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目前的情況來講,高中數學對于大部分的高中生來講是一門十足乏味且枯燥并且死氣沉沉的課程,高中生們似乎也漸漸地忽視了學習高中數學這其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漸地產生了厭學的心理甚至產生了害怕數學這門課目的心理陰影。而同樣的對于高中數學教師們的數學教學來講也面臨著一個巨大的難題,教師出現的問題一般是將教學的模式僵硬化,或者是將高中數學的教學過于偏離教學的核心主題,將教育模式過于理想化。然而卻在高中數學的教學中忽視了真正應該重視的是以學生為核心的“導研式”教學。隨新課程教學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高中數學教學也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此文在比較詳細的介紹高中數學“導研式”教學的基本概念特征上,對“導研式”教學的具體應用來展開研究,旨在為教學工作提供些許的借鑒以及參考,達到促進相關工作的更好開展的目的。
關鍵詞:高中數學;導研式教學;研究
一、 引言
伴隨著新課程教學大綱的改革工作不斷地開展,高中數學的教學也開始更加地注重對高中生的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的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自從新課程教學大綱的改革以來,伴隨著新課程大綱的改革工作在我國全國各地的逐步開展起來,以學生的為核心的教育方式越發地受到了教育工作者以及教育機構的重視,對于人才的培養更加全面和具體,高中數學教學課程也開始積極強調“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核心思想。所以教學目標也要相應的發生一些變化,比如培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能力。要注重學生的自主的學習創新能力,將學生與學習完美地結合起來,加強學生與教師的互動和合作,在交流中發現學生的欠缺,用創新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
二、 高中數學“導研式”教學核心思想的四大性質
高中數學“導研式教學”指的是在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探究知識框架以及科學的認知策略,學生借助這些探究知識框架以及科學的認知策略來展開對課程重要知識點的探究過程。同時通過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拓展思維和反思各種充滿生命力的重要知識點,從而分析出有效地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在高中數學“導研式”教學核心思想中有四大性質,即問題性、自主性、導向性、探究性。
(一) 問題性
高中數學“導研式”的教學首先強調的是問題性。問題是一個課堂離不開的重要部分,對于一個學生來說,問題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更好的思考,也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可以說一個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所設問題的質量和問題的導向作用。
(二) 自主性
學生學習有了教師的引導,但是關鍵是學生要自己主動去學習,“導研式”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發現自己學習的問題,并且在問題中找到解決的辦法,在辦法中得到學習方法的總結。最終就會得到更好的發展。
(三) 導向性
教師在教學中的導向性,作為高中數學教師不僅僅要做到對學生的指導鼓勵工作,更需要積極地為學生搭建起學習的平臺,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動力。
(四) 探究性
高中數學“導研式”教學模式的對于學生的學習發展是很重要的,可以幫助學生學習更多的知識,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和解決問題時的思維能力,從而達到促進高中學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三、 高中數學“導研式”教學在的實際教學中的應用——“三個理解”和“六問”以等差數列為例
在高中數學“導研式”教學中的“三個理解”,在理解中要主動去理解不同層次的學生、數學的基本知識以及教學的基本步驟,這種理解對于高中教學是很重要的。從“三個理解”之間的聯系來看,理解數學是關鍵所在;理解學生是核心所在;理解數學是重點所在。此外需要借助“六問”來對高中教學進行扶正和方向性的指導。只有在正確的道路上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六問”指的是:對于一定的知識背景進行了解,對知識的發展過程進行了解,對知識學習的方式進行了解,對知識的基本構造和關系進行理解,對知識的根本進行理解。只有在這樣的道路上,才能有明確的目標去學習知識和教授知識。知識的成長過程與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在學習等差數列這一章節的內容時,通過理解學生和理解數學以及理解教學來理解這一章節中的內容,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待學習,通過例如從1加到100的和是多少,可以通過知識組成的結構以及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引導出等差數列的求和公式。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學生學習等差數列的基礎目標,再基于對于教學的理解,整合等差數列方面的知識、學生學習的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高中教師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指導,圍繞核心的知識點來開展教學。
四、 對高中數學“導研式”教學未來開展的思考——創設教學情境
高中數學“導研式”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模式,對于學校教師教學方法的提升和教學效果的改進都是不言而喻的。所以一個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定要主動引進這種教學方式,主動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和思考的能力。同時這種教學模式對于未來教學模式的改進也是至關重要的。要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教師主動承擔自己的責任,合理設置一些教學情境,主動去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由知識的灌輸者變成知識的引導者。主動搭建知識框架,在系統的和規劃之中幫助學生規劃學習路徑。例如,在高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要把函數和方程以及不等式作為一個系統的知識學習過程,不能孤立的對其進行講解,而是注意其中的內在聯系,講課時適度加入銜接的知識點,幾何向量和代數以及三角恒等變形的關系,也可以考慮這樣的教學方法。只有在教學過程中系統的分析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差距,主動站在學生的地位上進行思考,主動找到更好的教學方法,才能幫助學生學習更多的知識,才能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才。
五、 結語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高中數學“導研式”教學已經是勢在必行的一場教學改革形式。在這改革中不僅需要校方強大的宣傳能力和積極配合的態度,更需要我們的高中數學教師和高中學生了解其中的利害關系。當然,高中數學“導研式”教學還有很多需要去完善改革的地方,這其中需要我們廣大的教師學生團體用親身經歷不斷地去完善。
參考文獻:
[1]于柏柱.導研式教學法在高中數學課堂的應用[J].語數外學習,2013(11):26.
[2]李昌官.高中數學“導研式教學”研究與實踐[J].課程·教材·教法,2013(2):26.
作者簡介:賴茂生,福建省龍巖市,福建省長汀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