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闡述中學物理教學中學生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并提出如何更好地實施實驗探究教學的對策。
關鍵詞:物理教學;實驗探究;培養
隨著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推進,實驗探究已成為物理教學的重要學習目標,讓學生親身體驗實驗探究活動,是學好物理學的主要途徑,也是培養學生嚴謹科學態度的重要方法。通過實驗探究,能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以新課程的理念為指導,開展多種探究活動,創設探究氛圍,讓學生體驗探究過程,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 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從中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潛意識中,對自己感興趣的,才想學、愛學,才能學好。因此,教師在物理教學中,應培養學生的興趣,并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形成良好的科學探究能力。教師激發學生的興趣,要利用“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如在講“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時,布置學生自己動手觀察“洗好的衣服怎樣晾才干得快”,學生回家親身體驗后,教師提出“液體蒸發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關?”讓學生猜想,學生眾說紛紜:與“溫度”有關、與“流速的大小”有關、與“液體的表面積大小”有關、與“液體的種類”有關。教師引導學生親自動手設計實驗進行驗證。有的學生在相同的表面滴大小相同的水滴再加熱其中一滴來驗證“與溫度有關”;有的學生在相同的表面滴等質量表面積不同的水滴來驗證“與表面積有關”;有的學生在相同的表面滴等質量的水滴再讓小風扇吹其中一滴來驗證“與流速的大小有關”;有的學生在相同的表面分別滴等質量的食用油和水來證明“與液體種類有關”。學生通過實驗活動,充分表現強大的積極性,高漲的求知欲,也經歷了科學家的實驗探究活動,學生也深刻地理解所學知識,培養了學生的科學創造能力。
二、 在物理教學中創設合理的物理情境,營造科學的實驗氛圍
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創設教學情境,在情境中學生表現活躍,氣氛高漲,教學效率高。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最易開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求知欲,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在做“紙鍋燒水”的實驗時,學生疑問:紙鍋也可以燒水嗎?紙不會先燃燒嗎?創設真實的實驗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大氣壓壓強”時,在鐵桶內放少量的水,用火加熱,沸騰之后把桶口堵住,然后澆上冷水,在大氣壓作用下,鐵桶被壓扁了。學生興趣立刻被激發并提出問題:是什么力把鐵桶壓扁了?大氣壓究竟有多大?怎樣才能測量出它的大小?在講“滑動變阻器”時,教師演示實驗,選取一根自動鉛筆芯,與小燈泡串聯接入電路中。使鉛筆芯一端的夾子固定,移動另一端的夾子,觀察小燈泡的亮度。學生提出問題:自動鉛筆芯也能導電?小燈泡的亮度為什么會發生連續性的變化?為什么會這樣變化?自然而然的引入滑動變阻器。利用實驗演示實驗創設特定的物理教學情境能,夠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教師在實驗中應起到引導和示范作用,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 教師應重視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教給學生多種探究方法
物理學實驗探究的過程分為: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為學生提供科學實驗探究機會,讓學生自主的探究,適當指導點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引導學生的思維發展,自始至終要起到導火線的作用,讓學生從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方法。如在講“壓強”時,茫茫白雪中的兩個人對雪地的壓力是差不多的,但一個陷下去了,而另一個卻沒有。學生疑問:壓力作用的效果跟什么有關?壓力?接觸面積?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拿起手中的筆用兩只手的食指分別按筆尖和筆帽,讓學生感受兩只食指的“痛”,學生總結,筆所受的力相同,但兩只手的食指感覺不同,筆尖的食指感覺“痛”,筆帽的食指“不痛”,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有關,還與受力面積有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通過身邊的物體進行實驗大膽進行探究,并提出問題,體驗整個探究過程,理解科學探究的方法。教師應教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四、 物理教學中應注重學生的實際生活經歷,培養學生科學實驗探究能力
新課程標準的探究重點是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社會調查或社會實踐,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如:現代汽車、雷電的災害和預防、凹面鏡和凸面鏡等,都是將課本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的。教師還應利用課外時間,引導學生通過親身經歷來探究新知識、發現新知識,再通過生活實踐來運用新知識。又如在講到“熱機的效率”時,教師引導學生學校觀察周圍的工廠的各種鍋爐和機械運行等使用現狀,引導學生完成調查報告,根據報告發表自己的合理意見和建議;在學習“光的反射”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到城市中去了解有哪些光污染,并提出合理的治理意見;又如講到“噪聲的危害和控制”時,教師引導學生調查城市的噪聲現狀,并引導學生對噪聲嚴重的工廠提出自己整改建議;我們讓學生到校外廣泛了解及光污染的:在學習“生活中的透鏡”之后,引導學生探究照相機成像原理、投影儀是如何放大圖像的、家里放大鏡是如何放大物體的?教師應利用新課程標從多方面引導學生根據生活實際實踐新知識,探究未知的世界。讓學生領悟科學家的探究歷程、科學的思想和精神,通過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總之,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推進,教師在物理教學應改變教學方式方法,多方面、多渠道的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活動,讓學生懂得科學的規律是科學家經歷漫長過程累積形成的,讓學生懂得科學探究是科技發展的基礎和墊腳石。提升學生探究未知事物的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更應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自主的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教給學生各種科學探究的方法,讓學生在科學探究中回味無窮,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朱龍.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策略[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6(2).
[2]許國梁.中學物理教學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鄧奕錫,廣東省普寧市,廣東省普寧市里湖中學。