活動,通過多方面入手,建立完善的教學模式,加快小學科學教育的進步。
參考文獻:
[1]盧姍姍.從“科學探究”到“科學實踐”:科學教育的觀念轉變[J].教育科學研究,2015(1):65-70.
[2]陳容斌.小學科學課生活化導入方法初探[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2(4):31-32.
[3]孫偉.游戲在科學課堂中的運用[J].教育文匯,2014(8):47-48.
[4]劉緒海,高成國.小學科學教學中探究能力的培養[J].山西教育(教學),2011(5):24-25.
作者簡介:魏歡,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海濱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