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有利于弘揚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促進高中語文教學改革和發展。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當緊密結合教學特質,積極滲透傳統文化教育,弘揚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和文化修養,增強青少年一代的文化自信。
關鍵詞:高中語文;傳統文化;滲透對策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如民族文化、歷史文化、社會文化等。我國是擁有五千年燦爛中華文化的大國,各種燦爛歷史文化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對后世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這就要求現代教育工作者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應當立足我國五千年的燦爛歷史文明,在課堂教學中積極的滲透傳統文化教育,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高中語文是滲透傳統文化的重要課程,是提升學生文化修養,提升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重要基地。而在當前的高中語文教學中,由于高考壓力、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使得傳統文化的滲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處于缺失的狀態。針對這樣的教學現狀,筆者結合傳統文化與高中語文教學的整合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一、 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的意義
當前,在我國青少年一代,傳統文化意識薄弱是比較普遍的現象。以“過節”為例,在我國,西方節日如圣誕節、萬圣節等就顯得格外熱鬧,甚至出現了“萬人狂歡”的場面,而一些傳統節日如中秋節、端午節等則顯得格外冷清。這樣的現象不得不讓人深入反思。為何中國人把西方節日過得如此熱鬧,而自己的民族節日則鮮有人問津?可以說:是國民文化自信度不夠。我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針對這樣的現象也提出了意見:要增強國民的文化自信。由此可見,在現代教育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具有如下積極的意義:
(一) 有利于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綜合前面分析我們可見:我國有五千年的燦爛歷史文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語文作文是一門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學科,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基地。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可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是祖國的青少年一代傳承歷史文明的有效途徑。同時,這種傳統文化的滲透,有利于增強青少年一代的文化自信,改變過去崇洋媚外的社會現狀,使文明的祖國更加強大和繁榮昌盛。
(二) 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教師在高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應當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人文教育功能,讓學生在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下,實現自身人文修養和綜合素質的提升,為人類的進步奠定基礎。由此可見,現代教育對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讓學生能夠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問題,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增強現代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發展。
(三) 有利于促進高中語文教學的改革和發展
當前,高中語文教學應試化的現象普遍存在。由于高考壓力的影響,使得廣大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往往將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教學的第一任務。在這樣的任務驅動之下,講題型、劃重點,題海戰術成為教師教學的主要模式。學生在學習一些經典古文、古詩詞名篇時,尚未有時間慢慢品味,卻已經被教師一帶而過。同時,過度依賴教學輔助工具的教學模式,也影響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降低了學生學習的能力。
二、 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的有效性對策
針對當前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的現狀以及意義,筆者認為: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作為現代化的高中語文教師,應當結合語文學科“人文”教育的功能,積極地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為促進學生文化修養的提升奠定基礎。
(一) 深入挖掘語文教材傳統文化內容,積極滲透傳統文化教育
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經過精心組織、編排和挑選的。不僅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也兼顧了文學作品的質與美。可以說:高中語文教材中很多文學作品都是經典作品。這就要求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立足語文教材,深入挖掘其中所蘊含的文化教育內容,如傳統價值觀念、修身養性、文化傳統等等,都是對學生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優良素材。例如,《史記》名篇《鴻門宴》、韓愈的《師說》等,教師不僅可以從歷史文化背景的角度、還可以從文學作品的角度引導學生深入解讀,增強學生的審美體驗和感悟,加強學生對相關文學作品背景的認知,從藝術、歷史的角度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 開展傳統文化節日活動,增強學生民族文化自信
針對當前我國西方節日過于濃重而中華傳統節日冷清的現狀,筆者認為:學校教育應當渲染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淡化西方節日。這樣的做法,并不是說要自我封閉,而是要改變國人這種過度崇洋媚外的現象,增強青少年學生民族文化自信,弘揚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精神。例如,在元宵節到來之際,學校可以通過音樂、活動的渲染,讓學生感受到新年的喜慶;在端午節,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端午節的由來,并可以帶領學生參加一些地方上的端午節活動如劃龍舟、吃粽子等等,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深刻感覺到傳統節日的魅力,增強現代學生的文化自信,實現好的文化教育效果。
(三) 引導和鼓勵學生閱讀經典文學作品,提升學生文化品位
俗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閱讀是拓展知識視野,提升學生語文修養的有效途徑。而閱讀經典文學作品,不僅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還可以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指導學生閱讀一些古典名著,如四大名著之《紅樓夢》《三國演義》等,以及魯迅先生的作品、老舍先生的作品等等,讓學生深入了解傳統文明以及名人軼事,實現語文教育與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機整合。
綜上所述,在現代教育背景下,傳統文化的缺失,使得中華民族嚴重缺乏民族文化自信。作為現代的高中語文教師,應當深刻領會傳統文化滲透對于現代教育而言的重要意義,并結合語文教材,在語文教育的過程中、在閱讀的過程中積極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楊元元.淺析高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的契合[J].讀天下,2016(24):48.
[2]王偉.高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的契合[J].讀與寫,2015(4):106.
作者簡介:梁霞,貴州省遵義市,遵義市第二十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