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階段的學習任務比較重,學生的壓力大,如何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培養學生的健身習慣就成了高中體育教師關心的問題。高中階段也是學生的一個轉折點,是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樹立良好觀念的關鍵時期,因此,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鍛煉意識,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健身習慣,不僅能讓學生有一個強健的體魄,也能放松學生的心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中體育;健身習慣;教學策略
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對教育的期望也隨之提高,這就對高中體育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中體育教師也要結合新課改的理念,以人為本,以提升學生的素養為教學目標,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健身習慣,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實現體育教學的有效性。體育教學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由于高中學科負擔重,學生的心理壓力大,精神常常處于緊張狀態,高中體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訓練,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鍛煉積極性,從而幫助學生養成終身健身的意識,為學生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 注重理論教育,培養學生的鍛煉意識
高中階段的學生都比較注重文化課程的學習,體育鍛煉的意識不強,沒有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這就更加地凸顯出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義。因此,高中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鍛煉意識,首先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理論教育,讓學生全面地了解體育鍛煉的重要性,樹立長期鍛煉的思想,幫助學生正確地理解健身對于學習的促進作用。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鍛煉,掌握正確的鍛煉技巧,既能放松學生的心理壓力,也能增強學生的體魄,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最后,教師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喜歡體育,熱愛鍛煉,從內心意識到體育鍛煉對于今后發展的積極作用,進而科學有序地進行鍛煉。需要注意的是,健身運動不能蠻干,漫無目的地進行,而是應該結合自己的需要,制定相應的鍛煉計劃,逐步地進行實現,不斷地提升自身的鍛煉技能,掌握合理的健身方法,從而發揮出體育鍛煉應有的作用。
二、 轉換角色,改變傳統教學模式
新課改的背景下,以往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阻礙了學生的發展,因此高中體育教師要在教學中和學生進行角色互換,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做好教學的組織和引導工作,建立平等、互動、自主的新型教學模式,鼓勵學生進行大膽地嘗試,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和自主性,從而激發學生的潛力,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比如,在進行跑步練習的時候,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相應的鍛煉計劃,并和教師、學生一起進行交流和探討,互相監督和督促,進行長期的堅持,從而不斷地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也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不對學生進行統一的訓練要求,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體質和興趣進行,這樣既能發揮出學生的特長,也能不斷地提升學生的整體體育素質,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三、 營造氛圍,促使學生自主鍛煉
引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培養學生的健身習慣,教師要不被體育教學內容所束縛,而是引導學生在體育學習的過程中,生活中以及以后的工作和學習中,形成良好的健身習慣,長期的堅持,從而形成自主鍛煉的體育意識。學生形成自主健身的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就需要教師進行正確的引導,鼓勵學生進行長期的堅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進行分組訓練,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鍛煉氛圍,讓學生自發地進行健身運動,而不是依靠教師的督促和監督。學生一旦形成自主健身的習慣,就會促使學生不斷地進行體育知識學習,不斷地提升學生的鍛煉技巧,從而達到良好的鍛煉效果。對于體育觀念比較淡薄的學生,教師要進行針對性的引導,幫助學生樹立起體育鍛煉的信心,認識到體育在健體強身中的作用,從而逐步地形成自主鍛煉的習慣,這將讓學生受益終身。
四、 組織體育活動,引導學生進行實踐
高中生體力充沛、對體育競技活動充滿了渴望,因此,高中體育教師要定期地組織學生進行體育競技活動,通過游戲和比賽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從而提升學生的體育鍛煉效果。高中體育教師可以選一些比較有競技性、趣味性、協作性的體育項目,組織學生進行團體競賽活動,這樣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參與興趣,促進學生體育素質的發展,也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團隊合作能力,提升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體育的魅力可以在競賽項目中充分地體現出來,組織學生進行體育活動是提升學生團結向上,領悟體育精神的有效手段,諸如在籃球、足球、排球等比賽中,不論是參賽隊員還是觀看的學生、啦啦隊,都興致高昂,全身心地將注意力集中到比賽中,體會成功的喜悅,品嘗失敗的滋味,從而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五、 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興趣
相對于文化課程來說,高中體育課程主要是強調學生的運動和鍛煉,注重學生的身體柔韌度、協調性以及平衡性,體育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增強學生體質,幫助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好習慣。因此,高中體育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因材施教,提升學生的參與興趣,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比如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可以進行的體育項目有很多,諸如:跑步、籃球、跳遠、引體向上、俯臥撐、跳繩、羽毛球、乒乓球等,教師可以充分地利用體育教學時間,引導學生在多樣化的項目中進行體育鍛煉的感悟和體驗,給學生帶來愉悅的感覺,從而提升學生的鍛煉興趣。此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競技、比賽等,這樣既能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也能激發學生的熱情,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這樣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就高漲起來,進行積極的健身運動。
總之,高中體育教學要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終身健身的意識,幫助學生養成長久鍛煉的習慣,從而促進學生更長遠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琪威.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鍛煉習慣[J].黑河教育,2016(7).
[2]崔建立.讓體育課堂“活起來”[J].新課程(中學),2017(7).
作者簡介:李嘉玲,江蘇省常州市,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洛陽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