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高中地理教材是為了全面提高學生能力和素質,為實現教育現代化邁出了改革的步伐。新的教材,新的理念當然也要用新的方法。如果我們一味采用舊的教學方法,只能讓學生老師都頭痛。所以本文旨在討論在新課標下的高中地理教學方法。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地理;教學方法
一、 增強教學趣味性,讓學生樂學
高考只看分數,迫使地理教育不得不走捷徑,地理課失去了應有的趣味性,學生喪失了理解能力和想象力,更可怕的是學生也因此變得越來越功利,覺得地理課就是應該枯燥的。教學進度的催趕,來自學校和家長的雙重壓力,大多數地理課本甚至直接略過欣賞部分,上來就是答題套路模式,像問答一樣做幾道題就略過去了。學完后,問學生這節課文學到了什么,他們可能連基本的地理常識都不知道。放眼望去,學生的眼神越來越呆滯,本是一身靈氣的孩子,總結答題套路老練得像個成人,標準的答題規范……
地理考試和課堂不匹配,使得學生都清楚什么要考是重點,什么不考不重要,他們只需背答題套路就行。這樣就導致地理教育越來越沒有趣味,地理課越來越難教。所以,我認為要實現地理課堂形式趣味性。在課堂開始要有精彩的導言,在課堂下要引導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及教材的特點,營造一種積極的課堂氛圍。還有實現地理課堂知識的趣味性,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對課文之中所體現的趣味性進行細心體會。將課文的場景描繪出來,讓學生有立體感。這樣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審美感、道德感和理智感。
在開始上課之前,可以先讓學生觀看一段地理的紀錄片或資料片,讓學生有直觀的映像,這樣在接下來的課堂中,他們才能更好地理解自然現象。比如,在講自然災害時,由于我們平時很少接觸到,所以學生很少有機會了解,光靠老師講解,學生很難去想象。但提前給他們放了視頻,再給他們講解知識點,這樣學生就更容易理解掌握了。在課堂中,必然會記一些知識點。有些地名,山名,河流的名字不好記,學生記著難也記得煩。那么我們在教學時,就可以編一些順口溜或通過諧音記憶法,來讓學生掌握比較難記的知識點。比如,在教世界有幾大洲,大洲面積的排序時,可以讓學生這么記:亞非背(北美)南美,南極毆(歐)大洋。這樣既記住了七大洲,也記住了大洲面積的排序。
二、 增強教學科學性,讓學生好學
前面我們談到了教學的趣味性,就是要吸引學生來學習地理。既然吸引了學生來,我們就要留住學生。怎么留,這就要靠教師的個人能力。在教學前,教師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備好教案。在正式上課時,才能侃侃而談,全程掌控課堂,不讓學生因無聊被其他事情分散注意力。教師在講解時,不僅要有感情,還要有邏輯性。這點非常重要。如果教師在教學時,沒有邏輯性。那么學生往往是一頭霧水,不知所言。這樣是不利于教學工作的完成和學生的培養。教師要把前后知識點充分地聯系起來,不要局限于一節一章的拘束。因為地理知識,很多是連貫性的,在談到人口,不僅可以和農業結合講,也可以和工業結合講。不僅涉及自然地理,也涉及人文地理。所以將知識點,由點到面地傳授給學生是很重要的。當然這對教師的要求也是很高的,所以教師要提前做好充足的準備,才能在課堂上“打好仗”。
講解時要有邏輯性科學性。在具體操作時,該怎么做,就是設計好問題,循循善誘地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來解決問題,獲得知識。設計問題時應該注意幾點要求。首先是要對學生的認知實際認知水平有充分地了解。我們都知道,高中實行了分班,按文理科分為文科班、理科班;按成績,分為普通班、重點班。在文科班,地理是高考科目之一,其設計的問題自然要滿足高考的要求。在理科班,地理不是高考科目,在問題設計上,自然可以簡單點,多增加趣味性。同樣的道理,在普通班和重點班問題的難易也是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程度來定的。其次,就是補充知識。在高中,我們都知道,我們經常要接觸到許多教科書外的知識,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有較強的求知欲,所以他們想要去了解這些知識,而且高考也是越來越靈活,不局限于教科書。所以給學生補充一定相關聯的課外知識顯得非常重要。比如在講到農業時,我們可能要用到生物學知識,光合作用。這樣就可以解釋,為什么東北的大米產量多,質量好,它可以作為全國的商品糧基地。那是因為東北維度高,日照時間長,光合作用時間久,所以農作物長得好。
三、 用好地圖,培養學生讀圖能力
地理學科的特點就是要結合地圖來學習。地圖中的信息量有很多,而且有的還是解題的關鍵信息。所以用好地圖,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在地理教學中顯得至關重要。而平常的教學,我們可以從地圖入手,把基本的地理的知識,規律都放在地圖上,因此圖文結合教學很重要。例如,學習地勢等高線,可以從等高線的走向、密度的變換來了解,山地的類型,發展的方向,是發展農業還是工業,是發展種植業還是放牧業等等。所以地圖教學不僅可以將其當作知識點也可以作為問題的延伸。
四、 利用好新媒體技術,提高學習效率
在學習自然地理的時候尤其是地球運動時,由于這些現象離日常生活緊密,學生很難形成直觀的感受。比如在講到地球晝夜變換,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讓學生理解,因為黑板上的圖形是二維,且不會動。那么運用新媒體技術,我們可以制作出三維動畫,讓學生可以直觀、清楚地看見晝夜變換,生動形象。在談到自然災害時,我們可以給學生放一段視頻,讓學生自我學習。這樣既節約了講解的時間,也讓學生理解更加深刻。在學習人文地理時,給學生放一段紀錄片,在欣賞美麗風光的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學到知識,還可以拓展其視野,增加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節約了時間,教學時教師可以游刃有余,不必為了趕進度而只講重點。教師可以好好利用時間,給學生鞏固知識,進一步加深記憶。
五、 結束語
高中階段,學生處在青春期,對外界充滿了好奇,這是我們可以好好利用的條件。而考慮到高中生的認知水平,我們要采取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不僅是地理,其他科目也是如此。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我們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利用好新媒體技術,讓學生樂于學習地理,科學學習地理,最后實現學生知識能力的提高,為其以后更好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志霞.淺談新課標下的高中地理教學 [J].中華少年,2013(2).
[2] 李兆軍.探究新課標下的高中地理教學 [J].新課程學習,2011(12).
作者簡介:
李威宏,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武威市第十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