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和完善,對小學數學教育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尤其是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培養。因此,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探究式教學的引用,這樣既可以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又可以有效提高小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實踐對策
新課改的實施,使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為確保探究式教學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通常情況下,在探究式教學過程中,教師起到一定的輔助性作用,而應該更多地突出學生的自主探究,自覺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新課改要求。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引入探究式教學,可以有效降低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恐懼感,而且還能引導他們勇于探究數學問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探究和實踐素養,為日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 探究式教學的概述
探究式教學通常是指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可以對相關問題進行自主分析和研究,并且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敢于交流和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的方法。實際上,探究不僅屬于師生互動的過程,而且也屬于學生對課堂和生活再認識的過程。
新課改提出探究式教學,其重視對小學生實踐技能及實踐意識的培養,是推動小學生自我主動獲取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方法,其可以有效培養小學生的分析能力、語言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更好地創造空間。同時,探究式教學還可以更好地培養小學生的探索精神及創新意識,有效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更好地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水平。
二、 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實踐策略
1. 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在探究式教學中,問題的提出是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學生只有自己提出問題,才可以更好地激發他們探究的欲望。因此,在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嘗試著把數學問題隱藏在教學情境之中,并通過設置懸念、提示矛盾等方式,來使小學生達到“口欲言而未能,心求通而未得”的境界,使他們有一種急于想得到答案的求知欲望,更好的提高課堂學習效果。例如,在進行“比例尺”一節內容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小學生創設“學生出題考老師”的情境,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可能會產生疑惑,隨后教師繼續說:“你們今天為老師出題,老師回答,好不好?”此時教師說:“有一幅地圖,通過直尺你們可以隨意量出兩個地點的距離,教師能夠準確地說出兩地間的實際距離。”這樣的探究式教學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于是小學生紛紛上臺度量、報數,最后教師都能夠又準又快的回答,學生感到不可思議,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充分挖掘探究資源
探究式教學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教師不僅需要掌握相關的教學技巧,還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的挖掘。通常情況下,教材中含有豐富的探究性內容,此時就需要教師結合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挖掘,對教材資源給予創造性的開發,引導和組織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探究,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進行“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一節內容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每位學生分發三組小木棒,第一組可以組成三角形,第二組兩根木棒的長度和與第三根長度相等,第三組是兩根木棒的長度和比第三根長度小,隨后就可以引導和組織學生用木棒擺三角形,并對每根木棒的長度進行測量,把測量結果寫到黑板上,并提出:“請用不等式或等式對組成三角形的條件進行表示。”通過這樣的探究性教學方式,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提高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探究和分析能力。
3.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其獨立思考能力
通過對新課改要求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在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階段,需要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重視,適當的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從而有效提高其獨立思考能力。此時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的角色進行科學、合理的定位,并積極參與到學生的交流與溝通之中,以更好地發揮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作用。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要給予學生適當的引導,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分析,以提高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小學數學教師還需要對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從學生角度來對問題進行思考,制定與之相匹配的教學內容,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例如,在進行“分數的基本性質”一節內容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展示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幾張圖片,并引導他們對圖片上幾個式子的差異進行觀察,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其關聯性。同時,教師還需要引導小學生主動對數學問題進行思考,并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獲取正確的答案。隨后教師繼續提問學生,為什么分數是相等的,還有和這些分數相同的其他分數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實際操作,來使他們意識到只有將一張紙對折次數相等時,才可以獲得相同的分數。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又可以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了解和掌握,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4. 適時引導,提高探究教學效果
在進行小學數學探究性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采用的探究性教學方案要盡可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更好地使他們積極參與其中。但是大部分小學生存在較低的認知水平,教師要對其給予適當的引導,避免出現偏差。在探究性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精心設計探究計劃,并為他們提供相適應的教學材料,為他們提供適當的引導和評價,以更好的提高探究教學效果。例如,在進行“三角形內角和”一節內容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學生可能對內角和的概念有了簡單的了解和掌握,此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試猜想三角形內角和是多少度?”并引導學生從特殊的等邊三角形來進行猜想,從而得知內角和是180°。隨后教師繼續引導:“是否所有三角形的內角和均為180°?”并帶領學生對其進行驗證,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探知能力。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探究式教學是在新課改的基礎上出現的新型教學方法,要想更好的將其落實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就需要教師以學生為主體來進行教學方案、教學方法的選擇,為他們提供探究機會,并對其學生進行相應的引導和幫助,以更好的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
參考文獻:
[1]莊晶晶.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的實踐分析[J].新課程導學,2016,8(31):144-145.
[2]任敏肖.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學周刊,2015,11(21):211-212.
作者簡介:張智慧,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縣高新街道辦事處高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