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際上,初中歷史教學不僅是對歷代史實的弘揚,其中也包含著大量的公民綜合教育課程,其中所涉及的很多人文地理、社會科學等知識都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對于提高學生們的社會責任感具有重要作用。但就目前來看,大多數的歷史課堂中,都未將其與社會教學相融合,使得歷史以及社會教學效果無法提升。為此,本文筆者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就初中歷史教學中人文素養培養的重要性以及具體的培養措施進行分析,希望能給同行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歷史;社會教學
一、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一) 是歷史教學的重要目標
歷史作為一門人文學科,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作為初中歷史教師,應善于發現歷史課程中對提高學生人文情懷有用的素材,并結合實際,讓學生對其中所蘊含的哲理有一個更為深刻的理解,讓學生們在認識到歷史重要性的同時,逐漸提高他們的核心素養。比如說在學習盧溝橋事變內容的過程中,我們便可以了解日軍侵華的囂張跋扈、蠻橫無理,但在了解這些史實的同時我們也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我們抗戰英雄臨危不懼、堅持抗戰的愛國情懷。
(二) 是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
新課改推行多年以來,素質教育已經成為當今各階段教育的一項主要內容,而對學生核心素養、人文精神的培養就是衡量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指標。歷史教學不僅能夠讓學生的視野變得更加開闊,還能夠讓學生在歷史文化的熏陶中學習到更多的人類發展的經驗,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且,歷史課堂中所涉及的唯物主義不但能夠幫助學生解決現實中遇到的問題,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問題處理能力。比如說在學習鴉片戰爭的過程中,就要讓學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三) 是學生未來的發展需要
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青春期,較為叛逆,并且這個階段也是他們形成個性的重要時期,稍有不當便很容易走上“歪路”。那么在歷史的學習過程中,我們便可以利用優秀的歷史人物以及故事來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讓他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價值觀念。
二、 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措施
(一) 以教材為本,挖掘人文視點
實際上,在我們的“歷史與社會”的教材當中蘊含著大量的對提高學生核心素養有用內容,包括文學、藝術、科技、哲學等多方面的發展史,包含著豐富的人文內容。因此,作為初中歷史教師,應善于挖掘教材中的人文觀點,并將其與當地的教學資源相融合,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的修養。并且要充分挖掘歷史課本當中所蘊含的和諧、仁愛、自謙等我國經典的傳統美德,讓學生充分感悟歷史課程當中所蘊含的人文視點。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組織學生去參觀一些文明古跡或者是紀念館,讓學生通過實地感受來體會身邊事物所蘊含的人文觀點,從而提高他們的核心素養,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目的。
(二) 尊重學生,創設良好的人文環境
新課改推行多年以來,學生成了課堂當中的主體,并且課堂當中老師與學生的互動也更加頻繁,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敞開心扉,與老師進行溝通交流。那么作為初中歷史教師,必須要懂得如何才能夠與學生更好地溝通,應對學生的特點有一定的了解,學會分享。教學過程中,老師應對學生充分尊重,面對學生的疑問應充分理解,對于學生的個性發展要及時了解和關心,充分表現出現代教育的人文利益。并且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無論面對什么情況,都要以和藹的狀態、積極的心態來面對學生,讓學生處于一個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當中,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自由發揮、自由創造的空間。
(三) 將人文精神的培養滲入課堂教學目標
歷史教學需要豐富的情感渲染,若只是單調的照本宣科則使得歷史課堂變得空洞、乏味;如果師生無法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學生對知識點一味地死記硬背,歷史課堂則索然無味。歷史作為一門社會科學,是富有生命的學科,若將其變為對歷史故事的枯燥講解,不僅無法讓學生感悟其中所蘊含的核心素養,甚至還有可能會逐漸讓學生對歷史產生厭煩情緒。要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情感教學,首先老師在課堂講解時應有豐富的情感,要利用生動的語言和音調來對文章進行講解;其次是要借助一定的教學工具,或者對歷史情節進行模仿,讓學生親身地去感受,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所謂:“情寓于史,情隨事遷。”若歷史中缺乏情感,那歷史事件也很難繼續下去,所以,在進行歷史講授的過程中,老師應注意好其情感的表達。比如學習“人類邁入電氣時代”一節內容,課前老師可以將從古至今所用到的照明工具發展的樣本準備好,讓學生感受到技術革命對人類發展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四) 注重培養學生互助合作的能力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教學活動是他們最喜歡的學習模式之一,不僅能夠讓課堂氛圍變得更加活躍,還能夠讓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讓學生的個體差異表現得更加明顯。在進行互助合作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對活動的小組人數、分組、分工等內容進行科學地安排。比如說學習“尋找身邊的歷史”這一課題時,老師可以規定每組去尋找各自感興趣的歷史遺跡,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方法進行相關資料的收集,之后做成PPT,派出代表來進行演說。在這樣的小組活動中,不僅能夠讓每位學生的特長有所發揮,有的來照相、有的來制作PPT、有的來演講,讓他們擁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還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歷史知識有一個更加深刻的印象。
三、 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階段的歷史與社會教學是一門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的學科,單調的引導是遠遠不夠的,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老師應轉變教學理念,將學生人文素質的教育重視起來,利用更多的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空間。
參考文獻:
[1]費光道.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N].江蘇教育報,2012.
[2]王靖其.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加強人文素養的研究[J].《新課程·中旬》,2017(8):227.
[3]叢吉蘭.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幾點嘗試[N].天津教育報,2013.
作者簡介:周曉娟,浙江省溫州市,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第二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